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海洋人物候选人许盘清:盘清“故纸”追根源

发布者:地研院发布时间:2018-12-12浏览次数:734

2016年度海洋人物候选人许盘清:盘清“故纸”追根源

记者:王自堃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5-31 09:48:49

许盘清老师在展示地图

  如今,电子地图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扫码打开一辆共享单车,手机地图开始记录骑行轨迹;搜索一家人气餐馆,地图导航为你规划最近路线;收发包裹,快递小哥从电子地图上就能获知你的定位……实时更新的电子地图让日常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还有一类地图,它们藏在故纸堆里,图中的每一根线段都传递出历史的信息。自2013年起,南京三江学院历史与文化地图研究院院长许盘清陆续收集了几千张涉及中国南海的西方古地图,并逐一查看地图上标记的南海诸岛名称、地理位置,详究来龙去脉……整理出我国南海120多个岛屿在地图上的历史演变,主持编写了10卷本《南海岛礁名沿革》等,为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提供了有力的地图证据。


“草根学者”的地图情缘


  许盘清的微信昵称是“地图迷”。


  《现代汉语词典》对“入迷”的解释是:喜欢或专注某种事物到了沉迷的程度。许盘清对地图的痴迷源于半个世纪前的一次“邂逅”。


  1955年,许盘清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市丁山镇。那个年代,镇上没有书店,唯一的读物就是《新华日报》。上小学5年级时,他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越南战争的报道,文旁配有一幅地形示意图。“图示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许盘清说,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地图的“魔力”。


  1978年,许盘清考入南京读大学,先后学习有机化学、英语和国际贸易,后下海经商。大学期间,他逐渐有了历史研究的兴趣,萌生了将古今地名两相对照的想法,并试图用画地图的方式呈现历史上的大战役、大事件。


  1998年,许盘清出版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照本》,绘制了1400多幅三国时期的历史地理图。“草根学者”的历史地图研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许多高校的研究者都与他联系,探讨学术。


  2008年,许盘清受聘担任了三江学院历史地图研究中心的主任、教授,并于2013年应邀参加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地图研究工作,自此与南海结缘。


眼光独到的“地图考古学家”


  因为沉迷于古地图研究,年过花甲的许盘清在生活中显得有些随意和不拘小节。比如袜子穿的不是同一双,与同事聊天常常走神,走路时经常低头思考问题而没注意到有人和他打招呼。


  但只要谈及古地图,他立刻展现出博闻强识与执着的一面。许盘清在办公室向记者展示了几幅绘有南海的西方古地图。这些地图是他自费从国外古董商手中购得的电子扫描件,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人民币不等。


  其中一幅电子图件打印在80厘米长、60厘米宽的对开纸上,图中颜色各异的大陆、群岛环绕南海,暗黄的色调意味着地图原件年代久远。“从岛屿轮廓的勾勒方式、地理名称的书写特征、水深标注的疏密程度,可以断定这幅地图不会早于1814年。”如同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许盘清从诸多细节就可以推断地图的绘制年代。


  参照地图中的西文注释以及相关文献,许盘清确认这幅彩绘的东南亚地图出版于1826年,是根据法国人和英国人的航海发现绘制的。图中不同的颜色划分,代表了各个西方列强(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对于殖民地领土或领海的“主权”。在这幅图中,黄岩岛并没有被着色,表明绘图者并不认为黄岩岛与菲律宾本土属于同一个主权辖区。


  许盘清拿出另一幅古地图,指着上面的花体字说:“这是用鹅毛笔写的,出自一位法国著名地图学家之手。”他告诉记者,对于地图研究者而言,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是谁绘的、什么时间绘的、用什么方法绘的,再看地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是原创还是摹绘本,是头版还是第几版……只有弄清来龙去脉,这幅古地图才具有说服力。


身怀绝技识“指纹”


  2013年~2016年,受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委托,许盘清主持了《基于西方地图文献的黄岩岛地名沿革》研究项目,整理涉及菲律宾的西方古地图310种、航海史料30余种,其中一本1690年出版于荷兰的《关于东印度海岸、河流的描述》地图集引起了许盘清的注意。书中的第65幅地图描绘了包括菲律宾的巴拉望岛、民都洛岛和吕宋岛在内的东印度群岛,藏有此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在该馆网站公开了这本地图集。


  许盘清介绍说,菲律宾吕宋岛西北部海港密集,西方各国航海家曾对这一岸线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在地图研究中,以古地图中测绘精度较高的地理单元海岸线作为基准,就可与国际公认的现代地图套叠比对。


  “所谓套叠,就是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将透明化的古地图叠加到现代地图之上。”许盘清解释说,这就像比对指纹一样,如果两张地图上的相应岛屿在套叠后位置相近或重合,就可以说明那是同一座岛屿。


  通过地图套叠,许盘清还弄清了黄岩岛名称的由来。在1690年荷兰人绘制的地图上,在现在的黄岩岛位置上标记了3座岛屿,这一标志被后来的西方地图学家“继承”。直到1748年,英国海船“斯卡伯勒”号在黄岩岛触礁沉没,才促使这3座“幽灵岛”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以真正的黄岩岛。1775年,西方航海家解决了经度测量的技术难题,黄岩岛从此被准确地标记在地图上。


  许盘清还考证,在目前已发现的西方古地图中,西班牙人从未将黄岩岛划入当时其殖民地菲律宾的版图中。菲律宾借助西方古地图提出关于黄岩岛属菲领土的主张纯属无稽之谈。


  至今,许盘清已整理出南海120多个岛屿在地图上的历史演变,汇总了岛名演变长表,主持编写10卷本《南海岛礁名沿革》,并相继完成了《越南岛屿沿革详考与古Pracel》《越南提出“黄沙”所对应于今天的地理位置》等研究项目,为维护我国南海诸岛主权提供了有力的地图证据。


“还有什么比领土更重要?”


  许盘清的办公室有一个房间专门收藏南海古地图原件和古书,有些年代过于久远的地图纸张脆得一碰就碎。这些“文物”包括50多种1899年以前的西方国家制作的地图,以及1949年以前的70多种中文版地图。


  由于研究价值较高的古地图往往掌握在文物商手中,许盘清长期自费购买地图,将早年经商积累的丰厚家财几乎耗尽。


  一次,他从一个英国文物商处购买地图,对方要价560英镑(时值人民币6000多元),却在收款后又想反悔另卖他人。许盘清在电话中与对方好一番据理力争,对方自感无理,只好如约将地图寄过来。


  还有一次,他发现一幅德文版地图对南海问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因资金不足没有立即购买。一周后许盘清凑够了钱,地图却被别人买走了,这令他懊悔不已。


  “这些地图上描绘了国家的领土,还有什么比领土更重要?”在许盘清看来,纵使倾家荡产,也应竭力收藏有关我国南海的历史地图证据。

……

  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每20个人里就有一人是地图爱好者,而且这种爱好会伴随一生。半个世纪前,一幅简单的地形示意图打动了一个少年的心。如今,痴迷地图的许盘清已满头花白,而他心中又升腾了一个梦,他希望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线,举办一次古地图展览,让观众从地理历史的角度感悟“海丝”之路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