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2022年度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李倩如发布时间:2023-05-19浏览次数:12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之年。本年度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创新驱动,以优化治理体系为统领,以提高办学水平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分配制度改革为引擎,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年”计划,加快校区迁建、提升教学质量、建强教师队伍、完善治理体系,全力提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办学治校能力,努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二级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政治建设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支持校理事会和校行政规范办学,引导师生党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政治建设任务清单,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取得实效。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组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和主题活动,汇聚形成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政治建设责任。推进《三江学院章程》修订后续工作,构建学校治理体系框架,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宣传部、党委办公室)

2.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做好学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开好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健全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做好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创建工作,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做好党员发展、管理、教育、培训工作。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制定党建工作考核细则,抓好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年度述职评议考核。(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

3.强化思想和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发挥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完善“大思政”工作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守好讲台,把好教材,管好阵地。结合党的二十大、建校30周年,总结办学成就,谋划学校发展,组织开展富有时代感、具有学校特色、师生参与性强、符合现代传播特点的校园文化和校庆活动。强化官网、官微、抖音平台建设,增强官方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研究制定《三江学院文化建设方案》。凝练并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道路、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重要提法,丰富和发展三江精神的时代内涵。明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双创教育等工作理念,逐步凝练三江学院教学文化。(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制度,完善风险点防控机制,全面启动校内巡察。突出日常监督管理,开展二级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检查。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学风。(责任单位: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

5.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提升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成效,继续开展校二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工作。按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动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坚持讲党课制度。加强党建带群建,抓好统战、群团和关工委工作。(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关工委)

二、坚持引培并重,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6.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注重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实行高端紧缺人才“一事一议、一院一策”制度,着力引进教学科研急需和学科专业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博士引进与培养专项计划,发挥民办机制优势,优化引进策略,完善并用活用足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实践人才引进办法、博士津贴等政策,提高人才引进的成功率。全年引进博士不少于40人、引进正高职称不少于10人,引进45岁以下博士学历副高职称不少于20人。(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

7.加快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确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年”计划,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组织申报“青蓝工程”、“教学名师”、“江苏省科技副总”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继续实施“三江学人”计划,遴选第二批“三江学人”,大力培养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学位,新增1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实施骨干教师研修计划,选拔5名教师赴国(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访学研修。修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实施青年教师“533”培养模式和方案。完善培训机制,完善二级学院协同合作的教职工培训体系,提升全员岗位培训和分类培训实效,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校级培训不少于45次。(责任单位: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人事部)

8.推进管理体系和教师评价改革。注重科学使用人才,努力用好人才,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事分配制度总杠杆作用,加大成绩、成果、成效在分配中的权重和力度。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学术评价、职称评审改革等统一部署,修订教师教学科研考核、学术评价、职称评审等政策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鼓励和促进教师赴行业企业专业实践制度,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通过政策宣讲、选树典型、专家讲座、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教师发展中心)

三、深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9.提升专业、学科建设水平。全面启动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完成现有1个国家一流专业、16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校级一流专业建设任务。对标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条件,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完成“十四五”重点学科年度建设任务,重点抓好通信与信息工程、设计学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及工商管理等10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责任单位:教务处、质量管理与评估处)

10.提升课程、教材建设水平。坚持以一流课程为引领,以优质课程为主干,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新增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不少于5门、省级及以上教材2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门,以优质、开放、共享为目标,推动在线开放课程与微课程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实现3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20%专业必修课建立微课程、50%以上教师使用智慧教学工具。遴选10门优质课程在课程平台上线。(责任单位:教务处)

11.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行企融合,建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关键实践环节运行规范,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化工程,实现大纲、任务书等实践过程资料规范化,遴选3个专业开展项目教学试点,重点建设4门社会实践课程。推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0个左右校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全面提升产业学院建设水平,全年进入产业学院学习和实习实训的学生人数不少于1500人,1个产业学院入选省本科高校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力争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奖数量、等级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责任单位: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12.健全通识教育体系。落实“三教融合、三院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氛围、课程、活动“三位一体”应用型通识教育体系,办好通识大讲堂,继续推进经典阅读计划,打造经典阅读专家导读团队10个。主办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会议。持续推进书院制试点。(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东山校区管委会)

13.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实施“双创”教育品牌化工程,启动高水平竞赛培育计划,推进校内竞赛特色化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各类培训不少于4次,选派不少于10名教师参加国际认证斯坦福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习和师资培训,聘任校外双创导师达到50人,顺利通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中期检查。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不少于400项,进入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前15名。(责任单位: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

