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我,应用为先——记我校学生荣获江苏省高校第十一届“天上村前”杯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9-01  浏览次数: 175
 

20141121日至23日,江苏省高校第十一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决赛在江南大学举行。全省共有42所高校338项参赛作品,通过预赛和复审有213项作品进入决赛。我校学生组成的两支代表队成功斩获了一项一等奖和一项二等奖的好成绩。

由物理实验室的夏卿老师率领的三江学院团队所创造的多功能智能户外垃圾箱在众高校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带着对这个团队的祝贺和敬佩,我们分别对夏老师和团队的学生代表电子学院的李圳同学进行了专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组建这个团队真的不容易,是一个临时的团体,跨越了不同的院系,指导力度大和时间长,组团极其不易……”我们了解到,夏老师为了将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有兴趣想法的优秀学生捏合在一起搞创新研发颇费心思。对于理论探究成熟优秀的省内高校而言,我校的学生并不占优势,要通过不断讨论,在技术上不断研究,找准定位,寻找创新和突破。最终一等奖的优秀作品以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结合互联网的亮点赢得评委的青睐。

夏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指导老师,面对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比赛,精神上是极其疲惫的,因为缺乏校内的初级选拔,从组织团队到团队磨合就耗费了大量精力。并且为了在激烈的比赛竞争中吸引评委的目光,夏老师带领的整个团队利用假期不断研讨成熟技术在空白领域上的利用。通过比赛前期充足的准备和完善的预先答辩以及人才的恰当运用,促成了小组长答辩时的临场不惧、随机应变。正因为我们抓住了先机,为之后获得成功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学生们口中,夏老师是一名很有想法,很有创新思维的老师。采访最后,当问到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时,夏老师建议大学生要把握住自己的兴趣点,寻找生活的空白点,对于自己不顺心不满意的方面努力做一些改进,“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留意生活。不要过分渴望解决所有事情,方向和兴趣最重要”。

独木不成林

和李圳同学约好星期六上午在实验室进行采访,刚进实验室只见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和一些同学做着实验,当看到我们的到来,他立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积极地配合到采访中来。我们很好奇他为什么会选在实验室让我们进行采访,从采访中才得知李圳同学节假日一般不出去玩,而是在实验室度过。以前在实验室做实验研发创新,现在在实验室带学弟,把一些经验和知识教给学弟。我们开玩笑说他把青春都献给实验室了,并且那么有奉献精神舍弃自己的节假日休息时间来带学第。他爽朗的笑道:“我没有你们说的那么高尚,我只是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已。”朴实的言语中不难发现李圳身上为人谦虚、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是怎么恰到好处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分配各自任务的?”面对这个问题,李圳如是说:“我们这个团队之所以能这么恰到好处地发挥才能还得归功于老师的初步调和,因为我和王乔分别来自于电子学院与机械学院,我负责技术,王乔负责包装与加工。尽管我被称之为领导者,但这个产品的成功还是在于成员间的互相协作,彼此包容,因为研发过程中难免会为分歧产生矛盾,这时候必须互相理解与包容。”他的回答,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体合作精神。

坚实后盾与辛勤汗水

问到这次获奖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因素,李圳说这与学校优良的组织和支持与重视、老师的中肯建议、队友的坚持不懈是密不可分的。他还特别强调,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坚持,哪怕路途上布满荆棘,哪怕路途上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也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上帝不会辜负你流下的汗水。”是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要想成功,就必须流下栽种果树应该流下的足够分量的汗水。 

 

三江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龙西路10号 邮编:2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