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小方:对高校教师修养的认识与实践

发布者:张万钰发布时间:2016-05-07浏览次数:554

本文转自《三江高教》2016年第1期,感谢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

  

对高校教师修养的认识与实践

 

高小方

 

(三江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 210012

 

摘要: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任,尤其是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其本身必须具备很高的修养。其修养应包括“高尚的师德”“高超的师识”“优良的教风”“科学的教法”等四个方面。笔者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教师生涯,从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科研是教师学识魅力的源泉、严谨是优良教风的生命、求实是科学教法的精髓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教师修养的认识与实践,以期为高校教师修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师;修养;师德;师识;教风;教法

 

作者简介:高小方(1948-),男,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任,尤其是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他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于20151014日上午9时,到互联网“百度一下”,输入关键词“教师修养”,得到的数据竟然多达3040万个!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真可谓洋洋大观,铺天盖地。但可惜的是,几乎都在务虚,都在大谈各种理论或概念,而真正紧密联系自身的教学活动来谈如何体现和践行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几乎不见。所以,笔者认为仍有必要把有关认识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较为务实地就高校教师的修养做一番探讨。

数十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高校教师要具备如下几方面修养。首先,他应道德高尚,充满爱心,具有人格魅力;其次,他应勤奋科研,跻身学坛,具有学识魅力;再次,他应兢兢业业,具有严谨的教风;最后,他应唯实求真,掌握科学的教法。下面笔者即依此序简要阐述自己粗浅的认识和日常的实践。

一、 师德是人格魅力的核心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它强大到往往足以改变成千上万名学子的价值观及其人生道路。而这种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高尚的师德。师德绝非空言,而是每天都要踏踏实实践行的。坚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热忱帮助学生,为学生示范”,就是师德规范的具体内涵。

第一,尊重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是心灵与心灵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的复杂过程。要想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就得尊重他们的人格,不管他们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坦诚相待,肝胆相照。优秀生固然可爱,值得尊重;但后进生一旦改过迁善,也能成为宝贵的有用之才。

我在开课之前,先要了解同学们的要求,再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每次课后,都要主动征求同学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平时,坚持经常跟学生谈心,千方百计地鼓舞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坚持加强课外辅导,及时帮助同学们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

第二,热爱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甘愿奉献,甘愿自我牺牲,甘愿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做他们的诤友,自觉充当学生攀登文化科学高峰的人梯,充当他们成才道路上的铺路石。

第三,严格要求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1]人民教师最基本的品格就是对人民高度负责,这具体地体现为把对国家负责和对学生负责很好地统一起来,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严格地要求学生。

首先,我要求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要求他们不能有傲气,而要再接再厉;在他们遇到挫折时,我要求他们不能泄气,而要勇往直前。

其次,我对考试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在学生成绩的评定方面,我也坚持严格把关。如果学生确实没有考好,那么我的做法是多花些力气和时间耐心地辅导他,切实提高他的水平后让他参加补考,而不是图省力胡乱送分蒙混过关了事。

第四,热忱帮助学生。光提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给予切实的帮助。教师要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具体困难,面批作业,开展谈心,谈人生目标,谈读书门径,介绍基础书目、学术动态和治学方法,谈正确态度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谈今后的具体打算,等等。

第五,为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讲理想,讲正气,讲敬业,讲团结,讲严谨,讲创新,做学生的表率,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无论是承担教学任务还是科研任务,教师总是勇挑重担。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教师也为学生示范:遵循古训“朋友之道有四: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2](与朋友面对面时,就指正对方的不足;朋友不在现场时,就称道他的长处;自己日子好过了,则想到朋友还有困难;朋友若遇到灾祸,就甘愿为他而牺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多一些商量和沟通,不主观武断;多一些冷静的反思和自我批评,不轻率指责别人;多说一些鼓劲的话,不发牢骚;多做一些实事,不说空话、废话,更不说伤人的话。营造和谐的氛围,依靠团队同心同德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热爱”“要求”“帮助”“示范”这五条,就一定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也一定可以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从而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五者之中,“尊重” “热爱”是前提,“严格要求”是中心,“帮助”“示范”是保证。

