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艺术大讲堂——遗忘的角落:漫谈南京套印版画的历史与经典作品原貌

发布者:席与洋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68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院开设“文艺融创 以达臻善”艺术大讲堂。通过系列讲座,旨在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在融合中创新,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艺术大讲堂重在“以美育人”,通过专家学者对人类艺术成就的阐释,开展艺术审美观的素质教育,以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价值信仰、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第十讲

《遗忘的角落——漫谈

南京套印版画的历史与经典作品原貌》


宋文文,女,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紫金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术教育、艺术文献与艺术经济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近年来在《学海》、《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文艺争鸣》、《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江苏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哲学社会等多项科研项目。主要学术专著有《明末清初南京套印版画研究》、《南国书林:建阳刻书业研究》。

宋教授通过抛出“套印版画是什么?”“他曾在艺术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两个问题来展开讲座主题。

宋教授向我们介绍,就在南京这座城市,在300多年前,涌现出了一批套印版画作品,他们在相互借鉴和竞争中把套印版画推向了历史高峰。而这些作品影响了近现代一批画家,如齐白石、潘天寿、钱松等。籍此,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南京传统非遗品牌项目——套印版画。

一. 书籍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简策和版牍。

简策是用细竹条或细木条编连而成。一根竹木条叫做“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一部书要用很多的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成为策(册)。

版牍用的是薄木板,未写字的木板称为“版”,写了字的称为牍”。版牍一般用来写短文章的往往一块版牍就是一篇文章。

简策和版牍是用毛笔、墨写的,字写错了就用刀子刮能掉再写。古书上说孔子在编定《春秋》时,“笔则笔,削则削”,就是说该加的就用毛笔加上去,该删的就用刀子把它削掉。最早有记录是《尚书》中“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简策和版牍都很笨重,翻阅十分麻烦,携带不便。

大约春秋战国之际,在使用简策的同时,又出现了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当时丝织晶有帛(bó)、缣(jiān)、缯( zēng )等名称,所以这种书称做“帛书、缣书”等。用帛写书可以根据篇幅的长短,剪裁下来,能随意折叠或卷越,携带保存都很方便。

 古代帛书是很考究的,有的用朱砂划成直格,即所谓的“朱丝栏”。后来又出现专门供书写用的帛,有的还织成界栏。帛书比简策有更多的优越性,但是缣帛昂贵,因此,帛书不及简策那样普遍。直至西汉,纸的出现,才逐渐代替了竹、帛书的地位。随着晋朝纸的普及,完全取代了竹、帛书。

纸的发明的,对书籍的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从简策到纸写本,这在图书史上是一个飞跃,纸书一洗简沉帛贵的弊端,且具有造价低廉携带轻便,复制容易的优点因而纸书在中国书史上一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仍是书籍重要载体之一。

二、套印版画是什么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套印技术都是中国古代书籍的印刷技术。

元代雕版印刷业兴盛,雕版印刷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随着书籍的制作工艺的成熟,套印版画应运而生。彩色套印版画开始出现。

套印: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经过多板次分版印刷的图书。常见的有朱墨二色套印本,被称为朱墨本。

此外,还有三色、四色、五色、六色套印本。明代发明分版分色套印和凹凸版印技术,称为版和拱花,这种印刷方法,常用于版画。

套印盛行于晚明。






  宋教授进一步向大家介绍套印本是指明代以来,以短版、拱花的形式,用不同的比例的水墨套印出浓淡深浅有一定晕染效果的彩色图画本。根据人们的习惯,称之为彩色套印版画。接着,宋教授向各位同学展示了精致的版画图案


三、套印版画的发展史

套印版画发展史,几乎是木刻版画的历史,直到近代才引入了其它版种。木板画是最先产生的画种,是由古老的木板印刷术演变而来的一种古老的绘画形式。版画与书籍的印刷紧密相连,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十,印刷术究竟是什么年代发明的?根据现有资料,已经无法确走。但它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最终形成了雕版印刷术。关于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说法颇多,但从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印刷实物来看,我国雕版印刷术是在公元7世纪出现的,即唐朝初期。版画正是运用了雕版印刷术进行复制或创作的一种艺术。

版画成长于隋唐时的佛教画,盛于宋元,到明末而登峰造极,清代得到普遍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版画不再限于佛经的印制,从唐经历五代十国佛经印制的繁荣后,到了宋代,版画被运用到社会多个方面,至于明清,版画印制更是深入普及到民众日常生活。


四、明清之际——南京套印版画原貌赏析

《十竹斋书画谱》

《十竹斋画谱》八卷,明胡正言辑选,明高阳、凌云翰、吴士冠、魏之璜、魏之克、胡宗智、高友及行一和尚等同校。胡正言、汪楷等刻。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南京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蝴蝶装。《十竹斋画谱》属于画册性质,兼有收录名画讲授画法供人们鉴赏和临摹的功能。


《会真六幻图》






  《会真幻图)崇祯十三年( 1640 )刻闵齐假(会真六幻图最精致、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素有“天下夺魁之美誉闵本非首《莺莺像》 

本图是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闵齐伋彩印《西厢记》莺莺画像


在本次艺术大讲堂的最后,宋教授跟在场的同学们谈论到了明清套印版画的意义

    宋教授带着在场的同学们了解到:明清时期的版画艺术,不仅体现了当时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包含了关于各个社会阶层的风俗、地方表情、民间神话和传说、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在支持宣传和宣传文化方面,版画艺术功不可没。即使是不识字的普通人,通过一张独特的版画作品也可以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传统艺术种类丰富,套印版画无疑是其中一颗绚烂的明星。套印版画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它不仅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更是将那个时代人们智慧以及对美的追求展现在大家面前。快和小艺一起探寻更多的套印版画,进入这个令人着迷的艺术领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