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106讲顺利举办——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作“语言观与外语学习”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3-04-05浏览次数:738

 “三江通识大讲堂”是落实我校“三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是“三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中“氛围营造”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是坚定学生的价值信仰、拓宽视野、活跃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329日下午,我校邀请陈新仁教授在学术报告厅作“语言观与外语学习”的通识讲座。陈新仁,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外语部副主任、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East Asian Pragmatics (ESCI)主编、《外国语文研究》(CSSCI集刊)主编、《中国语言战略》(CSSCI集刊)第一主编、Pragmatics (SSCI)副主编,Research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荣誉主编。独著、合著、译著26部,在Journal of Pragmatic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分会和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

本次讲座采用线下的方式进行,同学们积极到场,聆听陈教授带来的讲座并积极参与互动。此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通过陈教授所讲述的语言观,使得我们对外语的了解和认知更深一个层次。



一、什么是语言观

  

语言观可以基于直觉,也可以根据调查。从情感的角度来讲,对外语的认同态度,被称作语言态度;从理性的角度、知识的角度来讲,它是一个工具、一个载体,是我们未来工作的一个桥梁。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外语有可能仅仅是一门课,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也有可能是一种沟通交流,甚至是生存的工具。不同的态度,决定着我们对于外语的学习效果。


二、语言观的阐述

美国的语言学家萨皮尔和沃尔夫提出“语言会塑造思维”,即拥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汉语和英语为例,汉语中有“量词”的说法,而英语中并没有量词。我们每个人因为长时间的接受母语的熏陶,因而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一般会惯性地使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会对学生学习外语的进程产生阻碍。所以我们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要学习外语的思维方式,比如一些概念的转换等,由此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让我们的外语更加地道。我们强调学习一种语言就要学习该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将他们的思维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我们只需要良好地掌握该种语言的运用方式,熟悉本土语言的讲话风格并加以运用即可。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就是有限符号有限规则的无限组成。通过少量的单词可以造出一整个句子甚至是从来没有过的新句子,这就是语言的特点。他还认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会形成当地语言的语法结构,所以能够很快地学会一门语言。语言是自足的,可以在内部得到解释。

韩礼德一位有中国学习经验固执的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功能语法”,与乔姆斯基的观点相反,他认为句子的每个成分都有功能。强调语言是一种选择系统,选择可以发生时态、语气、及物性、衔接方式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服务于社会功能。我们学习一门语言仅凭词汇和语法是不足够的,不能只靠词汇和语法进行交际,所以海姆斯更加强调社会语言能力。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词汇什么样的语法结构应该适用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这会对我们外语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三、语言观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首先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离不开语境。同一个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同一个疑问句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有询问的功能、质疑的功能、表示情感的功能等。其次,语言的使用和交流也要注重得体性。语言使用是否得体需要通过场景来判断,不能完全死板地依照语法结构,要根据具体场合合理运用。另外,语言的使用不仅为了传递信息,还可以维系人际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语言表达礼貌和情感。因此在写作和做英文汇报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选择正确的表达,委婉或者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语言是有温度的,我们不能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学会理解语言更深层次的含义。

语言的使用会随着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英语中有很多公示语:No Smoking(禁止吸烟),我们在翻译时不能简单依据汉语的思考来直译,不能望文生义。很多祈使句也是如此。包括一些含有讽刺意味的语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文化环境的使用,相互结合更好更完整地表达每句话的意思。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语句和语法结构。即使有些短语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要表达的含义也是不同的。比如 be familiar with与 be familiar to somebody虽然意义上相同,但作用上不同。语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手段。语言的形成得益于人类的发展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祈使句的由来,疑问句的由来,虚拟语气的由来,反义疑问句的由来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学习外语需要善于脱离单一的局部的词语语言学习,不仅要知其所以,更要知全貌;既要深入看局部,更要跳出来看整体;先配合深入的意识,再反思我们的外语学习,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加理性,更有高度地学习。



通讯: 罗宇璇 孙路慧 孔令雅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