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48讲顺利举办——北大教授李磊作“诗情画意植物学”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1-04-28浏览次数:418

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非专业性、非功利性和面向所有人的教育,是我校落实“三教融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

425日晚上6:30,我校邀请北京大学李磊教授作“诗情画意植物学”主题讲座,教务处副处长吴敏珏老师主持本次讲座。吴处长介绍,李磊教授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北大-清华联合生命科学中心研究员、兼任现代农学院(筹)研究员、北京市特聘专家。我校在超星平台选取的《舌尖上的植物学》尔雅通识课程的主讲老师,研究领域为植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旨在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思路。


教务处吴敏珏处长主持讲座


讲座围绕“植物性食物对营养健康的重要性、植物学是农业研究的基础与核心、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案”三大方面,拉开了诗情画意视角下,富有无穷奥秘的植物学序幕



植物性食物对营养健康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息繁衍,文明的进步发展,离不开食物供给的充足稳定、营养健全。餐桌上的健康动力、能量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终极沉淀。

营养素是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七大类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机体体温维持、物质代谢、生理活动均离不开水的参与。水来源于饮水和各种食物,也影响着食物的质感。李老师提醒水是体重波动的主要原因,短期快速失重所减掉的主要是水份,而非脂肪

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组织、器官由细胞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在机体生长、组织修复、各种酶和激素对体内生化反应的调节、抵御疾病的抗体组成、维持渗透压、传递遗传信息等方面起关键作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饮食中缺乏必需氨基酸就会影响健康。

脂肪脂肪是储存和供给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提供的热能为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两倍,还有防止机械损伤、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的主要营养素,广泛存在于米、面、薯类、豆类、各种杂粮中,是人类最重要(6065%)、最经济的热量来源。每天应至少摄入50-100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预防碳水化合物缺乏症

维生素: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可促进酶的活力或为辅酶之一,在人体中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维生素可分两类,一类为脂溶类维生素包括ADEK,它们可在体内储存,不需每日提供,但过量会引起中毒。另一类为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C等,这一类占大多数,它们不在体内储存,需每日从食物提供,由于代谢快不易中毒。



矿物质:矿物质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生理功能,组成酶的成分,维持渗透压,保持酸碱平衡。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全部由植物性食物提供。


植物学是农业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漫漫历史中,对植物的认知开启了作物驯化,使得文明生根发芽。对植物追根溯源,寻微探幽,拓展了认识世界的视野,赋予了改造世界的方法。

地球上约有30-40万种植物,3万种可食用食物,人类仅用了30种养育这个世界。五种谷物:水稻、小麦、玉米、粟类、和高粱,提供了人类60%的热量需求。十种作物提供了人类和家养动物95%的食物。


我国农业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案   


回顾历史,农业技术与生产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新技术革命蓄势待发。机遇长伴挑战,中国农业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我国年增人口650万,粮食作物需求26亿公斤,粮食刚性需求逐步增加。肉类、豆类、油类作物消费的长足增长也不容忽视,农业发展任重道远。农业现代化是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未来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是前提,绿色优质是重要标志,供给侧改革是必然要求,农业工业化是发展方向。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我校“通识大讲堂”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牵头,校团委、校图书馆、学工部、二级学院等通力合作,希望通过强调共识教育,培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社会,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相契合的应用型人才。

(通讯:应佳妮、王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