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2020年度工作要点

发布者:尹克星发布时间:2020-04-17浏览次数:131

2020我校十三五发展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发展的谋篇之年,也是二次创业的启动之年。本年度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紧围绕四个坚持、五大任务、一个目标,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综合改革,破解难题瓶颈,做好三抓三促(抓领导促管,抓教师促教,抓学生促学),强化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实现学校改革有深度、发展有速度、水平上高度,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

一、优化顶层设计,启动综合改革

1.开展学校治理综合性改革强化理事会领导学校事业发展坚持对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加强对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统筹协调校级领导班子重要工作的职责。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与依法依规治校的有机统一,建立党委会与理事会在重大事项决策上的沟通协商机制和校领导班子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形成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集体领导机制。建立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运行规则,实现行政管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与行政领导分工负责的有机统一,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效益。建立健全对学校管理团队的监督体制,建立严格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与民主监督的体系。加强理事会、校行政、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完成《三江学院章程》修订工作。建立与现代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完成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优化工作加强绩效考核,修订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完善“重在绩效、数据说话”的考核机制。

2.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针对学校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发展战略战术研究,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贯彻落实学校的“四个坚持、五大任务、一个目标”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三江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思考,明确各项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施举措,设计促进发展的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开展“十四五”发展的广泛调研,形成学校下一步发展的顶层设计。

3.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近三年是学校优化治校方略、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阶段,为强化统筹设计、实施综合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更加快速的发展、更加健康的发展、更具特色的发展,科学制定《三江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20-2022)》,争取一年见成效、两年见成果,三年能变样,向发展可持续、地方离不开、办学有特色、师生有尊严的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快速迈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对接国家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4.推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实行“特区政策”,打造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与3个校重点建设学科的标志性成果,确保顺利通过省重点建设学科结题验收。加快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培育点开发,做好“136”工程各培育点中期检查工作。完善国家、省、学校、学院多层递进的专业建设体系,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加大传统专业改造力度,健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认真做好7个省级和3个校级一流专业建设规划并启动相关建设,组织开展第二批省一流专业申报,成功申报不少于3个。制定出台《三江学院第三级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在省一流工科专业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工作。

5.开展一流课程建设。依据行业产业发展变化,调整专业特色方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启动以“金课”为目标的一流课程培育工程。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出台《三江学院思政教育总体方案》,重点打造3-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提高思政课程建设水平。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开展“智慧课堂”教师人数达60人以上,建设5间智慧教室。启动第二批“双万”省一流课程申报,成功申报不少于2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8门省级立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成功申报新立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全校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不少于60-80门。加快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出台《通识课程管理办法》《通识课程选课手册》等规章制度。启动“经典阅读”工程,完成3个系列100本经典读本的体系构建。构建通识课程体系,重点建设4-6门核心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通识教育8-10家校外基地,积极搭建通识教育校内外平台。

6.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力度,重点做好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水平。实施实践基地优良工程,确保所有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大检查,确保校外实践基地容量充足、协议齐全、任务明确、运行稳定。运用“校友邦”平台,规范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管理。加快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制定我校产业学院建设规划,建设符合学校标准行业学院不少于5个,不少于1个行业产业学院入选江苏省本科高校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2020年进入产业学院学习和实习实训的学生人数不少于500人。充实建设内容,增加合作维度,使产业学院成为协同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教师培训基地。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模式,加大多学生的团队课题、跨专业的合作课程、“双导师”的企业课程数量占比,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数量、等级高于去年

7.强化双创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对接社会需求,搭建“社会平台+学校平台+学院平台”的创新创业平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探索学科竞赛“品牌化”,提升学科竞赛水平,推动二级教学单位“一院一赛”创新创业活动,力争达到“一生一赛”的建设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活动普及化。完成不少于20门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工作,完成“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和“青少年科普基地”建设,双创学生A类竞赛或竞赛项目指导目录中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数比去年增加5%,获奖层次不低于去年。

8.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细化教学管理,完成《三江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教学运行管理手册》编制工作,建立各教学管理环节流程图,规范教学秩序。制定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相关管理制度,以院系为单位,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由院长、高水平教授等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落实责任制,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教学组织建设。以学生、教师为中心,加强教学数据统计分析,开设网上办事大厅,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建立教学档案期末归档、期初检查的管理模式,确保各类数据和档案的完整性。健全质量评价标准,优化质量评价方法,疏通信息反馈通道,注重反馈跟踪评估,持续完善“三全一闭”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2020年3个本科新设专业评估工作,完成省教育厅2019年工商管理类4个专业综合评估后续工作,通过省教育厅2020年相关专业类的专业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优于同类院校。

三、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提高科研水平

9.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有实力、有影响的专家队伍,在打造2—3支科研创新团队的同时,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