14.强化教学质量监测。持续完善“三全一闭”质量管理体系,发挥校院两级督导和学生信息员队伍作用,强化课堂、试卷、毕业论文抽检及多种形式的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督导人员业务水平,发挥督导团作用。及时编制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做好校内专业评估,完成新设专业评估和专业综合评估,强化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资源配置、教学过程、培养质量及二级教学单位和专业的专项评估。启动新一轮江苏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制定实施方案。(责任单位:质量管理与评估处)

15.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争取产生创新性成果。继续办好现有二级学院合作项目,视疫情防控情况,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举办线下“国际教育展”一次。(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四、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16.抓好学生思政“三个课堂”建设。推进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着力开好含金量高、学生获得感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申报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切实强化“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网络媒体“第三课堂”建设。(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17.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改革,持续提升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切实做好招生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招生任务、录取分数线位次提升、新生报到率不低于上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平均薪酬、学生考研报考率和录取率稳步提高。(责任单位: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

18.全面提升服务学生发展质量。完善“三段对接、三方协同”学生管理服务机制。推进“智慧学工”和易班建设。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构建“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和四级学生心理危机防护体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优化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改革。(责任单位: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教务处、团委、体育部)

五、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19.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结合学科和专业建设要求与教师自身的业务范围和科研特长,明确团队与教师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制定近期、中长期研究目标,通过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科研项目集体攻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依据《三江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推进科研机构建设,在完善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催生引领性科研成果。(责任单位:科研处)

20.落实科研发展规划。对标“十四五”科研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岗位责任,规划管理目标,真抓实干,确保2022年科研目标实现。力争2022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篇,受理各类知识产权120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2300万元。(责任单位:科研处)

21.优化科研发展环境。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全面修订科研项目、经费等管理规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面向国际、国内,制定学术交流规划,积极主办、承办各类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建立教学、科研与教研协同机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开阔师生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专业发展。(责任单位:科研处、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

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学校发展保障能力

22.加快推进校区迁建工作。遵循“有重点、抓关键、寻突破”的工作思路,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神,攻坚克难解难题,加快工作节奏,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前期各环节工作。取得核准三江学院校区迁建工程项目的批复;解决供地手续办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完成教育用地的供地手续;依政策确定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做好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项目年内开工。(责任单位:新校区规划建设办公室)

23.加强财务保障水平。做好学费收缴工作,学费收缴率达到99%以上。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优化存量资金结构,依法科学理财,争取各级政府在财政补贴、专项资金、购买服务、规(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发挥校基金会、校友会和发展委员会作用,吸引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和合作办学。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成人教育等,形成新的办学经费增长点。推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完成预约报账系统建设。(责任单位:财务处、发展委员会)

24.提升信息化和图书文献保障能力。坚持“网上三江、云上三江、数字三江、智慧三江”建设方向,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升图书馆对师生学习研究的资源保障和支撑力度。(责任单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图书馆)

25.提高后勤保障质量。完善智慧后勤、节约后勤、满意后勤、服务育人型后勤保障体系,扎实做好食堂餐饮、校舍修缮、节水节电、环境卫生及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工作,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强化增收节支,规范管理商业和食堂经营行为,确保增收增益。(责任单位:后勤处)

26.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建立以使用绩效为核心的资产配置模式,探索资源分类管理办法和有偿使用机制。改进经营性资产管理,优化无形资产使用,加强房屋管理。推进房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清理并合理调配资产房产资源。规范报废资产处置流程。(责任单位:资产管理处)

27.完善考核机制。坚持过程管理和结果控制相统一,加强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监测评价。依据“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实施规划完成情况年度评估制度,依据校、院两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对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达成度评估,其结果作为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的年终考核依据。强化督导督查,督进度、成效,查责任、作风。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及奖励办法,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完善薪酬制度,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热情,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符合三江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责任单位:校长办公室、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组织人事部、纪委办公室)

七、坚决筑牢安全防线,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28.确保校园政治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主动查找问题隐患、紧盯重点领域、完善工作措施,确保校园政治稳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校园阵地管理和舆情监控,建立意识形态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严格报告会、研讨会、讲座、宣传媒体平台使用等审批。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切实防范涉民族宗教意识形态风险。(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宣传部)

29.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健全校园安全责任倒查和问责制度,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抓好校园消防、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确保全年不发生因工作不到位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和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法制意识。(责任单位:保卫处、教务处、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后勤处)

30.持续抓好疫情防控。从严、从细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健全疫情应急处置机制。严控大规模聚集性活动,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出行信息,严格人员管控措施,严格审批制度。加强重点单位、场所、人员的疫情防控,根据防控要求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按防控需要做好充足的防疫物资储备。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发生。(责任单位:校长办公室、后勤处、保卫处、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组织人事部、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