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提纲

发布时间:2009-09-28作者:来源:字体: 设置

    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它对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学生的成才意识,帮助学生尽快熟悉、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明确大学奋斗目标,从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明确入学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特编写此提纲。
一、专业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专业的概况、培养目标、专业的过去、现在和前景、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就业等,逐步树立学生爱专业的思想,激发学生求知欲。(各系结合专业特点具体组织内容)
二、成才目标教育
1、学籍管理制度
    重点介绍学生成绩考核种类、学生参加课程考核的资格、考核不及格的几种处理办法如补考、重修等、选修、辅修及免修的要求、学生留级和退学的规定、毕业、结业和肄业的规定等。
2、奖学金和优秀学生评选办法
    重点介绍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应具备条件,使学生了解这些,可以通过努力,积极争取获奖。
3、大学英语学习及过级考试
    随着知识的国际化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掌握英语已成为人所必备的条件,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把是否通过全国四、六级考试作为录用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学好英语并通过等级考试,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入学教育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介绍英语学习的方法及过级考试的要求。
4、计算机学习及过级考试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介绍计算机学习的方法及过级考试的要求。
5、专转本考试
主要针对专科学生介绍专转本考试的资格要求、课程要求等相关情况。
6、硕士研究生考试
主要教育学生树立考研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7、大学学习方法
(一)大学学习特点:大学学习与中学相比较,有自己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
A、学习方式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大学改变了中学那种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即“领着走”的学习方式,而采取老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学生要自主安排课外学习时间、学习计划,自主掌握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大学教师的课堂讲授常常是提纲挈领的,有时,课堂上讲授的只是自己最有心得的部分或是该段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其余的部分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和掌握。老师也不会布置大量的复习题和练习题。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独立地学习,要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懂得自己督促和自我检查。在当前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现代社会,善于自学是大学生顺利成才乃至终身学习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B、学习途径的广泛性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渠道非常广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吸收课本知识,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去探求、获得课外的知识,例如通过跨系选修相关交叉学科课程、各种学术报告、知识讲座、专题讲座、查阅图书资料、动手实验、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知识。学习渠道的广泛性,使“死”学习变为“活”学习,提高了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要求。
C、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选择性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因此,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教学课程是围绕着专业的方向和需要开设的。大学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但是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较多地选修其它专业的课程,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
    21世纪,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材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大学生在系统学习知识,不断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应注意开拓自己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就以及当前学科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探索、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因此,学业的成败不仅在于勤奋和刻苦,而且更在于是否善于学习,只有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
(二)掌握自学方法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本领,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学会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懂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豆贡献。可见,自学不仅在大学四年重要,而且在人的一生中也很重要。在大学里不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大学生主要靠自学,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呢?
首先,要有学习的自觉性。自学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如果缺乏学习自觉性,自学也就不能成立。
其次,自学要有计划性。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没有计划的学习容易缺乏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的学习计划。
    再次,自学要有时间性,即时间保证。要充分利用好种种课余时间,并合理的支配和利用好它。如课前的预习和自学,要安排在老师上课之前。如果自学中对一些问题感到疑惑不解,就可以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此问题,或主动提出问题请老师解答,从而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对课堂所学的东西,课后我们应该及时地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不懂的东西,要设法请教老师或者查阅文献图书等,解决问题。人的遗忘速度很快,如果课后不及时地安排时间复习,而是等所学的东得差不多了,再复习就成了重新学习,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
