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导读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3-06-05浏览次数:10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从1895年出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再版上百次,对群体社会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大众传播学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勒庞在书中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群体无意识、群体传染、群体暗示等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行动和语言相互感染,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并在特定的氛围中忘记自我不自觉地融入到群体所营造的氛围之中个体的思想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受群体精神统一律的支配”表现为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个体的个性消失了,这时候,“群体中的个人不但在行动上和他本人有着本质的区别,甚至在完全失去独立性之前,他的思想和感情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正是由于勒庞最早而有效地阐明了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遭到众多的反对者,勒庞也被世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

当然,勒庞笔下的“群体”绝非一般意义上随意聚合在一起的“人群”,而是有着“确定的目标”的“组织化群体”,只有在这样的群体中,“所有人的情感和思想会选择一个相同的方向,而且他们的意识人格将逐渐消失”。也就是说,只有“在某些既定条件下,而且仅在这些情况下,个体所构成的集群会表现出不同于个体行为的新特征。”同时,勒庞还指出,虽然“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

不可否认,“乌合之众”概念本身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种族人类学”的思想也是被普遍质疑之处,但勒庞对个体融入群体之后,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导致的新的心理特征的阐述,似乎能从后来的众多心理学理论和实验中寻到相同的印证,无论是詹姆斯·斯托纳的“群体极化”,还是詹尼斯的群体“合成谬误”,拟或津巴尔多的“匿名制服”。

总之,无论是拥护者还是反对者,只要关心社会群体心理学的人,都无法绕过这本书,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所评价的那样,“在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导读教师 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