干部任命文件及人物简历

发布者:sjwxxy发布时间:2015-09-14浏览次数:3688

 

 

彭耀春简历

 

    彭耀春,1954年生,南京大学博士、江苏警官学院教授、首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势学科公安学公安管理方向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三三三”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999年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党务、教学督导等多项工作,自2002年始任江苏警官学院首任科研处处长,为学院建构港澳本科院校科研机制,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做了很多“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至2014年因学院参照公务员管理到龄退休。
曾任职:
1992年任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管理系副主任,
1998年任江苏警官学院本科部主任、期间挂职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副局长。
2002年至2014年任江苏警官学院科研处处长、科研处党支部书记;
2014年退休后参与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任学院老干部教学督导组副组长。
专业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影视戏剧学、新闻传播学
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课程:
为江苏警官学院研究生(与南师大联合培养)、本科生、专科生、各级培训学员先后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基础写作》、《公文写作》、《大学语文》、《文学概论》、《中国电影史》、《新闻写作》、《公安宣传》、《影视作品欣赏》、《公安传播》等课程
在三江学院先后开设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秘书写作》、《美学》、《中国电影经典赏析》
多次应公安部法制局、中国法学会、铁道警官学院、泰州学院、森林警察学院、南京交通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苏省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等公安局邀请开设讲座
出版著作:
《左联五烈士评传》(合著)(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曹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现代戏剧影视史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
《台湾当代戏剧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
《公安传播》(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电影理论与公安影视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主编参编教材:
主编教材《语文教程》、《公安公文写作》、《公安宣传写作》、《新时期公安新闻宣传实务》、《应用写作教程》等,
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1917—2000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史教程》等十余部
发表论文:
在全国各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摘要论点一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摘13篇。
获得学术奖励:
1990年于杭州大学获“竺可桢奖学金”
1996年于南京大学获“光华奖学金”二等奖
1996年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黄侃奖学金”一等奖
1997年于南京大学获“笹川良一奖学金”一等奖
2002年《话剧戏曲话语的建构》获“田汉戏剧奖”论文二等奖
2003年《台湾当代小剧场运动的特性》获中国话剧理论于历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2004年《电影锣鼓的意味》获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第一届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三等奖
2004年《9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几个关键词》获2005年第二届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论文奖)二等奖,第一届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5年《9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几个关键词》获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第二届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二等奖
2007年《台湾当代戏剧论》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8年《中国警察影像纪实美学的两种视角》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优秀论文奖
2011年《作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警察影像》获全国公安文联首届全国公安文化理论研究征文二等奖
2011年《作为国家形象的中国警察影像》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学术大会文学、历史专场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2年《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研究》获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夏文蓉简历

 

夏文蓉,女,1967年8月出生,江苏省淮安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中共党员。2002年至2008年,曾任南京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主任,现为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习经历:
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学习。
1988年7月,获南京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7月,获得南京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09年获传播社会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都市报功能设置研究——以南京三家都市报为例》。
主要工作经历:
1988年9月,留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助教,先后兼任辅导员、班主任,团总支书记等。
1993年被聘为讲师,兼任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助理。
1999年被聘为新闻传播学系副教授。
2001年至今,任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
2002年至2008年,兼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
中国传播学会理事
任现职以来科研项目:

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情况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本人职责
项目来源
鉴定单位
1
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的挑战研究
2002-2003
主持人
省十五规划
江苏省社科院
2
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研究
2001-2003
参加2/4
教育部十五规划
国家教育部
3
互联网管理研究
2002-2003
参加2/5
省十五规划
江苏省社科院
4
大众媒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角色
2004-2007
参加2/5
国家社科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
5
江苏省道路运输市场客户满意度研究
2004.1-2005.5
主持人
江苏省交通厅
江苏省交通厅
6
社会新闻的公共属性研究
2004.12-2005.12
主持人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7
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理念设计
2006.1-2006.10
主持人
江苏卓越形象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卓越形象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8
国信地产企业理念评估
2006.6-2006.12
主持人
江苏省房地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房地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任现职以来主要论文及著作: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
年份
学术期刊或
出版社名称
(期)
 作(著)者名次
1
《论舆论传播与引导机制》
1999
《江苏社会科学》
1999.1
1CSSCI
2
《作为一种策略的媒体社区》
2002
《新闻记者》
2002.1
1CSSCI
3
《媒体价格战的得与失》
2002
《新闻知识》
2002.3
1文科学术榜
4
《论新闻学的理论创新与传播维度的建构》
2003
《江苏社会科学》
2003.4
1 CSSCI
5
《市场经济与大众媒介功能观的转向》
2003
《新闻知识》
2003.1
1文科学术榜
6
《公共危机中的媒体表现》
2003
《新闻知识》
2003.8、9
1文科学术榜
7
《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
2004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4.2
1/3 CSSCI
8
《传媒形态与受众心理空间的构建》
2001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2
1
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受众观念》
2003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2
1
10
《关于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情感”与“形式”》
2004
《视听界》
2004.10
1/2
11
《论地方电视社会新闻的公共属性》
2005
《中国电视》
2005.2
1
12
《只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
2005
《广告大观》
2005.9
1
13
《广告服务明码标价何以成为问题?》
2006
《广告大观》
2006.4
1
14
 “电视独播剧”现象的宏观论
2006
《广告大观》
2006.3
1
15
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
2007
《扬州大学学报》
2007.3
1
16
江苏广告高等教育发展综述
2007
《广告大观》
2007.4
1
17
联姻,并不简单的现在与未来——浅议报纸与新媒体的关系
2008
《广告人》
2008.4
1
18
当下新闻图片造假的社会诱因分析
2008
《新闻记者》、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与传播学》全文转载
2008.7,
 
