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33讲顺利举办——南师大教授何平:青年的思想、实践和写作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0-12-11浏览次数:238


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非专业性、非功利性和面向所有人的教育,是我校落实“三教融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务处刘处长主持讲座

1210日晚,我校邀请南京师范大学何平教授作“青年的思想、实践和写作 ”的通识讲座,200余现场名学生聆听。教务处刘正涛处长主持讲座,刘处长介绍到,教授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说》《何平文学评论选》《无名者的生活》《重建散文的尊严》等。2017年开始主持《花城》杂志“花城关注”栏目,以每期一个话题的形式推介文学新人,广受关注。



何教授由青年作家蒋方舟为例来展开讲座,引到了当年的五四新青年们蔡元培、陈独秀、鲁迅朱自清、闻一多、冰心。提到五四新青年,那么《青年杂志》是一定不能被忽视的,敬告青年开篇鸿论:“青年之于社会,由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至今仍震撼人心。



何教授重点向同学们讲到了鲁迅。19185《狂人日记》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是一百年前的“80年”后,当年371923年,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出版,当年421926年,小说集《彷徨》出版,当年45在今天看来,鲁迅依然是一个青年作家。



除了鲁迅,何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其他不同时代的作家,皆是“当年”的青年作家,包括40末作家张承志、路遥、阿城,50后作家史铁生、王小波、莫言、方方,60后作家余华迟子建,苏童等皆成就斐然但提到70 后作家,何教授认为其仍任重道远,尚需沉思,继续努力创作文学精品。何教授提到,今天这一代青年作家最早的出场时间应该是1990年代的中后期,文学市场化、媒介革命、文学阅读大众化能量的释放以及文艺生活的分众化、大众对文学重新定义的审美降格等等因素导致我们这里讨论所谓严肃文学不再是一枝独秀。这正是现在青年作家们提高对当代中国提问和发声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能力。



最后,何教授鲁迅的《热风》寄语学生,“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我校“通识大讲堂”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牵头,校团委、校图书馆、学工部、二级学院等通力合作,希望通过强调共识教育,培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社会,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相契合的应用型人才。

通讯:黄雅晴、王林艳;图:王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