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艺术大讲堂——诗意摄影

发布者:席与洋发布时间:2023-06-06浏览次数:10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院开设“文艺融创 以达臻善”艺术大讲堂。通过系列讲座,旨在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在融合中创新,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艺术大讲堂重在“以美育人”,通过专家学者对人类艺术成就的阐释,开展艺术审美观的素质教育,以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价值信仰、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第八讲 艺术大讲堂——诗意摄影



李少白,中国摄影家协会艺委会委员,1942年出生在重庆市,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被业界誉为故宫摄影第一人。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并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筑(群)的著名摄影家,出版了《李少白作品摄影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以及《是,而不见的颐和园》、《故宫:一座城的故事》、《再见故宫》等20余本图书。视角独特,影响深远。


一、诗意摄影的暗示性

李少白先生认为诗意是灵魂、生命、宝藏。因此,当从事摄影中最古老、最神圣的风光摄影时,所有的努力都应该落实到在自然中去寻找诗意,你找到了,就可以庆幸自己通过摄影窥探到了自然的审美秘密!否则,你不过是又一次对自然的表面进行摹写和照像。

李少白先生善于用构图、色彩和光影的手法去引导观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暗示的效果。他的作品常常是一种留白式的表达,通过画面的精细构造和意境的营造,让观者在留白中填充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一种神秘、灵性和哲学的内在感受。


二、诗意摄影的梦幻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离东西太近的时候,反而你看不清它。很多人路过这都不会停下来拍摄的,没有这个意识。这是李少白先生对于梦幻性的看法。

他用超现实的场景和形象去构造画面,营造出一种神奇、幻想的氛围。他的作品不拘泥于现实的限制,拥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感和梦幻感。他的作品常常是一种意境化的表达,通过画面的神秘和诗意,让观者产生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受和体验。


三、诗意摄影的抒情性

摄影不是简单地用相机记录美丽风景,而是要通过画面的定格去捕捉和传达一种讯息。作为一名阅“景”无数的摄影大师,李少白先生善于发现有特色有变化的风光,捕捉那些“看不见”的影像。

李少白先生的作品常常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通过画面所传达的情感,让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在李少白先生眼中,拍摄是终身的修行,需要有一颗贴近生活的真心,一双细腻的摄影眼。

另外,他认为,对于摄影而言,风景只是摄影的题材,而诗意等于灵魂和情感。缺了诗意的摄影不过是照片,有了诗意的摄影却是连神都会回眸的艺术。


四、诗意摄影的写意性

李少白先生说:“真正的美,很少赤裸裸地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如果你想在摄影中进行艺术的探求,就只有华山一条路。通过镜头认真地看、智慧地看、痴迷地看……直到看出面前事物的名堂,并有所发现为止”。

所以李少白先生的摄影作品充满写意性。他善于用笔触流畅、造型简洁的手法,表达出对象的气质、情感和意境。他的作品常常是一种精神的表达,通过画面的精神感染力,将观者带入一种具有诗意的境界。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让人感受自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真谛。

李少白老师定位的“诗意摄影”,就是要求自己的作品不是通过摄影传递知识,而是通过摄影来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他们通过作品获得更多的美感。

而诗意正是这种人心与自然相会、相认、相知、相和的产物。诗意一定是心灵美与自然美共生的。拍摄是进行寻找自然美,寻找是为了唤醒心灵美。如果这样理解,有诗意的摄影作品,就不仅悦目,而且还要动心,也不会是自然原形的翻制,一定要折射出作者的内心景象。阅读有诗意的风光作品,透过那些源自大自然的光、影、形、色、质,就可以看到人心的秘密,解开秘密就是艺术的魅力,就是暗示的神奇,就是隽永的实现。

和小艺一起用镜头描绘美丽,用心灵感悟生活,用诗意诠释世界;让每一张照片都是一首诗,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段旅程。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意摄影的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收藏岁月,定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