10.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建立校内预审和专家辅导机制,切实提升我校立项和申报课题的质量,逐步形成定期考核评估、优胜劣汰和滚动发展的管理机制,纵向科研项目获厅级及以上项目数比去年增加10%,其中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等课题不少于2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比去年增加30%。同时发挥我校的优势,积极争取横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比去年增加60%。发表SCI/SSCI/A&HCI、CSSCI(核心)/EI(JA检索)/CSCD(核心)/北大核心期刊论文数比去年增加10%。发明专利受理数比去年增加1倍。还要做实精品工程,进一步推动历史与文化地图研究院的建设,在高质量完成各项研究课题的同时,抓紧启动与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合作攻关工作。

11.认真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一是制定《校内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注重校校合作、借力发展、协同创新,实现50%以上的校内科研机构与兄弟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二是加强在研项目的检查督促,促进各级各类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三是学术交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实现每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至少组织4场科研交流活动,努力提升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工作,争取产生创新性成果。

四、完善队伍建设,形成发展保障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按照年度进人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三江学院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实践人才引进办法》,强化目的性、注重针对性招聘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实践人才,全年引进博士不少于40人,引进正高职称或博士学历副高职称或相当于此类高层次人才不少于40人。出台《三江学院“学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做好“三江学人”计划的实施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优化、稳定外聘教师队伍,以师资队伍“优先发展、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为指导,进一步优化职称评聘工作。

13.提高人事管理水平。按照人事工作五大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出台人事工作制度和政策措施,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并出台人员管理、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制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等五类基本规章制度,编印成册,规范办事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信息化水平,初步完成学校新人事系统的建设、培训、推广与使用。按照薪资改革方案,完成2020年工资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年金的投入力度,落实补充医疗保险,切实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水平。进一步优化考核办法,明确考评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凭实绩、凭贡献评价教职工,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14.提高现有教师水平。落实人才队伍提升工程,做好省政府、省教育厅境外研修(省政府留学、省教育厅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项目及“青蓝工程”选拔等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和组织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在国(境)内外攻读博士学位和晋升教授职称,全年新增攻读博士不少于15人,新毕业博士不少于5人,新晋升教授不少于2人实施“拔尖引领优培计划”新入选省级及以上人才培养对象不少于10人,新入选省级及以上人才荣誉称号不少于2人,开展校级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的选拔培养工作。组织制定个人、学院、学校三个层面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实现教师培养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发展性。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制定和完善我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我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五、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提升服务学生发展质量

15.全面深化“三全育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发挥统一领导、统筹联动、整体推进的“大思政”优势,统筹教学单位、学工管理部门、党团组织等部门的教育功能,着力深化构建“十育人”完整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迭代升级,启动新一轮立项与建设,构建多层多样的校园文化品牌体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和新阵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着眼发展、融合服务、浸润教育”为目标,加强易班建设,把易班建成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

16.扎实推进招生就业。针对新高招模式,提前谋划和应对,科学编制2020年招生计划方案,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实施精准宣传,加大外省招生力度,优化“学校统筹,院部联动,全员参与”招生模式,持续提高生源质量,江苏和外省招生录取分数线、录取平均分、报到率高于去年,省内招生数大于65%或省外沿海发达省份和生源大省增招5%。明确工作目标,离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均高于去年1个百分点,毕业生平均薪酬高于去年6%。调动学校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促进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培训,完善就业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类“优质就业基地”,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步提升。

17.多措并举提升学风。进一步推进“三教融合,三院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开展书院制试点,深入推进三江学工3.0建设。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突出以学生课堂学习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指导各学院进一步加强学业导师队伍建设和经验总结,发挥学业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专业学习、创新实践、学业帮扶等方面指导作用,做好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加强联动机制,促进学工教务联动、师生联动、家校联动,落实好学生学业预警制度,加强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加强考风考纪巡查力度,以优良考风促学风。以考研和学科竞赛为抓手,大力营造求知向学之风,总结推广考研经验,加强条件保障和激励促进,做好考研信息服务和报考指导,扩大考研报考率,力争考研录取率达7%以上,双一流大学或211及以上大学考研录取率达3%以上。辅导员要研究新形势关注新问题,做“四有”好老师和学生引路人,坚持适度从严管理,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会发挥主体作用,创新学生“四自教育”路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落实学生公寓“五项重点”,营造安全、整洁、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18.创新机制服务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学生满意度为标尺,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动向及时调整和强化学生工作着力点,全面深化服务学生发展内涵建设。加强平台整合,推进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实体平台和易班校本化网络平台一体化建设,以服务学生为主线,重新捋理“双平台联动”运行的业务流程、窗口和人力配置、岗位职责、运行机制,提升服务学生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高度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新趋向,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覆盖面。深化“三方协同、三段对接”学生服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思想导师、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三支队伍合力效应。加强“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和交流,拓宽发展空间,提升职业能力,提升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

