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107讲顺利举办——浙江工业大学大学肖瑞峰教授作“人生岂可无诗——观照诗歌与人生关系的六个视角”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3-05-08浏览次数:12


三江通识大讲堂”是落实我校“三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是“三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中“氛围营造”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是坚定学生的价值信仰、拓宽视野、活跃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424日下午,我校邀请肖瑞峰教授在学术报告厅作“人生岂可无诗——观照诗歌与人生关系的六个视角”的通识讲座。肖瑞峰,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先后获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学术兼职有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已出版《日本汉诗发展史》、《晚唐政治与文学》、《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刘禹锡诗论》、《刘禹锡诗传》、《刘禹锡新论》等多种学术专著,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专题研究论文100余篇。先后获教育部及浙江省科研成果奖9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近年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晓风”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中、长篇小说数十篇,多篇为《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已出版中篇小说集《弦歌》、《儒风》、《静水》(合为“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回归》、《湖山之间》、非虚构文学《青葱岁月的苔迹》等。

本次讲座学生和老师们通过学习通的线上报名,采取线下面对面的参与。关于诗歌和人生关系的问题,肖教授首先提出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具有不为时空所限的永恒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不仅以其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感染,而且以其所显示的异彩纷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诗歌是人生的反光镜,可以折射人生;诗歌也是人生的教科书,可以指导人生。借助诗歌,我们可以认识人生,体会人生,甚至改变人生。后以《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一观点展开。向我们娓娓道来诗歌与人生的六大关系。


一、诗歌是理想的助推器

诗歌不仅可以表达理想,而且可以为理想助推,替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它以昂扬的情调、亢奋的旋律和隽永的语言,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甚至殊死拼搏。它的励志作用是巨大的,无可替代的。列举了许多唐朝诗人脍炙人口的诗句作为解释。唐代诗人无不渴望跻身政治舞台,施展政治抱负,鄙视纯纯粹意义上的书生。例如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二、诗歌是现实的晴雨表

优秀的诗歌必然感应时代潮汐、折射时代精神,必然融入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真切体验。肖教授认为阅读诗歌就是阅读现实,从中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的阴晴风雨,有利于我们把握人生方向,主导生命流程。人们常用诗歌去表达心中浓郁的感情,对于它的阐述肖教授举了安史之乱的例子,在这个由盛转衰的时期,王昌龄的一首《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道出了边塞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此时的唐朝处于盛世阶段;李益的《受将城外闻笛》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表现出将士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时为渐入衰败时期。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异,更反映了不同时代诗人心境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原因则是安史之乱的影响。


三、诗歌是心灵的慰藉

当寂寞的灵魂在现实中感到孤独无依时,无妨把诗歌当作休憩的驿站。一旦契合于诗歌那高邈的意境,人的心灵就会得到安抚与安顿,宠辱不惊,陶然忘机,不再纠结于仕途的失意或其他种种人生的不快,至少在阅读的瞬间。

四、诗歌是情感的传声筒

诗歌是抒情艺术,以真实而又艺术地传导人们的喜怒哀乐为第一要义。在诗歌中,人们可以自由地欢唱,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呻吟;可以直率或含蓄地说出自己的爱,也可以不加掩饰或曲折有致地表达自己的恨。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心情。


五、诗歌是生命的加油站

诗歌可以为我们的生命喝彩,也可以为我们的生命加油。当我们步入生命的暮年后,诗歌将一次次为我们日渐衰朽的生命增添油料,使它不断获得新的能源,新的动力,继续开足马力,一路欣赏美丽的风景,驶向生命的终点。刘禹锡的《和乐天咏老见示》中那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诗句,都是表达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六、诗歌是人脉的润滑剂

肖教授认为诗歌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调节和改善人际关系。凭借诗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得到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得以缓解。诗歌可以广泛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敲门砖与试金石。例如张籍在《节妇吟》中的诗句便体现出一种拒绝的艺术:我们既要敢于拒绝,也要善于拒绝。


最后肖教授总结道,人生如戏是现实的写照,人生如诗是理想的追求。我们要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更要诗意的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的和诗人进行对话,从而获得滋养并汲取力量。“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与诗作伴,共度人生。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名师荟萃、百家争鸣、涉足广泛、包罗万象;各行专家博古通今、字字珠玑、引人入胜、韵味无穷,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记忆。


                                                                         通讯:周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