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恩来”精神,践行“两学一做” ——建筑学院学生党支部

发布者:王生花发布时间:2017-04-10浏览次数:240

 

 

 

    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丰富基层党建活动内容和形式。48日,建筑学院戴高华老师和缪峰老师带领我院学生党员一行十六人赴江苏淮安瞻仰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重温周总理的革命人生,缅怀他的高风亮节。

 上午,我们参观了周恩来故居。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巷,都是曲折的三进院。整个建筑都是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方,是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占地1987.4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屋共有32间。

    在影像室里观看了关于周恩来的影像资料,还在旅途中的颠簸的心也静了下来。从东侧驸马巷入口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周氏家塾。总理五岁入家塾读书,这儿是大鸾腾飞的地方。然后我们参观了一座南向三开间的宅子,189835日总理就诞生在东次间里。接着,我们走到故居西北侧的周家后院,周恩来童年时期曾随乳母在此种植瓜菜。乳母用自己的言行向他传输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诚实朴素的优秀品质,教会了他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农家知识,增加了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感性认识。后院里种植树着一株“一品梅”,这是一株素心腊梅,是腊梅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它是总理的祖父周攀龙在总理出生那天亲手种下的,希望年幼的恩来长大后能够“其官一品;其德一品。”寒冬腊月,傲骨铮铮。我们可以从梅花的馨香中,感受到总理的伟人风骨。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我们驱车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古城淮安北门外夹城内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1992年落成,由建筑师齐康设计。周恩来纪念馆主体分为五个部分:依次有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支部纪律委员陈福洋同志是当地人,对纪念馆的情况比较了解,他为大家讲解了纪念馆的设计构思和一些轶闻。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做人方方正正。主馆有三层。一楼是陈列大厅,用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集中展现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二楼有周恩来塑像。三楼是开放式的四面观景平台。

 走出了主馆来到副馆,这里陈列着总理革命生涯的资料,展现了他奋斗的一生。继续向北走,来到了西花园,广场的中央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铜像高耸在晴空之下,路旁的碧松绿树将雕像衬托的更加伟岸静穆。抬头端详雕像,总理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仿佛正思索着祖国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拾阶而上,我们走进西花园的主体建筑西花厅,见到了当年周总理会见外宾、行重大国务活动时的简易的摆设。还参观了旁边周总理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议室、卧室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卧室。这里,办公桌、窗帘、地毯、沙发、乒乓球台、挂屏、国画和卧具,都非常普通、陈旧和简易,这就是总理办公室呀!周总理用他的廉政勤政,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老师们和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知道的有关周总理的事迹,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周总理这位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伟大政治家的远大抱负,他的伟大人格、高尚情操,以及为党为人民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通讯 李杰   摄影 叶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