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左康茹:2022年江苏省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

发布者:丁飞悦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10

2022111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培训班。本次研修培训持续3天,共安排了5场主题报告和2场课程示范教学。此次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邀请到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与法治》分委会的委员和高校专家教授前来授课。首先,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眭国荣、继续教育处处长方建强出席开班仪式。在致词中,方建强处长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就本次培训班的前期准备、师资聘请、教学安排、学校管理规定、疫情防控政策等做了说明。其次,南京工业大学吴胜红研究员、河海大学戴锐教授、南京大学陈继红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张勤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平旭教授分别做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中国传统道德的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道德素质提升”“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题报告。最后,由东南大学杨洋副教授、苏州大学林慧平副教授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示范教学。本次研修融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启发性于一体,收获满满。

一是深刻领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使命与要求。科研是一种指向现实和实践的复杂性思维活动,教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学术的联结纽带、互促的方式,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教学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认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发现并提出教学问题的能力、认识并判别教学事实的能力、揭示规律并提出教学观点的能力以及学术表达的能力。其中思政课教师在学术表达时要兼顾科学的态度、创新的品格、平易的文风和平等的精神。目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科研研究中在研究主题、研究论证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基于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明确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有怎样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进行怎样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思政课教师要基于“新时代”特点,面向新时代的问题,服务于新时代的人的发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理清教学研究的思维立场与思维方式,深刻理解我是谁?我为谁而思维?我为何而思维;“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研究的认识前提包括学生观、课程观、教学目标观、教学内容观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研究要有效运用包括思想政治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与边缘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与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资源,在这些多学科资源中做到有效选择与改造。

二是系统把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道德素养提升的新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思政课教师练好内功,提供高质量课堂密切相关。其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做到“明道”。在吃透教材的基本上系统理解“二十大”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新时代思政课老师的素养新要求,把握“以德立身”之道,做到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领悟“与学生一起成长”之道,在教学中成长、在教育中发展、在创新中成就人生。其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做到“信道”。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做学生的引路人,做为学、为人、为师的大先生。其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做到“授道”。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常理”,综合运用全程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讲好“事理”,将“事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做好“悟理”,做到守住原则、守住方向、守住底线。

三是准确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教材的重难点。授课教师们围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等教学重难点进行了解读与教学示范。其一,关于课程教学中国传统美德的教学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文化发展道路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教学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深拓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教学文本、基于三重转向构建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教学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正确处理好中、西、马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文本的深拓,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拓展,意味着在教材之外补充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深化,意味着对教材中已有的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深入阐释。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充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界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成果,也需要我们了解意识形态层面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定位。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判断、取舍与阐释?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场域和空间三重转向。其二,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相关教材修订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教师要领悟党对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总体了解把握大会主题、主要成果,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深刻认识“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结合历史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原则等丰富内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三,杨洋和林慧平副教授分别作了“道德从哪里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从哪里来”为主题的教学示范,两位教师理论基础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了课堂参与度、有效性与教师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思政课教师要夯实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理论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集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启发性、教育性于一体。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我会不断的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深刻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努力做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