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102讲顺利举办——苏州大学周永博教授作“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城市场景融合发展”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2-12-09浏览次数:93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始终秉承传播知识、开放包容的宗旨,汇集各领域名师大家,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又一场饕餮盛宴。2022年,我们为大家邀请到关于人文社科、自然理工和艺术审美的一位又一位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到我校,希望我们的学生们能够通过与专家的现场交流,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养成全面分析的判断力,能够立足时代,能够把握未来!

125日晚,我校邀请周永博教授作“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城市场景融合发展”的通识讲座。周永博老师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地方品牌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旅游协会专家委员;江苏省旅游学会智库专家、理事;东吴智库研究员、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研究员、秘书;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秘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骨干研究员;苏州市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本次讲座采用腾讯会议与超星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000余名师生线上观看并积极互动。周教授围绕五个方面“从文化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城河共生关系变迁”“以文化引领的城市发展逻辑”“从场景舒适物到国民舒适物”“文化遗产城市场景融合发展”展开分享。整场讲座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精彩纷呈。

一、从文化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

20146月,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视察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周教授指出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标志物,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更好的展现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传承中国历史和文明;围绕大运河,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统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内在要求。对标现实工作中的真正挑战就在于如何落实“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推进沿线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大运河城河共生关系之变迁

大运河经过不断地变迁与发展,在思考如何把大运河打造为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如今的城河关系已经显著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甚至与十多年前也有明显不同。如今,我们正通过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史性重构大运河与沿线城市“城河共生”关系。所谓重构大运河与沿线“城河共生”关系,即:居民与大运河要从生计所系迈向生活共生;城市与大运河要从功能所依迈向情感共生;公众与大运河要从现实所需迈向想象共生;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的文明标志物;成为新时代"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三、以文化引领的城市发展逻辑

周教授强调,城市发展需要从外源式增长模式转向内生型增长模式,内生增长是一个高阶发展目标。我们应加快思考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战略途径,尤其是以文化引领城市迈向内生增长的具体对策。

四、从场景舒适物到国民舒适物

“场景理论”

场景对于消费行为有着独特的刺激和引导作用。充满文化意义的消费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场景,提供的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空间,也是一个愉悦的体验空间。借助于“场景”这一理论工具,发展创新创意人群(包括游客)与城市空间的情感和意义关联,在知识创新经济时代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来源。大运河文化带致力于以文化为区域发展赋能,应当在场景打造方面有所作为。

探索和建立国民舒适物体系

食鉴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等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西方关于城市舒适性的内涵并不宜直接在中国套用西方城市舒适性研究旨在考察城市舒适性吸引人オ和企业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国内相关研究则以促进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为主旨,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故应探索和建立本土特色的国民舒适物体系

五、文化遗产城市场景融合发展

枫桥景区发展成为由现代商业体系构成的旅游消费空间,承载集体诗性记忆的文化遗产空间,以及日常生活实践的城市休闲空间,景区的场景属性特征明显、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国家应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完善国民舒适物供给体系,从而打造国家特色名片推动沿线更新与发展。

讲座最后,周教授总结,当前,大运河沿线区域城河关系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一些“后工业化时代”特征开始显现大运河国家战略顺应上述变化,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积极响应上述城河关系变化;包括常州在内的运河沿线城市应重视城市空间的文化与价值观表达,以城市活力吸引人才;聚焦城市活力落脚点,建立并完善符合当地文化、体现未来趋势、面向全球公众的舒适物体系;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完善国民舒适物供给体系,擦亮国家名片、推动沿线更新与发展。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名师荟萃、百家争鸣、涉足广泛、包罗万象;各行专家博古通今、字字珠玑、引人入胜、韵味无穷,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记忆。

(通讯: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