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学院 展现数字乡村建设新活力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2-08-22作者:来源:法商学院字体: 设置

今年暑假,为引领我校青年学生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校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了2022年三江学院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法商学院以数字乡村建设调研为实践主题,开展了“描绘数字经济蓝图,助力乡村振兴”红色调研团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法商学院周荣荣教授统筹发起,多位教师联合指导,在2021年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基础上,结合当前数字中国建设这一热点话题,致力于展现乡村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活力,描绘数字乡村建设新图景。

一、镇江小队

法商学院镇江小队于八月中旬赴江苏省镇江市,围绕其旅游兴农的脱贫攻坚历程,采用实地调研、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挖掘有关数字化建设信息。重点调研了镇江市西津渡及润州区乡村,了解他们在建设前后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状况、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该图为镇江小队合影)

小队先来到镇江市润州区西津渡。西津渡古街,始建于六朝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划为了英租界,并修建了英国领事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津渡逐渐失去了其渡口的功能,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成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该图为镇江小队在英国领事馆旧址合影)

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阿里巴巴、冬云入驻本地社区,依托联盟单位、机关单位开办活动。社区党委书记积极开展各项抖音直播、抖音宣传友好人才街区建设、创业明星大赛、归雁计划(人才培养)等,宣传西津渡古街文化,为社区建设添枝加叶。社区书记总结说到:“在发展的道路上,社区不缺资源,缺的是撬动资源的能力。”

(该图为镇江小队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随后小队来到了润州区区政府,了解到其农村现有17家涉农社区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盈利后农民享受红利。目前各村财务管理、生产运行工作基本实现数字化治理,农产品已经通过微信平台、抖音直播等方式实现线上销售,政府也予以支持。

(该图为镇江小队在润州区区政府)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队员们了解到了数字乡村的具体措施,如贷款扶持以及平台直播培训、志愿者服务工作等等。“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让乡村振兴更智能、更优质。

二、淮安小队

法商学院淮安小队重点围绕跨境电商对农业农村建设的促进中遇到的发展瓶颈,对淮安市多个行政村和淮安新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实地调研。

(该图为淮安小队合影)

线下调研方面,在对淮安市多个行政村调研过程中,小队发现并整理出目前发展农村电商遇到问题:1.电商政策协同性不足;2.电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3.电商基础设施薄弱;4.电商专业人才短缺。

(该图为淮安小队在淮安新城跨境电商产业园调研)

结合线下调研的现状及问题,小队在对淮安新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地的电商团队沟通过程中总结出四条针对性建议:1.完善强化扶持政策;2.鼓励支持把直播间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纳入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并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做好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服务和监管保护,并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优质优价,扩大品牌的影响力;3.推动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生态;4.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

随着淮安新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地的电商团队给出的越来越多的好主意、好想法、好思路,大家都由衷的感到兴奋,并对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明天充满期待!

三、扬州小队

法商学院扬州小队重点围绕沙头镇的数字农业经济和沿湖村的乡村数字旅游经济展开调研。(为了方便取景,小队自带无人机进行高空拍摄。)

(该图为扬州小队学生合影)

1.沙头镇——数字农业调研

小队在717日上午九点多抵达了沙头镇并参观调研。当地居民反映,说到数字农业,当地人无人不知张洪程院士的试验田。于是小队从张院士的试验田开始调研。目前开工建设的实验田二期工程共402亩,重点建设试验区和无人化生产示范区两大片区,其中无人化生产示范区占地300多亩。

(该图为院士实验田-无人机拍摄)

无人化种植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农民无需下田就能种田。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普及,现在在洒农药环节,已基本实现无人化操作,但在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还有许多“无人化种植”技术需要验证。前几年,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机械学院合作,开发了一款“耕播管一体机”,实现了从播种、施肥等一系列环节的无人化操作。如今,这款机器将“移师”院士基地二期。

(该图为水果大棚-无人机拍摄)

