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71讲顺利举办——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作“射频通信、光电通信与神经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应用”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1-12-13浏览次数:101


 “三江通识大讲堂”始终秉承传播知识、开放包容的宗旨,汇集各领域名师大家,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又一场饕餮盛宴。在这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为大家邀请到关于人文社科、自然理工和艺术审美的一位又一位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到我校,希望我们的学生们能够通过与专家的现场交流,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养成全面分析的判断力,能够立足时代,能够把握未来!

1210日下午,我校邀请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作“射频通信、光电通信与神经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应用”的通识讲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赵航副院长主持。赵院长介绍,王志功老师是东南大学教授、电路学科带头人和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数字无线电、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无线互联网接入等系统的射频、微波毫米波等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6部和教科书7本,发行8万余册;获得德国、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25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归国定居专家、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家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专家、全国师德标兵,成就斐然。

讲座开始,王志功教授用亲切的语气向同学们分享了他30年来的学习经历与四次重大的转折。据王老师说年轻时在邮电做话务员时,了解到专业的知识,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工程的理念,经过考虑他又重回大学专研并担任了南京工学院的助教,秉持着要为人师表必先术有专攻,他再一次启航去德国攻读博士。毕业后,王教授放弃了优渥的待遇执意回到祖国,从空无一物的实验室到建成集成电路无生产线设计,集成电路测试和系统应用平台,王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成功设计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超高速集成电路,推动了芯片国际化再进一程。王教授寄语同学们要在大学阶段拓展知识,不断创新才能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活到老学到老,适应需要,终身学习!

讲座主要内容包括无线通信和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神经通信用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三个板块,现场同学均珍惜机会,认真听讲,全神贯注,希望能从教授的讲座中获得专业学习的启发和指导,为今后的努力确定方向。

王教授通过讲述他所在的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团队的相关情况,引出团队研究的微电子神经/肌电桥新思路,通过蟾蜍实验等多个视频让我们切实了解到“阿凡达之手”背后的科技背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神手”(阿凡达之手)荣获第8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同时也是自该竞赛举办八届以来唯一的“特等奖”。

团队通过专门的微电极系统,将自愿者手臂发出的特有的信号捕捉,然后交由“微电子神经/肌电桥”,将电路放大和处理后,再转换为电信号。在实验中,他们只要将翻译过来的信号,传送、处理再恢复为初始的神经信号,然后再通过微电极刺激受试者的神经,就会产生类似的动作,这就是“阿凡达之手”,也被称为“神手”。

脑瘫在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我国脑瘫患病率为1.92‰,每年新增患儿约5万人,现有脑瘫患者为600多万人,大部分脑瘫患者由于肢体瘫痪,活动范围受限,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微电子神经/肌电桥被研发出来。通过在正常肢体控制下瘫痪病人肢体的功能性动作重组,我们看到了“微电子神经肌电桥”所带来的医学奇迹,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当下大量的脑瘫引发的偏瘫和肢体瘫痪病例现状。

王教授表示,研究计算机与人的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直接通信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他希望通过微电子神经桥实验为所有五官发生障碍的患者提供一个跨越障碍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机会。


讲座接近尾声,有三位同学获得了与王教授现场提问互动的机会,王教授的耐心解答使同学进一步了解了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等专业知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名师荟萃、百家争鸣、涉足广泛、包罗万象;各行专家博古通今、字字珠玑、引人入胜、韵味无穷,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记忆。


通讯:三江东山、张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