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故事》导读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3-06-06浏览次数:10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赵宋王朝从此就留给后人无数的争议。未能收复的幽云十六州,对辽夏的卑躬屈膝,无奈的澶渊之盟,面对女真人不堪一击,让无数英雄愤懑的靖康之耻,最后的偏安临安,面对蒙古铁蹄的悲壮,仿佛一幅幅不灭的影像画,永远刻在了后人的记忆中;内政上的重文抑武,冗官冗兵冗费痼疾难改,王安石变法的夭折,新旧两党的攻讦,投降派与抗战派的斗争,还有那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等等内政思想,成为后人不断反思批判的血淋淋的教训,仿佛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梦魇,时常萦绕在每个炎黄子孙心头。所有这些,似乎让赵宋王朝成为了后人心目中一个不思进取、积贫积弱、窝囊病态的代名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近百年内忧外患屈辱,愈发让不断反思的近现代国人对对外族一再妥协的赵宋王朝充满了歧视。

然而,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赵宋王朝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的实际地位,不能因为我们的局限,而简单界定。这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进行多角度的审视,超越自我时空的限制,尽可能客观的评价一个存在了300多年的王朝历史的地位。从纵向与横向的两个层面观察对比,赵宋王朝与我们刻板印象,实际上相差甚远。

这里先引用几位外国学者对赵宋王朝的评价。曾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称: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从经济学角度如此评价宋朝,“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巨著《历史研究》中,对世界各种文明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考察,当有人问他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哪里的时候。他坚定回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些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者,对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往往不吝赞美之辞。这又是为何?也许正如美国学者罗兹•墨菲所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如是说: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这些外国学者对宋朝的高度赞赏,是不是一下子让我们自豪感爆棚,颠覆了我们的通常认知?

再回过头来看看观国内学者,是如何认知赵宋王朝的。钱穆在其《国史大纲》中“两宋之部”写到: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而陈寅恪先生则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文化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就是严复先生也从历史的影响的角度这么看待宋朝: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恶为善,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所以,以上诸位的看法,固然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态度使然。但是,这都提醒着我们现代人,赵宋王朝不是一个咱们了解的贫弱窝囊的朝代。

虽然,赵宋王朝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如汉唐盛世的恢弘辽阔,气度非凡。但是,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文学、艺术等等方面的成就,却是不容后人随意忽略或者任意抹杀的。我们不能局限于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词里,他们的悲壮和不得志,他们的激越慷慨,一个方面固然有统治者的无能和自私,更有着那个时代特有开放和包容;我们更不能局限于《水浒传》里残忍与黑暗里,作品固然尤其历史的折射,但是那毕竟是假借的虚构世界,不能当真。通观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代文明或者文化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承前启后的影响深远的。他有着开明的政治环境,士大夫们往往怀着“民胞物与,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志向,学而优则仕,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参政议政;他有着占有世界GDP60%以上的经济总量,富庶而又繁华的都市经济,北方的汴京、洛阳,南方的临安、苏州、益州,福州等都会,成为商业和人文荟萃之地,四方物产汇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车水马龙,为一时之冠;他有着后世难以企及的文学艺术成就,可谓是群星璀璨,佳作琳琅,思想活跃,各领风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这些文学大家不胜枚举,诗歌、乐府(词)、散文、小说成就斐然,独树一帜,光耀后世;他有着世界领先的科技发明创造,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数学计算等技术和创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辛勤和智慧,它们的应用和传播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宋一代,所形成的民族品格,塑造了后世直到今天的民族气质。

以上似乎有些大而无当的空话,然而,请让我们走进宋人的记载描写的时代里,去做短暂的停留吧。宋代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这样描写当时的汴京城里的景象: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在孟元老的追忆里,当年的汴京城滚滚红尘,灯红酒绿,人流熙攘,喧嚣热闹,如在目前。让我们再穿越到北宋风流才子柳三变的《望海潮》词的世界里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奔腾壮阔的钱塘大潮,琳琅满目的珠宝美玉,清秀的西湖,飘香的桂花,摇曳十里的荷花,嘻嘻的钓叟莲娃,清歌婉转的歌女,儒雅风流的太守。这如诗如歌如画的天地里,正是当时杭州城的富庶与繁华。

当然这样记载在宋人的作品里还有很多,反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果说文字还隔着一层,需要我们加以注释和想象,那么绘画则更加直观地把赵宋王朝的某些真实的影像,呈现在我们眼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绘画作品没能得到完整的保存,不过,留存下来的这幅价值连城的《清明上河图》,则能让我们从中一窥宋代历史的某些侧面。那巨大冰山的一角,足以悦目骇心,它会引领我们慢慢地走近那个异彩纷呈的时代。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之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幅风俗画杰作,其通过对北宋都城汴京郊野和市井生活的细致描绘,再现了北宋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这幅享誉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在它问世的八个多世纪里,被无数鉴藏家珍藏和把玩。也成为后代史学家、画家、民俗学家、建筑史研究者等关注的对象。

故宫博物院的杨新研究员编著的这部《清明上河图的故事》,集鉴赏和研究与一体,汇集九篇作品,分为四个章节,带领我们仔细领略这幅稀世珍宝的艺术魅力。书中既有移步换影的分部介绍,又有在局部细节的认真分析;既有对画面内容的艺术鉴赏,又有基于绘画艺术的专业分析与考证;既有艺术本身的论证,又有社会文化风俗的阐释。由于笔者在绘画方面所知甚少,所做的介绍未免浅薄鄙陋,甚至是挂一漏万,还请读者自己判断为是。

让我们跟随者着编者的指引,把目光缓缓地投射进这幅巨幅风俗画作中,认真品味那个时代的丰富与细腻。也许它并不能给你我上面所说的全新历史感受,不过,权且期待能够打开我们认识大宋王朝一扇小小的窗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