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赴西京学院调研会场
参观实验室
两校教师进行对口交流
黄安永副校长代表三江学院向西京学院赠送礼物
土木工程学院总党支在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岭进行参观学习
6月3日上午,副校长、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黄安永教授带领土木工程学院部分教师一行12人,前往西京学院考察交流办学情况、研究生教育、学校对外交流合作以及转型发展等情况,受到西京学院副校长张辉、教务副处长王登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梁亚平、陕西省教学名师蒋红英等领导老师的热情接待。
会议开始前,在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梁亚平院长等领导与老师们的陪同下,实地考察和参观了西京学院图书馆、工程舫、建筑工程实验中心等,随后在行政楼第三会议室举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张辉副校长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接下来,张辉副校长主要介绍了该校创办历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学生竞赛、学科建设和学校转型发展等情况。其次,梁亚平院长、蒋红英教授、傅光耀教授等就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申报工作从师资力量、实验平台、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毫无保留地将他们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与我们进行了分享。黄安永副校长对西京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向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介绍了我校的建校历史、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规模、科研情况、土木工程学院的转型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情况,并表示西京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尤其是专业硕士的申报一定会对本校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座谈会后,黄安永副校长代表三江学院向西京学院赠送了礼物,双方教师并就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对口交流。
西京学院的考察交流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该校的转型发展、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与专业硕士的开展不仅带给我们启发,也让我们明白自身的不足——学生多、教师少、实验设施少等。面临如此困境,当日下午,我们土木工程学院总党支在黄安永书记的带领下随即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党日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党性教育的同时更是学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
6月4日,土木工程学院总党支一行12人首先来到了杨家岭进行参观学习,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便在此进行,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以及位于会址背后山坡上散落着的排排窑洞,这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五四运动》、《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并曾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随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一行还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召集的会议上,在枣园后沟口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此次党日活动,大家仔细参观领导人们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窑洞,虽然狭小、简陋,但领导人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不畏艰难险阻,秉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与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新常态时期下的我们,更应该将此精神贯彻到实践教学改革中去,不畏艰难、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坚定信念、夯实脚步,为三江学院的转型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讯 杨君 摄影 王巧云 刘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