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院长在学院科研与创新工作会议发言
发布人: 袁峰 发布时间: 2022-07-02 访问次数: 10

各位,今天是假期了,所以,我们开会研讨科研和大学生创新工作,担心参与的老师数量可能不够,今天能够来参会的,我们都很感谢。

我先讲个今天中午读报看到的,介绍了南怀瑾先生的传记,捡个细节讲讲。
南先生童年,母亲在家里煮饭,忽遇酱油见底,遣孩子去隔壁打碗酱油来。小南先生去了,返程途中,两手捧着扑扑满一碗酱油,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碗里的一摇三晃,好容易捧进家门,酱油却也晃完了。小南先生沮丧得不得了。母亲慈蔼,讲,捧着酱油走路,眼睛不能盯紧碗里,放开眼光来大步走路,就不会洒落酱油了。说完,母亲拿碗拿钱给小南先生,嘱他重新去打一碗。这一次,照着母亲的教导,成功了。其实,人世间的很多事情,亦如碗里的酱油,越是盯得紧,越是洒得快,不如放开眼光怀抱,倒是更多一点保全。

我们开过多次科研工作研讨会。在安徽的那年,我讲了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去年,我讲了如何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教授;今年,我想讲一讲如何做科研。

27号我在省科协答辩的时候,那天请了教育厅、科技厅、工信厅、发改委以及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的领导。会议结束后,我与科技厅区域创新处何处长聊过产学研。产学研合作,一定是双赢才能长久,怎样双赢?就是做人是第一位的。

做人,就要对企业有所贡献。企业关注什么?关注利润。

我讲几个仅一周碰到的企业的例子:

上周,我和徐院长、施院长、袁院长接待过无锡华洋轴承。华洋轴承的老总说,要做,就要做中国人还不能做、被国外垄断的。所以,华洋可以做到白色家电轴承的国内第一,目前正在上马新能源汽车中的刹车系统丝杠轴承组件。

上周末,我参加一个新能源汽车高管培训班,老总们感叹汽车产业链很难,回款慢、单件利润薄、技术要求高;而且同款产品,连年降价,工艺技术跟不上,企业就亏损,就要被淘汰;

我这两天开车,听到广播里两个广告,一个是格力空调保修10年;一个家电产品敢保修10年,没有底气不敢说;一个是一家有名的饭店,开办暑期小厨师培训班,让孩子学厨艺。大家知道,由于疫情宾馆饭店的日子很艰难,所以,饭店想方设法生存。

前天下午,我看了扬州一家企业1000吨粉末冶金压机,11轴联动,800多吨自重,售价840万元。我为什么要去看看?因为5年前,我在锻压会议上倡议,中国的钣金机床企业、压力机企业一定要做工艺积累,将来有可能像德国人一样,卖工艺。因为我在太仓看过一台德国道尔斯公司的压机,500吨压力,50吨自重,1700多万人民币。为什么,因为只要把粉末配方、工件三维、模具特征图纸输入机床,压机自动生成工艺参数曲线,各轴行程速度、包压时间等等,全部提供给用户。

昨天傍晚,6点钟了,我参加了南京工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会议。一个多小时。会议结束后在工厂吃了盒饭回家。前些天有个消息,汇川在江宁投资50亿,建工厂。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无所谓。可埃斯敦公司开了两天董事会。昨天下午我在滨江开发区的南京工艺,汪总告诉我,南京汇川,也在挖他们的员工。这就是企业的生态链。

我所说的,仅仅是这一周中碰到的部分企业或者信息。它告诉我们,企业如果不思进取,就要被淘汰。

所以,科研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有思想,要有创新,要能够用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创造机会。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信任你,你才有好的口碑,才会有比较宽的路。

前些天,我看过一篇文章,三流员工拼时间,二流员工拼能力,一流员工拼资源。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论。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三流员工做起的,没有信任和声誉的积累,就不可能到达二流、一流。

我们的资源在哪里?在我们自己手里。因为我们有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学生,有每年一批批到学校招聘学生的企业,有各种同学、行业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有很多学习机会,任何一个参观、接待或者交流,都一定会有收获。关键问题在哪里?在于我们是否关注、利用信息。

