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艺术大讲堂——“创作实与虚——公共空间的体验需求趋势”公共艺术专业专场讲座

发布者:席与洋发布时间:2024-04-10浏览次数:12


为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任务,艺术学院(演艺学院)2023年10月18日18:30在8101教室开展了公共艺术讲座——《创作实与虚——公共空间的体验需求趋势》。本次讲座由孙浩然老师主讲,金晓伟老师主持。

 

公共艺术讲座

《创作实与虚——公共空间的体验需求趋势》

 

孙浩然老师

   

孙浩然,南京青影文化创始人,中国展示艺术与展览技术大赛评委,南京市文联新文艺联合会委员,玄武区青联委员,曾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发起南京新浪潮影展,从事文博文旅展陈策划十五年,案例包括博物馆,规划馆,数字馆,企业展陈,公共装置,景区景观,城市更新等领域,曾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广阔天地竞赛单元,巴黎Shadows电影节,获得江苏公安厅微电影大赛一等奖,曾主持多个国家级文博项目的总策划工作,作品曾入围国家

文物局百个精品项目等。

 

  

空间+内容+形式=体验

 

孙老师在讲座的开始向我们介绍,公共艺术是一门庞大的专业,涉及到从创意到制作的方方面面,公共艺术需要创作者拥有灵感。自有人类以来,公共艺术一直以各种形式如神庙、祠堂、佛窟、博物馆等等形式进行文明的传承,文明传承即需要仪式感。公共艺术基于时代的文化科技服务于宗教、服务于政治、服务于文化、服务于权力、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商业......  

孙老师总结:空间+内容+形式=体验,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就是要带给人们更好的体验感,使人沉浸其中感受其文化科技的熏陶,并通过一些艺术作品阐释了公共艺术作品从理性到感性,从逻辑到视觉的表达,艺术作品都具有共性与个性,每个项目都与众不同,而创意就是一场落地的实验,是打动甲方的钥匙。

 

 

 

沉浸式设计策划思路概念方案

 

随后孙老师又用今年上半年参与制作的项目——“港城记忆”文化展陈策划思路概念方案,通过策划理念、动线布局,展陈创意、景观雕塑以及数字游港五个方面向同学们解释了公共艺术作品通过沉浸式设计等创意形式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文化科技体验感。在公共空间中,沉浸式设计开启了人们的体验和感知,触发了人们对场所的回忆和理解。个人的不同情感反馈被重新展开,创造出全新的、区分于现实世界的意象空间,使体验者进入了一种忘我境界,获得深层次的心灵需求的满足。

 

 

先进技术形式与创意带来新的体验

   

为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南京文都数字云平台,推动南京文学之都“上云用数赋智”,孙老师与其团队通过元宇宙技术打造南京“元启文都”体验项目。“元启文都”体验中心以“元啟金陵”为主题,利用元宇宙技术与观者产生互动,通过科技手段,将观众安置于文化空间之中,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方面去感受艺术家精心营造的金陵文化氛围打造“元界”,“元艺”,“元境”,“元城”四大板块。

 

 

 

   元界,内外之介曰界元界,以机械阵列配合自研大模型AI数字人交互,打造现实世界进入文化元宇宙的数字结界。

   元艺,才能技術曰艺元艺以笺谱、饾版、拱花、器具、书画为例,打造艺术品文物及工艺数字活化体验。

   元江,江者,共也,汇百川而入海,元江,以南京城市文化数字化,与长江文化数字化为核心,汇聚南京众多文化数字体验产品,打造常看常新的南京文化数字大脑体验中心。

    元境,境者,疆也,疆土至此曰境,元疆,以双层联动沉浸式空间及动捕数字人交互打造灵活多变沉浸式演艺剧场空间及沉浸式会议空间。

 

 

04

敢于创新,勇于尝试

   讲座的最后,金晓伟老师对孙老师的精彩演讲表达了感谢。孙老师的讲座视野宏阔,内容扎实,信息量密集,专业又生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公共空间艺术表达的多姿多彩,同时孙老师的演讲也解答了很多同学对公共艺术空间体验感的疑惑。

 

 

   孙老师总结:公共空间体验感的需求趋势总体来说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表现艺术的形式越来越多,我们可以使用的技术、材料越来越丰富,能通过更多方式满足体验需求;另一种趋势是人们对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将先进的技术与创意更好的结合起来,得要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最优解。

 

      当我们看到更多的技术更多的手段,我们就要进行更多更优质的创意与之结合,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要结合创意、技术、预算等方面,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去尝试去摸索,只有坚持去追求才能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编辑:王宜朗

摄影:胡益铭、樊昱鑫

一审:闫星汝、陈梦奇

二审:杨倩、曹旭

三审: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