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47讲顺利举办——南艺教授李永清作“中国现代漆画发展之路”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1-04-26浏览次数:380

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非专业性、非功利性和面向所有人的教育,是我校落实“三教融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


422日晚,我校邀请南京艺术学院李永清教授作“中国现代漆画发展之路”的通识讲座,三江学院演艺学院督导专家曹建宁教授主持。曹老师介绍,李永清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刘海粟教学名师、首届中国美术奖金奖获得者。漆画《永恒的记忆》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暨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漆艺《循之路》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暨第二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铜奖”。



中国现代漆画萌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广义上讲,用漆作画就是漆画。我国用漆作画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像战国乐舞狩猎纹漆瑟、西汉彩绘漆棺、南北朝列女先贤图漆屏风等,其上的画面无不精彩动人。但在此阶段,漆绘始终只是漆器的附属。到了20世纪初,在外来思潮的影响和刺激下,中国美术的形态发生了转变。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西方美术教学体系改变了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和审美观念。一些中国现代漆画的先驱人物开始了漆画领域的探索,其时间节点就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漆画的萌生乃至脱胎,与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演变进程是不可分割的,其具体表现在于现代美术教学体系的介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工艺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福建工艺美校等纷纷成为了漆画孕育的摇篮。

现代学校美术教育的介入,一方面改变了过去漆器行业师徒相传模式中的许多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对于绘画基本功的正规训练。可以说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现代漆画与传统漆艺逐渐分离并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两个龙头

带动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有两个龙头,一个是四川漆画(川军),另一个是福建漆画(闽军)。它们互有特点,都是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的发祥地。

 “川军”的龙头作用

四川美术学院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漆艺专业的高等美术院校,领军人物是沈福文。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四川美院组织制作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堆漆浮雕全像,创作革命领袖及世界文化名人鲁迅、高尔基、普希金、雨果、果戈里等磨漆肖像画一百余幅。大部分作品于1952年夏天在重庆博物馆展出,广受好评。有的作品还成为国家或政府的馈赠礼品

 “闽军”的龙头作用

福建漆器业中本就有单列的漆画业,至20世纪四十年代,福州地区的漆画工有百余人,他们曾为争取自身权益专门上书省政府主席,要求成立漆画业工会。福建漆画扎根于企业,具有本土型特色。1979年,福建在全国率先举办全省漆画展,并于1980年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对全国的漆画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多元并进是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之路


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引起了各界人士特别是美术界的兴趣和重视,王朝闻、林风眠等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评论介绍,甚至还引发了周恩来、陈毅两位总理的关注。文化部随即决定派朱济、蔡克振赴越研习。所谓“多元并进”,对于中国现代漆画而言,涵盖了不少方面,而题材、风格、材料、技法等则是关键因素。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漆画成为独立画种,既是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里程碑,又是漆画创作进入正规化的起点。因此,以全国美展漆画作品为主线,对中国漆画多元并进创作之路作评析,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我校“通识大讲堂”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牵头,校团委、校图书馆、学工部、二级学院等通力合作,希望通过强调共识教育,培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社会,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相契合的应用型人才。


通讯:于苏皖、王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