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sjwxxy发布时间:2022-06-30浏览次数:10

附件2-1-2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专业代码

校内专业代码

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





050101

102B

文学

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毕业后能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或能在新闻出版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或能在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等的专门人才。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能够承担更高一级的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工作、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工作等。


  1. 毕业要求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达到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知识要求(A

A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A2:对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A3: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A4:系统掌握语言学理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专业知识、中外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论等方面的知识。

A5:熟悉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艺创作及评论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

能力要求(B:

B1:具有较强的文字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品鉴能力。

B2:有较强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做到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

B3:具有较高的文学评论、研究或一定的创作能力。

B4: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B5: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养成持续学习的好习惯和思辨性思维能力。

素质要求(C:

C1:熟悉、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C2:具备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C3: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人文关怀。

C4: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力。


三、课程思政要求

本专业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基于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如下课程思政要点:

1.家国情怀

2.历史担当

3.民族认同

4.文化自信

5.工匠精神

6.文明和谐

7.诚信友善

8.自强不息

9.国家安全教育

3“课程思政—课程体系” 对应矩阵

课程名称

课程思政1

课程思政2

课程思政3

课程思政4

课程思政5

课程思政6

课程思政7

课程思政8

课程思政9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文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社科文献检索与利用




中国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创意写作

《楚辞》研究


唐宋宋词研究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


美学

《史记》研究

注:● 表示相关联





  1. 课程体系拓扑图

(以学期、课程平台为维度,确定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所属位置,明确课程先后关系。)


  1. 核心课程

2  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开设学期

1

中国古代文学(上、中、下)

3+3+3

1、一2、二1

2

中国现当代文学(III

3+3

1、二2

3

现代汉语(上、下)

3+3

1、一2

4

古代汉语(III

3+3

2、二1

5

语言学概论

3

2

6

文学概论

3

1

7

外国文学

2+2

1、三2


六、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3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周数

开设学期

1

雨花英烈精神传承与实践

18

2

2

实用文体写作

18

1

2

论文写作

8

1

3

大学生经典阅读

16

1-2

4

三江系列讲堂

16

1-2

5

学年论文

16

2

6

毕业实习

8

1

7

毕业论文

16

2

合计

116



备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指以周为单位、集中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七、培养模式


在我校“三教融合,三院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之下,本专业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除了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课等课程之外,本专业学生都必须通过参加“三江讲堂”的讲座学习和“经典阅读书目”精读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宽、加深通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从学校到专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全面拓展学生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同时,通过专业教育,并结合相关实践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并帮助学生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

本专业在第六和第七学期通过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学院提供八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的方式,适当打破单一专业方向的壁垒,实现学院内部的分流,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和能力。


八、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统计


4  课程设置与学分统计

课程设置

学分

所占比例

理论、实践学分

必修、选修学分

理论

上机

课程实践

实验

实践(周)

必修

选修

通识(通修)课程

51.5

30.5%

415


8


2

40.5

11

学科基础课程

26

15.4%

25.5

0.5




26

0

专业课程

23

13.6%

23





23

0

实践教学

29

17.2%

2


3


24

29

0

专业拓展课程

16

9.5%

12


4



0

16

职业类课程

17.5

10.3%

5.5


4


8

1.5

16

素质拓展

6

3.5%





6

6

0

毕业学分要求

169


109.5

0.5

19


40

126

43

各类学分所占比例

理论学分占比64.8%   实践学分占比35.2 %    

必修学分占比74.6%   选修学分占比25.4%    


5  课程设置与学时统计

课程设置

学时

所占比例

理论、实践学时

必修、选修学时

理论

上机

课程实践

实验

实践(周)

必修

选修

通识(通修)课程

1024

33.1%

700


292


2(每周16学时)

848

176

学科基础课程

446

14.5%

430

16




446

0

专业课程

376

12.2%

376





376

0

实践教学

536

17.4%

36


52


43(其中24学分每周6学时,19学分每周16学时,共计448学时)

536

0

专业拓展课程

264

8.6%

192


72



0

264

职业类课程

312

10.1%

96


72


12(每周12学时)

24

288

素质拓展

128

4.1%



128



128

0

毕业学时要求

3086


1830

16

616


624

2358

728

各类学时所占比例

理论学时占比59.3%实践学时占比40.7%

必修学时占比76.4% 选修学时占比23.6%

备注:表45的通识(通修)课程一行统计不含素质拓展,素质拓展在本表中单列一行。


6  各学期周学时统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周学时

30.5

31

23

23

15

205

17

8



九、授予学位要求


本专业采用学分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为3~6年。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69学分,毕业论文成绩达到及格及以上,准予毕业。在准予毕业基础上,符合《三江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十、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



十一、有关说明


执笔人:陈建华审核人:詹悦兰完成时间: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