    最后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泛的,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图书、实验、实习、科研活动等专业性训练环节,来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
三、法纪观念教育
1、校纪校规教育
    重点介绍考试规则、考试违纪处分细则,学校纪律处分规定、公寓管理规定、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等
2、树立正确的法纪观,强化法律意识
    法纪观是指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和组织纪律的看法和态度,法纪观包括法制观和纪律观。法纪观作为执行和维护国家法律制度和组织纪律的思想行为素质,在现代人才素养中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大学新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注意加以培养,特别要强调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
3、打架斗殴、致人伤害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
    打架斗殴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如果致人受伤就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我国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有明确规定:“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机关非法侵犯。违法侵犯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刑事处分”。
 “第一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我院学生手册对打架斗殴的处理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因此打架斗殴行为轻则违反了校规校纪,重则触犯法律法规,从而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断送自己美好前程。
4、偷窃行为是违法乱纪行为
    一般盗窃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小,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如盗窃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较大数额”就构成了盗窃罪。     根据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较大数额”以500元至2000元为认定起点,“数额巨大”以5000元至20000元为起点,“数额特别巨大”以30000元至100000元为起点。
    根据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财物达“较大数额”或多次盗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我院学生手册中也对此作了规定,因此我们广大的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知法守法,坚决杜绝偷窃现象。
5、善待老乡情结,反对非法组织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大学新生第一件事就是聚会。来自共同的地区,使用共同的语言,有着很多共同的话题,使得大学生们更乐于与老乡交往,尤其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说,与老乡的交往更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内容。
    与老乡交往,是大学生交际中与人沟通,寻求理解与帮助的捷径。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交际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新生入学,面临一个陌生环境,与同学都不熟悉,与老乡交往无疑有利于大学新生更好地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一些老乡还为新生介绍大学情况以及学习方法,也使大学生新生加快了角色转换的过程。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拉老乡关系,与老乡交往有其局限性与负面影响。有些人热衷于搞老乡会,交往范围走不出老乡这个圈子,缩小了交际面,使大学生难以从交际中获得更多收益。与老乡交往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方面,与老乡交往,为大学生交际增添了亲切的内容。但是,它不应该是大学生交际唯一的内容,大学生更应努力地与同学、与老师交往,融进集体中去。
学生中的“同乡”,如果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相互帮助,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往往有极少数的学生以同乡为借口,集群结队,只讲所谓的“哥们”义气,不讲纪律,不讲原则,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赞成搞老乡会,更反对以此为借口搞非法组织。大学生应该从老乡交际的小圈子走出来,以真诚、以真心的关爱赢得他人的友谊。
5、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观是人们关于爱情和恋爱的根本观点,是人生观在恋爱方面的表现。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今后的幸福和发展,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因此,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一般是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在他们中出现谈恋爱追求爱情的现象,有着生理和心理的必然性。但是,爱情是不纯粹的生理、心理问题,还涉及许多社会、法律因素。因此,全面地看,我们认为大学生不宜过早谈恋爱。
    首先,心理发育以生理为基础,而心理成熟总滞后于生理成熟,同时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这个年龄段,心理发展不稳定,观察力不深刻,爱好、兴趣、气质都容易发生剧烈变化,情感的理智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偏激冲动。而恋爱是一种社会行为、追求爱情的活动,而爱情的追求又应以生理、心理相对成熟为基础。生理的初步成熟,萌发了求爱的欲望,心理的不成熟,又不能深刻理解爱情,于是往往容易出现需要爱情又不一定懂得爱情的现象,容易导致恋爱过程中的盲目性、不稳定性和感情失控性。
    其次,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人生观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择偶标准的模糊性,从而给爱情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匆忙地恋爱,往往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
    再次,大学生活具有过渡性。校园内的双双对对,一到毕业,各奔东西,爱情面临严峻的考验。事实上,大学中的恋人,毕业后结成伴侣的毕竟少数。当然,真正的爱情可以超越时空。但生活是实实在在的,靠鸿雁传书,在岁月流逝中,翘首盼望长空搭起鹊桥,恐怕不是人们心甘情愿的最佳选择。
    我们主张大学生不宜过早谈恋爱,但怀春钟情毕竟是青春期不何避免的特征,爱情毕竟是人生的一个必然课题,恋爱毕竟是大学校园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恋爱与学业都同样吸引着大学生,他们在各自的人生坐标上寻找着两者的结合点,既想学有所成,又想恋爱成功。要处理好恋爱和学习,恋爱与成才的矛盾,必须明白:第一,学业是第一位的,恋爱服从学业。学业需要大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恋爱同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付出真诚的心。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人一生成就的大小、有无,往往取决于大学学习的收获。有些学生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争取好的学习成绩。“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就为爱情打下了良好基础。也有些学生把精力放在恋爱上,学习马马虎虎,这是没有摆正爱情的位置,视爱情高于一切所导致的后果。第二,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有些谈恋爱的学生决心学业紧张时抓紧时间,学业轻松时谈恋爱。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一谈起来,就把学业抛到脑后,尤其是在感情出现波折的时候,更是心猿意马。我们提倡大学生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相对成熟之后,在自己有足够能力使事业与爱爱情获得统一时,再去考虑恋爱问题,如果对自己的毅力、自制力和学习基础尚未有充分的自信,就不要匆忙涉入爱河。