二、 科研是学识魅力的源泉

高超的师识源于科研。换句话说,科研是学识魅力的源泉。唯有科研活动,才能促进我们更好地阅读、思考和写作,从而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阅读、思考、调研和写作,这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正是促使我们的思想进一步深化、细化、精化、条理化的助推器。科研促进教学。围绕基础课教学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搞好基础研究,再把研究成果有机地融入教学。不搞照本宣科,避免人云亦云,争取每堂课上都能至少有两三条自己的创新见解提出来,成为课上的亮点。靠学识魅力折服人。

他人的成功和本人的长期实践都在告诉我:科研并不神秘。只要掌握规律,就可以顺利地步入学术研究的星光大道。科研的基本规律就是下述八条[3]。

一境:有“我”之境。学术研究必须有鲜明的自我。不可以照着别人的话说,而应接着别人的话说,并要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来。

二轮:创新性、规范化。这是学术论著的两项基本要求。若把科研比作双轮车,则创新性和规范化就是它的两轮,缺一不可。

三求:求真、求善、求美。这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选题的基本原则。

四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听取建议和意见,虚心求教和调研,用心阅读和思索,动手查考和写作。

五合:阅查合、学思合、读写合、知行合、理实合。阅读与查书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认知与实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有:有中心,有外围;有继承,有创新;有阶段,有总成。有中心,避免跑野马式的用功,有外围,避免做桅杆式的专家;学术是链,所以必须有继承,也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达到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工程要分期做,先取得一个个阶段性成果,从而积小胜为大胜,并要坚持实现学术成果的总成,切忌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七珍:珍惜师长、珍惜道友、珍惜平台、珍惜方向、珍惜资源、珍惜时间、珍惜机遇。好的老师和好的领导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要懂得珍惜,不要失之交臂、当面错过;我们的同仁和学长,是道友也是诤友,应懂得惺惺相惜、文人相重、切磋琢磨、互相补台;我们所在的单位,就是我们的发展平台,要珍惜它、爱护它,与之命运相系、荣辱与共,尽心竭力地把这个平台建设得更好;我们既然已经选定了专业,就要好好珍惜这个发展方向,下决心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为祖国的学术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没柴烧”;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学术沙龙、报告会、创新团队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要珍惜它,用好它;时间也是生产力,必须充分挖掘,充分利用,以便更好地读书、教书、写书;教学、科研和管理,是高校教师的三大块工作,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合理地统筹兼顾,就可促进我们采取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我们做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素质提高和学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八要:学问要勤,学风要正,学品要高,学养要深,学理要通,学识要精,学范要严,学心要诚。学问是靠时间垒起来的,仅有聪明不足恃,勤勉才最靠得住,陈毅同志的诗句“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4],确为至理名言;从自己阅读原典做起,不偷、不装、不吹,坚持独立思考,自主创新,才是治学的正途;彻底洗去自私心、虚荣心、嫉妒心,人品高了,学品也会随之提高,做到以仁心、公心、平心论学;学养要靠好学深思,积累+感悟,“文心”“史识”“哲思”兼备,“考证”“义理”“辞章”兼通;所谓“学理”,就是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决不能混淆不清,对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写的文章也必定不通;人贵有学,学贵有识,知识渊博固然可贵,但学识精卓才更可贵,只有学识精,其著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术的发展,也才能给人们以更多的启迪;学范,就是学术规范,论文写作要严格符合科学范式(授课语言亦然),举例来说,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翻译为“皇帝”,肯定是不合适的;《礼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严师为难”东汉郑玄注:“严,尊敬也。”,意思是说,在学习中最难做到的是尊敬老师。学心不诚,就难以成器,所以宋代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恭敬求教的千秋佳话。诚心诚意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才能天天向上。其实,“诚”不仅是为学之基,作文之道,更是做人之本。