1 CSSCI
19
论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建构
2008
《新闻大学》
2008.2
1 CSSCI
20
析灾难事件中电视的传播力——以中央电视台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2008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1
21
国家形象如何“说”——2008年重大事件的传播经验
2008
《中国广告》
2008.12
1
22
2009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1
23
2009
《当代传播》
2009.3
1 CSSCI
24
200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6
1 CSSCI
25
2009
《新闻大学》
2009.4
1 CSSCI
26
审慎是一种美德
2012
《广告大观》
2012.2
1
27
发现趣味的价值——来自豆瓣模式的启迪
2012
《广告大观》
2012.10
1
28
互联网转向怎样的“人文”
2015
《数字营销》
2015.1
1
29
广告新品类与电视媒体的焦虑
2015
《数字营销》
2015.5
1
30
《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
2002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12
撰写三章
31
《广告文案写作教程》
2002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12
副主编
32
《广告媒体企划》
20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9.1
主编
33
《中外广告发展史》
2009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2
1编著
34
《大学广告》丛书
2007-2009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丛书主编

 
代表性观点:
1. 针对舆论发挥其社会控制功能的不同层面,社会舆论的引导和调控也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宏观上,首先要求建立一种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其次,要确保社会传播渠道的畅通,确保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第三,要根据社会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舆论,对正确舆论进行强化,对错误舆论加以抑制。在中观层次上,通过社会组织协调意见。当一种舆论需要在社会中扩散时,社会决策层通过社会组织开展讨论或传达,比较容易把握舆论传播的走向和状态。在微观层次上,可以通过控制舆论领袖具体地控制舆论传播。社会决策者通过控制舆论领袖进而把握一般社会成员的舆论取向的过程,是决策者、舆论领袖、普通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对启蒙过程。——《论舆论传播与引导机制》
2. 传播学范畴、理论观点以及方法的引入是当代新闻学理论创新的突出表现,也是当代新闻理论创新的方向和途径。——《论新闻学的理论创新与传播维度的建构》
3.由于我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十分明确,即:首先要明确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研究方法,其次是面向未来的广告传播实践,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步骤展开。——《论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建构》
4.从舆论引导的内在属性来说,“舆论引导”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存在着舆论可以建构的假设。“沉默的螺旋”理论已经指出,大众传播社会中,舆论往往是一种通过大众传播表现出来的“优势意见”,大众媒体具有建构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中国语境中的“舆论引导”实际上就是大众媒体建构优势意见的过程。在理论层面上这一过程是一个有计划的组织过程。——《媒体舆论引导力在应急反应时的建构——以汶川地震次日的部分报纸头版为例》
5.动画片表现的主题是:家庭消费行为有助亲子关系,透过和儿童一起参与消费活动,父母和子女体验新经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享受以前没有的消闲活动,从中个人得到满足和快乐,家庭生活和谐美满,这是把儿童消费商品的过程加以美化的电视现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
6. 在发展传播学的媒介理论中贯穿的媒介中心论思想也是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媒介角色与功能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明确大众媒介功能的边界是大众媒介角色定位的前提。在全球化背景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众媒介是否依然是小康社会文化进程的核心?如果是,大众媒介将怎样担当起使命?如果不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众媒介究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必须针对中国国情创造性地予以回答。——《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
7.中国的接受语境中,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话语导致了误读,不仅对传播学造成了误读,也对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本身造成了误读。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新闻教育的反思反而止步于此,奇妙地转向了技术性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关系之争。这才是关于新闻教育的种种反思过程中真正值得反思的“真”问题。……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学”话语还可能会遮蔽新闻教育中的另一些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例如长期困扰新闻教育的“新闻无学”问题。传播学确曾提升新闻学的合法性,暂时缓解了学院派对“新闻无学”的指责。然而,中外新闻教育实践似乎已经从不同角度证明传播学,尤其是主流传播学并不是解决新闻学“无学”问题的灵丹妙药。那么,新闻学究竟需要怎样的“学”?新闻学未能从更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中汲取营养是传播学的错吗?其内在原因是什么?传播学不仅不与新闻学相互对立,也不与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对立。作为与新闻学有密切联系又区别于新闻学的另一门学科,传播学显然并不能解决新闻教育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