四、新生适应性教育
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及时实现角色转换
    有的学生经过高考的紧张,认为到大学后可以松口气;有的同学认为自已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精神颓废;有的学生入学前,心理上都画有一幅“大学”的美丽图画,开学后发现与自已的想像有差距,从而产生失望情绪。以上等等情绪问题起源于不及时转换角色,因此调适自己的心理,首先要从这方面入手。社会是个"舞台",个人都是个"角色"。需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能够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期待。如通过给学生介绍学校的辉煌历史和发展历程,及本校毕业生勤奋学习,艰苦创业,取得成就的典型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大学与中学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同样的条件下,人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环境不能决定一切。 
2、帮助学生重新确立生活目标。
    很多学生上高中时,把考上大学作为生活目标,而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却又不知新的目标在哪里,感到茫然,无所事事。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诸如“我为什么要考大学?”、“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中什么对我最重要?”等问题,然后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现状以及个人实际,制定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目标,并将它分解为可以一步步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个小目标实现后,逐步增强自信心,走向成功。
3、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很难想象,一个人际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的同学能有良好的情绪,轻松地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并取得成效。良好的同学关系,正是搞好学习,愉快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另外,在大学里学会与来自不同地区、背景、性格、习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大学和中学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学生的“异质化”程度高。中学同学虽然家境不同,但大都生活在同一地区,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相似,同学间关系易于融洽。而大学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在同一宿舍,对待个人空间、个人物品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态度往往不同,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这不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有文化冲突、性格冲突。对此,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这种差异,相互间能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其次,要教育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尊重同学的人格和地区或民族习俗,学会宽容和谅解。其三,要让同学认识到,同学间的关系是最纯真、深厚和值得珍惜的,同学间要坦诚相待,互相关心和帮助。特别是指导学生搞好班级和宿舍成员间的关系。其四,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使同学间为了共同的利益,团结协作,并通过活动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4、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对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能否自理自立,直接影响到大学学习、工作、生活的效能。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可以给这些同学介绍一些自我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如:个人生活物品怎样保管、利用:想用时找得到,用得上;钱怎样花:视家庭条件有计划、有预算、有记录;时间怎样利用:主要时间,讲求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团组织,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情绪怎样调整:教授学生一些心理学常识和调整情绪得必要知识,如,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避免不了的,自然的,也是磨练自我,成长、成熟不可缺少的方面。认识到,每个人到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等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懂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得必有失’等哲理。这样,才会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情,抑制不良情绪的困绕。
5、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信。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的班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能够看清彼此,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对此,新生入学后,应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如群众性文体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不仅活跃业余生活,发挥每名同学不同的特长,而且能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尤其能使学生认识到,人各有其长,各有其短,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但仍有自己的长处和价值,进而正确给自己定位,客观评价他人,增强自信,并自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6、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身的心理健康
    引导新生认识到进入高校之初的“迷惘”“困惑”是正常现象,是促进大学生从自我否定到不断自我完善的必然过程;也是个体在生活环境、生活内容、行为要求变更后的必然反应。引导学生由被动适应走向主动适应,尽快地调整心态,走出困境。如感到依靠自身调整,有困难时,可以向系心理咨询站、院心理咨询室求助,以及时得到心理疏导。(把系心理咨询站、院心理咨询室的联系方式、咨询的时间、地点、老师向学生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