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四部正史,自清代學者賦予高度的學術價值,視為二十四史的代表著作,在歷史事件析論、體例編排方法上,皆有獨到之處,其對於事件與地域特性的論述,透過所在地名與時間歷程的考證,可勾勒因果始末與時空範疇,乃梳理時空演變脈絡的必要參照依據。有鑑於此,本研究在《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CCTS)所具有的歷史研究之空間位置參照,以及經由前期計畫整合《讀史方輿紀要》(以下簡稱《紀要》)地名資料庫、擴充大量以明代為基準的縣級以下地名之工作基礎上,構思將《紀要》文本所引述歷史事件與《前四史》內容作一匹配,在圖文整合上亦具有深化、貫通的意義,而考量事件關連性與地域特性,預期由點、線到面,充分呈現歷史事件之時空變化範疇。本研究藉助南京三江學院歷史地圖中心主任許盤清先生之深厚歷史地理學養,對《前四史》加以整理與詮釋,並且在CCTS歷史地圖的基礎上,繪製研究地圖,不僅豐富史學研究的參照資源,也建立串連歷史事件的研究範式,對於增益CCTS於數位人文相關研究應用,以及拓展文本分析技術研發的層面,甚具重要價值。  

。南京三江學院許盤清先生《前四史》地圖著作
《史記》事件地圖376幅,配套地圖680幅  目錄檢索/地圖瀏覽
《漢書》事件地圖390幅,配套地圖572幅
《後漢書》事件地圖238幅,配套地圖321幅
《三國志》事件地圖352幅,配套地圖65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