接下来小队去参观了沙头镇的水果大棚,村民介绍说,这个时候沙头西瓜已经全部采摘完成,并且销售往各地,供不应求。园区在大棚内免费为种植户安装传感器,搜集瓜果蔬菜生长必需的数据。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都会被一一“记录在案”,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通过搜集数据,我们可以了解瓜果蔬菜等植物的生长习性,知道浇多少水最合适,施肥的量要多少,什么时间需要打开遮阳网,这些动作均可通过后台操作。

2.沿湖村——乡村数字旅游调研

小队在718日上午抵达沿湖村,入眼就是“最美渔村”和一片荷塘。本地导游介绍,2007年,沿湖村启动上岸定居工程。2017年,又启动退养还湖工程。到2019年末,最后一名渔民上岸。沿湖渔民风俗,既保留了南方秀美的水乡文化,又融入北方粗犷的风土人情。早在2014年,就已成功申请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小队参观了渔文化博览馆,博览馆以“沿湖渔光”为主题脉络,展示了寻根渔文化、唱响渔光曲、共享渔家乐三个部分。馆里展出了不少渔民曾经使用过的渔具,这些渔具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如今已经退出历中舞台,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个建筑面积118平米的渔文化博览馆,浓缩了沿湖渔民风俗的方方面面。

(该图为渔文化博览馆)

到了中午十一点半,本地导游安排我们在渔船上来了一顿渔村农家乐。有当地的特色美食豆腐丸子、鱼饼、鱼丸等等。本地导游介绍说,这些美食都是当地人自己手工制作的,导游自己也是“俏渔娘文旅公司”的合伙人。她们做文创,开设创客课堂,让沿湖村文创“走”出去、“动”起来;她们勇于突破,让豆腐圆、虾饼等农产品焕发新生机;她们利用抖音直播,让沿湖村特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销售食品文创作品的路上,沿湖村想了许多办法,有线下,也有线上。俏渔娘在疫情期间学习短视频,在抖音上做起来直播,并且坚持学习短视频制作,给沿湖村带来许多流量。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民宿也顺应产生,本土风味特色民宿深受游客喜爱。沿湖村把食品和各种渔文创产品做成伴手礼,让前来的游客可以带一份给家人和朋友。

(该图为渔文创产品伴手礼)

四、宜兴小队

法商学院宜兴小队重点围绕莲花荡的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展开调研。

(该图为宜兴小队学生合影)

莲花荡,又称荷花荡,文人笔下称莲溪,在明万历《重修宜兴县志》“山川”中提及“在县东南五十里”。原有面积约12平方千米,现存面积0.7平方千米。位于今丁蜀镇区东南3千米左右,盛产瓜类、豆类、蔬菜、芋艿等,荡中则有鱼、虾、蟹、蚌及芦苇、茭白、四角菱等水产。

(该图为莲花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荡区以绿色发展、“治太保源”为理念,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了农村面源污染及水环境的整治。自2011年年底,丁蜀镇人民政府以租赁形式从三洞桥村流转近千亩土地,致力打造莲花荡农场。农场主打“生态牌”,将鱼塘回填成土地,种上300亩水稻,利用鸭子捕虫代替农药,鸭粪作为稻田有机肥,形成稻鸭互为利用的生态循环模式。从鱼塘清出的淤泥则被堆砌成岛屿景观,并种上桃树。

(该图为莲花荡农庄)

农场每年还种上了100亩红花草(俗称“荷花郎”,为植物肥料)和蔬菜等农作物。莲花荡周边8家生猪养殖场先后被关停拆除,拆除猪舍11500平方米。控住污染源头之外,还建设了2处现代数字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15年秋季,丁蜀镇又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在农场设计建造了6座兼具现代智能化家禽养殖和供人休憩功能的观望台。

在数字经济时代,未来乡村振兴将以何图景展现在世人眼前?我们拭目以待。

法商学院2022年“描绘数字经济蓝图,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