我遵循上述方法与原则搞科研,在语言学的两个分支学科——“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和“汉语史语料学”方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这两个分支学科的创立写了如下两本书。

第一,《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05)。该书共41.3万字,分为十四讲:开头两讲着重示人以搜集史料的方法;接着十二讲则以分论的方式有选择地系统介绍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各分支的重要史料,博收精掇,厘次部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提要钩玄,指示门径。自古及今,搜集信息一直追踪到学科前沿;注重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和方法论的内容,不发空泛之论,尽可能为青年语言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实在的帮助。这部“史料学”著作,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领域史料的来源、价值和利用的具体的史料学。它的重心落在“分畛域,定类例”上。其特色是:科学的分类,翔实的材料,简洁的论述,把目录学和学科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成为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的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入门书。此书是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史料学”专著中的第一部。19983月该书公开出版后即受到海内外学人的重视和欢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月第2次印刷。2000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酉堂语言学书目》入录。2004年入选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月再版。

【书评】周仲远:《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的开创之作——读高小方著〈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5]。

第二,《汉语史语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该书共40万字,是江苏省“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成果,被教育部遴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探讨了汉语史语料学的对象、功用、研究原则与方法,论述了其与史料学、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等诸多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对汉语史语料学进行了理论构建。分别介绍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料,为汉语史研究者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语料资讯,对进一步提高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研究的科学性十分有益。最后一章为语料学专题研究设计,共列举了40题,对于推动这一新学科继续向深层发展具有启发意义。此书一直被用作博士生“汉语史语料学”课程教学用书,不仅适用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亦可供高等院校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以及古代文献等专业使用。

【书评】颜丽:《鉴宝之法眼,取材之郢斤——汉语史语料学的开创之作〈汉语史语料学〉》[6]。

三、 严谨是优良教风的生命

从宏观上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格培养、理论导引、知识传授、能力强化、技术实训,哪个环节也马虎不得。从微观上看,一门课程的教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样是任何环节也马虎不得。可以说,严谨乃是优良教风的生命。我对教课的认识与实践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重视所教的每一门课。比如“大学语文”课,讲韵文,要从《诗经》讲到郭沫若的新诗;讲散文,要从《左传》讲到鲁迅的杂文,这是需要很宽的知识面和厚实的基本功才能上好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1992年接受组织交给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时,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总是非常用心地去撰写每一页讲稿、去讲授每一节课。我始终不敢苟同某些自视甚高、自命不凡的人,他们居然说它是一门“下三烂”的课,似乎谁去上这种人文素质教育课就是降低了他无比高贵的身份。

第二,认真做好“劝学”。尽管当年我承担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四门不同的课程,每周16节,我还是花了一两个月的课余时间集中去思考“大学语文绪论”,以确保在第一堂课上就切实解答好三个基本问题:一、这门课学什么?二、为什么学?三、怎么学?——从而做好“劝学篇”。

第三,备课精益求精。天天读书,时时备课,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案和讲稿。特别注重方法论的阐发,授之以“渔”,金针度人。给学生讲完诗律以后,学生自己就可以创作比较像样的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还可以来开赛诗会。我自己在琢磨学问时如果心有所悟,觉得有些话语、有些想法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就及时把它写进备课笔记,哪怕到下半夜已经躺下了,也要立即开灯起床去做。

第四,授课坚持“五有”。即“有理念,有条理,有重点,有激情,有互动”。有理念——铜钱要用绳子穿,糖葫芦要用竹签穿,课程则要用理念穿,全程有个总理念,每节课有个分理念;有条理——遵循逻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节奏合理;有重点——学一个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堂课一定突出一个主干,避免繁琐哲学,不搞令人眼花缭乱的“满天星斗”,对教学重点,往往加重语调并采用板书加以强调;有激情——要把对学生的热爱、对学术的热爱,化为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去感动、启迪学生;有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避免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

