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沈逸君:2022年度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培训心得

发布者:丁飞悦发布时间:2022-10-10浏览次数:10

926日至930日,很荣幸学校安排外我参加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第86期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我在研修班学习了九个专题,系统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突出政治训练、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为引领,着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品行优良、学风扎实,适应新时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特别是葛厅长提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能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通过第二组老师们的热烈的研讨,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想政治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舆论与海量信息的传递使得学生所接收的知识来源更广,也更加复杂,需要更具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注重实效性的学科,更需要依靠改革创新来与时代接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遵循基本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在尊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吸纳唯物辩证法、社会发展规律、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和德育规律等,结合各个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

2.推动思政课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因此,必须推动思政课建设,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大思政课要善用之,并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

3.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学情,采用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4.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讲好道理,也要着眼于实际,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着眼于实践的理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鼓励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学会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适应、做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可见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1.思政课教师重视。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视与否更是决定立德树人成效的重中之重。一是教师重视应体现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的建立。职业认同感是思政课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科学认知和高度认可,职业荣誉感是思政课教师基于内在价值取向和外在地位荣誉等因素对所从事职业产生的成就感和光荣感,职业责任感则是思政课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感共同激发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情感动力。二是教师重视应体现为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积极性主要表征的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机制,主动性主要表征的是教师工作的精神状态,创造性主要表征的是教师工作的思路方法,三性共同激发的是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主体动力。三是教师重视应体现为教师用心教学、潜心育人的行为状态。

2.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适应。思政课要切实发挥立德树人作用,首先,需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提高针对性。新时代对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大势和中国发展大势。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中认清大势所向,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认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运用国内外的素材、案例等,引导学生把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发展局势结合起来,客观认识当代中国、正确对待外部世界。一是要教育引导学生保持清醒认识和思想定力,自觉抵制外部错误思想侵蚀,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二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志向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三是要对学生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其次,需要适应学生新特点。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同样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研究学生的认知接受和成长发展规律,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一是适应新时代青少年的新特点,体现时代性。思政课既要立足平时,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奋斗,也要立意高远,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适应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等特点,思政课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和参与空间,激发其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正确分辨复杂多样的价值言论。适应育学生网络化的成长环境,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进思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政课教学,又要充学分发挥面对面”思政课的传统优势,引导学生克服网络带来的信息碎片化、思考浅表化等弊端,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体现差异性。思政课面对的学生,除了具有社会环境赋予的时代性还面临着种种群体性或个体性差异特点。三是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知、接受和需求等就存在明显区别,思政课教学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的需求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差异化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尊重学生在地域、文化、性别、个性、专业等方面的差异,多选取与学生实际有关的教学素材,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

3.思政课教师做好。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的发挥,最终表现为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有效引导,因此做好这些是作用发挥的最终衡量标准和直接效果体现。一是做好传道解惑,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传道解惑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三者要求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讲深才能讲透,而要讲深、讲透必须讲活。二是做好启智润心,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课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指向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也具有很强的价值性和情感性,指向学生的情感陶冶。因此,思政课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是做好德行培育,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正确的认知和高尚的情感必须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知情行的统一才是一个完整人格的体现,思政课要做好对学生的德行培育。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总之,历时一周的学习,通过专家们的传道授业解惑、同学们之间的学习交流,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豪,更感受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