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68讲顺利举办——扬州大学俞洪亮教授作“重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大学外语学习”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1-12-13浏览次数:169


 “三江通识大讲堂”始终秉承传播知识、开放包容的宗旨,汇集各领域名师大家,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又一场饕餮盛宴。在这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为大家邀请到关于人文社科、自然理工和艺术审美的一位又一位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到我校,希望我们的学生们能够通过与专家的现场交流,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养成全面分析的判断力,能够立足时代,能够把握未来!

126日下午,我校邀请扬州大学俞洪亮教授作“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后的大学外语学习”的通识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郑玉琪教授主持,郑院长介绍,俞老师现任扬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扬州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教育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主持江苏省教改课题重中之重项目、重点项目、研究生培养重大委托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课题;主持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教学工程建设。发表论文出版著作60多篇(部)。曾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6项及“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讲座围绕立足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大学外语学习要融入新文科、拥抱新技术三方面展开深入浅出、精彩纷呈。

一、立足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外语专业学习和大学外语学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当今世界形成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格局形态,在高等教育方面更是美国独大,中美印排前三。在十四五后的五年,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力度非常大,所以需要提前谋划,做好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大学外语的教育和学习。

俞教授强调:“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但它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要从高度的同质化、同构化转向多样化。”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揭示变化的一个信号,具有预警功能。

对外发展外语教育是全球共识。世界语言大会曾提出:“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当今风云突变的世界格局下,外语教育伴随着国家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这便需要我们加大大学外语教育,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等国家战略。所以大学外语的教育价值要更加突出,更多体现工具性价值、人文性价值、思想性价值、文化性价值、国际性价值,培养三型一化型人才。

教授对外语学习的新要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境界:听说读写译永远是基础性要求。

第二境界: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掌握用外语向外国人听得懂的中国的事、江苏的事、家乡的事,过去的事、现在的事和未来的事。

第三境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二、融入新文科:外语学习要有完整的本科教育体验

 “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

 “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俞教授强调,高等外语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责任大;对四新人才培养影响大;对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意义大;对大号高质量本科教育攻坚战作用大。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一流,也就这个一元多流,重在特色,重在特色。

 “专业优化”、“课程提质”和“模式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三大抓手。同时,新文科建设也提出了“守正创新”、“质量为王”、“分类指导”的三大原则。其中,守正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由之路。没有守正,不知来路;没有创新,没有出路。大学外语在“四新建设”中不应缺位。

融入新文科,首先从高质量课程学习开始。最重要的就是抓课程质量,新文科的发展必须从课程做起。其次,加强新文科与各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如新文科+现代信息技术、+学科交叉融合、+中国实践、+国际视野等大方面。

融入新文科需要有跨专业课程学习能力。那么,大国转身当前,中华民族复兴开始平视世界,外语学习如何适应这样的阶段?

1. 从翻译世界转向翻译中国与翻译世界并存。

2. 从外语+N转向外语+NN+外语并存。

3. 从单语能力转向单语能力与复语能力并存。

外语学习既要有边界,又要拓展其内涵。更新知识体系、再构课程体系、更新能力要求、重铸价值引领。没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习的经历就不算是有完整的本科教育体验

三、拥抱新技术:外语学习要助力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共同体

融合发展是未来高等外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俞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也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当然,我们传统的这个纸质的学习也是需要的,但是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供给肯定会成为主流。

因此,把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态势,主动拥抱技术、融入技术,融合发展是未来高等外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供数字化一流外语教育教学资源+供给的重要路径。

1. 拥抱新技术彰显在线学习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的特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了在线教育的重要性(Online Education: A Catalyst fo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就是在线教育(Online Education)。

疫情大考之后,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过去,互联网+、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2. 拥抱新技术:重塑学习环境。

1教育智能化。从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2教育数字化。出现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新业态,教育供给丰富多元。

3教育融合化。知识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导趋势,未来教育也将呈现学科融合、内外融合、传统教育与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新发展。

3. 拥抱新技术:要解决“线上”课程学习的瓶颈问题。

国际比较与世界顶级大学的线上课程存在理念、设计、技术、效果等方面差距。

线上线下比较与线下课程同质等效的质量生态尚未建立。

技术应用:教师信息化素养亟待提高,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任重道远

教材体系:“线上”教学体系需要新业态的教材体系支持。

评价体系:“线上”教与学的行为体系尚未成熟,“线上”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课程维护:“线上”课程教学工作量大、持续维护成本高。

理念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始于道、行于术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

基础依托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定位:公共基础课+核心通识课

目标以一流课程引领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路径提升师生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关键:教学团队准入,课程教学建设共同体

评价构建促进有效教学、主动学习的质量评价体系

4. 拥抱新技术,牢记教与学的本质。教学本质问题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会学、学会、学得。教学目的上要遵循教之主体在于学、教之目的在于学;教之效果在于学的教学原则。

最后,基于新技术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俞教授建议我们,针对普及化阶段,大学外语学习要使用技术尽快跃入智能教育紧跟时代潮流,变革外语学习方法和手段、外语教育教学体系与范式,引领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名师荟萃、百家争鸣、涉足广泛、包罗万象;各行专家博古通今、字字珠玑、引人入胜、韵味无穷,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记忆。



通讯:贾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