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92讲顺利举办——东南大学王华宝教授作“‘大汉第一相’萧何的决策智慧”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2-10-21浏览次数:31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始终秉承传播知识、开放包容的宗旨,汇集各领域名师大家,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又一场饕餮盛宴。2022年,我们为大家邀请到关于人文社科、自然理工和艺术审美的一位又一位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到我校,希望我们的学生们能够通过与专家的现场交流,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养成全面分析的判断力,能够立足时代,能够把握未来!

1019日晚,三江通识大讲堂第92讲由教务处主办,委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东南大学王华宝教授为作“‘大汉第一相’萧何的决策智慧”的通识讲座。王老师是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主任,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古文献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江苏文脉工程编委、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史记>金陵书局本与点校本校勘研究》等6部,参与整理《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10册)等,合作主编《史记》融媒体读本(3册)、《俞樾全集》(32册)等,担任《中国训诂学报》执行主编。获得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奖。

本次讲座采用腾讯会议与超星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00余师生线上观看并积极互动讲座的伊始,王老师表示本次讲座运用决策学中的“决策者的素质、决策目标、决策过程、执行力”等决策理论要素,通过汉朝建立前后“拥戴刘邦、收律令、追韩信、稳固后方”等10余件事,介绍萧何如何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光辉人生,以及其超高的决策智慧和独特的个人魅力。通过分享,希望大家能从萧何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整场讲座文思飞扬,精彩纷呈。

一、萧何的长远眼光

秦朝灭亡之前,萧何原本是沛县县级官员,刘邦当时的上级,他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公务考核名列第一,御史曾提拔他入朝工作,萧何却坚决推迟,不肯为秦所用,反而选择了拥戴刘邦,这可能令常人疑惑,但也这正是萧何审时度势、精准判断力的体现,萧何看清了当时“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也判断出刘邦必成大气的志向与担当。王老师在此提到了6个字“跟对人,做对事”,一个决策者的品质、智力能力和体力等素质水平的高低和素质结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刘邦能够笼络众人为己所用,敢于承担责任,具有雄心大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这都是他能成为政治领袖的必备素质。

二、胸襟广阔识大局

汉元年正月,项羽分封天下18路诸侯,封刘邦为汉王,辖治荒原偏僻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刘邦东进,以防后患。刘邦看出了项羽的险恶用心,非常愤怒想要和项羽一决高低,但这时萧何劝诫他要隐忍,说:“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为臣希望大王在漠中称王,修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刘邦采纳了萧何的意见,最终也成功取得了帝位。

韩信发现自己不被刘邦重用,不辞而别,萧何放下身份亲自追回韩信,并经萧何的反复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后来东征西讨,为大汉政权的建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萧何的建议之所以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因为他很专业,怎么评判何为专业?这就需要一个决策体制通常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体系三部分组成,王老师解释到,在此体制中做好事前的科学论证,而非沦为中枢系统的附庸,完善决策程序,征求专业意见,更可能避免重大失误,形成科学决策。

三、自毁杰名,转危为安

萧何虽然对刘邦十分忠诚,但在不同时期还是受到怀疑,据历史记载,至少有三次:第一次,在刘邦灭掉三秦,出关以后,让萧何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建设好自己的大后方,萧何施政有方,效果显著,但刘邦在前线却多次派人慰问。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怀疑将自己亲属中能上战场的男丁全部派到了前线。第二次:萧何在帮助吕后除掉韩信之后,刘邦将他晋升为相国,另外派了五百士兵去给他的庆功宴护卫,看似封赏,实则试探,最后萧何将家产捐出做了军饷。第三次是萧何又自污杰名避免了杀身之祸。萧何的决策效果良好,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汉高祖对自己的疑虑。

四、高瞻远瞩,萧规曹随

接着,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萧何在治国方针、政治礼仪、文化、建筑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在汉惠帝即位后,萧何当时年迈已高且病疾缠身,汉惠帝就亲自去询问萧何谁能接替他现在的职位,其实萧何心中早有答案却谨慎对答:“没人比君主您更了解臣子们了。”在听到君主推荐曹参后,表示十分赞成。就算曹参续任相国之后,对萧何以前的规章制度一字不改,整日饮酒作乐,汉国的国力还是得到了极好的恢复与发展。从以上不难看出萧何个人决策的执行力很强。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期目标的操作能力。通俗来说,就算“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橘色的暖阳升起,感受着还有余温的土地,我们接着找寻前人走过的印记,在如油画般的沉沉暮色中晕染着黑夜的静寂,繁星静静地躺在深空,那是前人智慧照亮前路的最好证明。讲座最后,王老师希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够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核心素养,多阅读经典,养成并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成就优秀的自己。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名师荟萃、百家争鸣、涉足广泛、包罗万象;各行专家博古通今、字字珠玑、引人入胜、韵味无穷,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记忆。


(通讯:王林艳、罗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