20064月苏宁电器验收信息系统,我参加了验收。五一小长假苏宁电器发布了一条消息:五一小长假期间,苏宁电器的门店开票量达到每小时10万份。这样一条信息发布后,日本索尼、韩国三星、TCL等等电商就去与苏宁电器接洽,要花钱购买苏宁电器这每小时10万份销售中,剔除了商业信息后的数据。

类似的例子,我可以举很多。我们在学校,关注什么?当然要关注社会。

社会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心西门子公司杨总3年前的201911月来我们学校,就告诉我们,西门子需要的是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拿两份工资的人;两年前,我们去常州的苏文电能,他们也有个口号叫3543个人干5个人的工作,拿4份工资。

社会的需求,我们在作哪些努力?培养人吗?我们首先自己就要成为这样可以干3个人活的人,事实上就是要能够解决问题。工科的教师,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经历,就如同教别人画画,自己却没有办过画展;教别人手术,自己却没有上过手术台一样。

上午,东南大学机械学院有一个学术会议(事实上是1天,现在还在进行)。我昨晚请小杨发布在学院群里,我们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听听。我上午进群了,边干活,边听的。如果有老师听,我在群里,没有看见我们的老师,也许用的别名。听的老师,会有个什么感觉?声学、非金属材料、微加工、智能算法,这些在我们的机械教学中是缺失的。

科研的话语权,就是经历。我们常常谈创新,似乎做应用技术的很难创新,都是在把某项技术应用于一个新领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有本书,《科学:无尽的前沿》,介绍1945范内瓦·布什(百度上,美国二战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交给总统的报告,拓展评论(硅谷投资人)吴军写道::2016年,我访问麻省理工的媒体实验室。由于我到的时间早了一点,伊藤主任还在前一个会上,他的助理就在接待室接待了我,然后给我看了一本珍贵的打字机打印的报告,就是这份《科学:无尽的前沿》,上面有范内瓦·布什的签名。这份报告我读过,但是当我看到这本颇为珍贵的原始文件时,就如同信徒看到了圣物一样激动。正是这份报告,改变了美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范内瓦发现美国军方工程和技术需求与当时科学家之间的研究存在极大的鸿沟。当时无论是军方还是民间,都看不太上大学里科学家所做的那些工作。而科学家呢?因为没钱,只能做一些偏理论的研究,解决不了大的工程问题。转眼到了二战,虽然一开始美国没有参战,但是范内瓦已经感觉到来自德国的巨大威胁。德国人在二战前拿走了一多半的诺贝尔科学奖项,同时他们的科学家在武器研制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范内瓦用一封简短的信总结了他的四点关键性建议:第一,在不妨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把从军工获得的科学知识告知民众,促进民用科学的发展。第二,成立一个计划,持续进行医学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工作,以战胜各种疾病。第三,政府协助公共和私人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第四,开展一个有效的计划,发现和培养美国青年科学人才,以确保美国可持续的科学研究,让科研水平可以与战争期间的水平相提并论。范内瓦接下来在正式的报告中强调了几个未来的重点科学研究方向:1.和抗击疾病有关的医学和基础科学研究。2.涉及国家安全的研究。当时他关注的还是导弹、潜艇和无线电等。3.和国民福祉有关的科学研究。它涉及创造就业机会,发明新的工业品,提高竞争力。在人才培养上,范内瓦强调了三个要点。1.能做科学研究的人极少,但是要找到这极少的人需要有一个很大的基础人群。2.培养科学家的时间非常长。3.政府要通过提供奖学金将人才吸引到科研中。今天美国大学给研究生的最高奖学金,就是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

我们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中青年阶段很重要,是创新能力勃发的最好时机;科学研究,需要时间的积淀,要沉得住心;要有大局观,我们的工作,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定位。

所以,我们大家要扩展思路,放开眼界,多交流、多学习、多思考。把科研、创新、教学统一考虑,提升自己,提升学院科研能力。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 2002-2006 三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数字媒体技术部   你有任何建议请联系:Webmaster@sju.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