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校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13家单位主办,为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为做好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工作,现将三江学院第十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选拔赛的相关工作事宜预通知如下:(各赛道具体要求目前均参照2024年方案执行,待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国赛通知下发后,如有变化,再进行调整)。
一、赛道和组别
根据大赛要求,我校师生可参加高教主赛道(创意组、创业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和产业赛道的比赛。产业命题赛道不设校级比赛,各学院(校区)积极联系合作企业参与命题申报。
二、参赛要求
1.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跨院组建团队,每个团队
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
2.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4.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5.鼓励我校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与其指导的学生共同组建创业团队,由学生负责申请,将科研与创业结合,推动产学研落地。
6.申报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均需参加本次大赛。
7.其他详细参赛要求参见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
三、报名方式
所有参赛团队应通过线上(国赛官网)和线下(所在学院)两种途径同时报名,并应确保所有参赛信息的一致性。根据往届参赛要求,各学院参赛队伍数量有最低要求(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统计依据),请学院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具体分配见附件2。
1.线上:国赛官网报名
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逾期未在国赛官网报名的团队,不具备参加校赛资格。
2.线下:学院报名
参赛团队应同步准备好全部参赛材料,将材料交至各学院双创联络员处。
四、赛程安排
1.校内材料报送(5月30日前)。各学院5月30日前完成学院初赛,并遴选优秀项目推荐参加校赛选拔赛。校赛选拔赛报送材料包括:商业计划书(网评PPT)、项目视频(不超过一分钟,非必须)及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3)。创新创业学院将根据全校申报项目总数按一定比例为各学院(校区)分配指标推荐优秀项目参加校赛选拔赛。
2.校赛选拔赛(5月31日-6月7日)。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各学院推荐项目进行网评初审,择优选拔项目进入校赛决赛;入围决赛团队进行现场路演等环节(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评审规则
具体见附件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评审规则(待2025年国赛通知正式发布后,将以最新文件要求为准)。
六、注意事项
1.所有往年已立项未结题、2025年计划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应全部参加,否则不予结题;大创项目团队必须以在研项目为基础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项目团队可在大创项目团队的基础上调整并增加相关学生。
2.根据《三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发放学分:2021-2023级学生成功报名且有效参赛的团队成员给予素质拓展学分0.5分,获得省赛三等奖及以上给予素质拓展学分1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52354997(短号7900)
校赛通知和交流群:730014333,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注:本通知为预通知,上述各阶段时间安排等事宜可能会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5年大赛文件通知安排做适当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原“互联网+大赛)的通知
附件2:各学院(校区)报名项目数量分配
附件3:各学院(校区)推荐项目汇总表
附件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评审规则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