六、以新校区开工建设为目标,聚力推进校区迁建工程

19.加快新校区筹建工作进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全力处理好土地开发商、拆迁等诸多复杂矛盾,力争用较低成本办理新校区建设用地供地手续。依椐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需求,进一步完善新校区总体规划并完成单体建筑施工图设计。破解新校区建设资金困局。在数年探索积累的各种运作新校区建设投资资金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力争政府支持企业合作,形成一两个可行的新校区建设投资方案,争取各方面支持,最终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有效资产+政府支持+企业合作“的新校区建设资金运作模式,力争实现新校区可建成且不负债的预期。在资金、土地、规划设计等工作到位后,办理新校区建设施工各项手续。

七、不断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运行质量效益

20.建立公共安全防疫体系。校全体教职工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判断形势,强化部门协同,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落实好新冠肺炎防控人员、物资、经费及处置流程等相关保障,落细重点防控措施,做好开学师生返校疫情防控的一切准备工作。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工作,坚持防控、事业两不误。要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公共安全防疫体系。

21.增强后勤保障。坚持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精细管理为基础、师生满意为标准的后勤工作理念,努力构建智慧后勤、节约后勤、满意后勤、服务育人型后勤保障体系,推进智慧后勤建设,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监管力度,改善后勤服务水平,实现学生投诉率低于2%,学生满意率达到80%。强化后勤增收节支工作,修订节水节电管理实施办法,减少资源浪费,水电支出比去年减少5%。根据《校内自助经营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自助经营。修订食堂管理办法,规范管理食堂经营行为。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增收增益,餐饮管理收入比去年增加12%。

22.规范财务管理。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预算管理全覆盖,推进开源节流工作。依法多渠道筹资理财,盘活存量资金,增加理财收益,存量资金收益比去年增加20%,学生学费住宿费外的其它收入增加20%,学生学费欠费比去年减少40%。提高全校上下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堵塞管理漏洞。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自助缴费系统的规划论证与实施工作,提高收费管理工作效率。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三江学院票据管理规定》,完善审批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23.完善资产管理。理顺资产管理职能,规范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修订完善学校资产管理、公用房管理、采购与招投标管理等规章制度。整合办学资源,盘活校产资源,实现学校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房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合理调配资产房产资源,规范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做到账实相符,加强报废资产处置的流程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防止资产流失。

24.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坚持“实际需要、量力而行、由浅入深、以点到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思路,探索搭建国际融合的教育资源平台。制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总体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争取产生创新性成果。完成联合培养本硕联读合作项目不低于4个,师生赴国(境)外交流的数量比去年增加50%。

25.推进信息化校园和图书馆建设。做好校园无线网络扩容、有线网络升级改造,推进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扩充“云”数据中心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构建数据中心、虚拟化平台等重要系统的备份机制,应用系统更新与完善,丰富网上办事大厅业务流程。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推进“虚拟校园卡”的建设与应用,引入多种移动支付方式。继续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对接学校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定位,主动突出服务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改善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26.抓实安全管理。做好多校区安全管理联动和条块结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工作逐级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进一步修订完善校园安全稳定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周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开展为期一年的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推进校园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加强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技防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八、坚持按党的要求办学立校,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27.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一是保持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学通弄懂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保持学习上持之以恒。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中来,切实加强政治自觉,把好的学习制度形成固定机制,形成常态化。三是保持党建上不断提升从强化责任、突出重点、严格管理、制度建设入手,重点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四是保持问题上检视反思。对照检视问题清单,完善调研报告,自觉对标对表,对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检视反思,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抓好落实整改。五是保持整改上较真碰硬。当下能改的即知即改,目前解决不了的,要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抓好整改,做到每个问题能整改,处处反馈有回声、件件查摆能落实。

28.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做到“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按党的要求办学立校、立德树人。强化理论武装,完善二级单位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紧跟时代要求确立学习主题和时间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成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研判,落实责任,健全完善二级单位定期向学校报告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创新思路和载体,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按照中央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提升学校社会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29.推进党建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党组织负责人要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抓好党建履职述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二级教学单位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做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等党建重点工作。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发挥党员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和作用发挥制度。深化党建带群建,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

3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风险点防控机制,开展校内巡视巡察,组织申报省教育纪检监察学会研究课题。突出作风纪律建设,聚焦“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和“四风”问题专项检查,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优化效能建设,注重协调配合,对职能有交叉的,要勇于承担,杜绝推诿扯皮。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营造环境。突出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干部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