第五,重视课外辅导。每次至少提前一刻钟到教室,课间休息时也不离开教室;在办公室则随时准备接待学生的来访咨询;还经常利用节假日辅导学生。努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第六,开辟第二课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得到进一步的指导,我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辟第二课堂,也就是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多建设一块教书育人的阵地。在第二课堂里,我辅导学生读书、组织作文竞赛、举办赛诗会、开展书法比赛、带领学生干部一道遴选优秀作品和布置展览,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第七,作业精批细改。改作业时,严谨、细致,连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放过;常常用工楷写上有针对性的评语——哪怕再忙,也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一个潦草字,以严谨的教风来带动优良学风的建设。学生是实在的,只有教师“认真”,他们才会报以“认真”。

第八,严格考试命题。若是开卷考试,就为每位同学出一套各不相同的试卷,试题各不相同而总难度一致。这样既可杜绝抄袭现象,更可激发同学运用所学以探求新知的热情。

第九,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不同意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学生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就一定真诚地给予表扬。

第十,规范论文指导。无论是指导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还是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我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我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曾有多篇获得省优。我所指导的三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由于创新性和规范化都把握得较好,曾连续六届获得省优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曾连续六届获得二、三等奖(见附录一)。。

第十一,用好现代技术。精心制作并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做贡献,把精品课程做成可供更多人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200612月,由我主持的“大学语文”课程获得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决赛二等奖;200710月,由我主讲的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数字化教学资源早已可供全国共享,地址是:http://www.njude.com.cn/jpkc2007/dxyw/index.htm2012年又作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立项建设,见“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home/高小方主讲“大学语文”。直接输入地址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5882.html,即可开始学习。

第十二,追踪学科前沿。每年订阅多种学术期刊,关注学科动态,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或课外辅导中向学生择要介绍当前学科前沿的热点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其实这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劝学”。

第十三,注意成果汇辑。教师的教学成果之一——课程讲稿,一边教一边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新教材高小方出版的论著和主编、参编的高校教材主要有14种(见附录二)。;学生的成果——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撰写的小论文等,也注意采集并汇编成册,成为教学交流的好材料。

第十四,坚持知行合一。学懂一个道理,就实行一个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注重把一切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化为自己的习惯。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既不自暴自弃,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妄自尊大。对领导,尊重、爱戴;对同事,互敬、互助;对学生,关心、热爱。

第十五,体现时代精神。我们的时代精神就是: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善于创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像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做到七分“专家”、三分“杂家”[7]。为此就要不断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社会意识个人化;就要发扬红烛精神、人梯精神,个人意识社会化,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转化,多干实事,倾尽全力;就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拿出创新成果,与时俱进。

我想,多年来组织上给我那么多崇高的荣誉,应该也是对我严谨教风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吧从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以来,高小方获得的奖励主要有18种(见附录三)。。

四、 求实是科学教法的精髓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精选优化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教学风格,还得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优良教法的精髓是求实。求社会需求之实,求学生特点之实,贯彻因材施教,革新教法。

(一) 四环教学法

如何提高文科教学质量,这是我长期探索的课题。自1985年暑期以来,我坚持不懈地组织学生开展“读、写、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在负责“古代汉语”“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更把“读、写、议”提升为一种新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20072008年南京大学“大学语文”“古代汉语”课程也先后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我从培养“四有”新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读、写、议”活动的意义,十分重视这一活动的开展,在致力于智力开发的同时,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既不是把开展“读、写、议”活动当作口头上的一种时髦,也不是把它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一套戏法,而是以之为培养“四有”新人、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怀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坚持不懈地去把这项活动组织好。其具体做法是:以“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认真实施这一旨在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新教学法,把“改进课堂教学—强化课外辅导—指导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组成“‘一条龙’教学”,从而探索了一种成功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显著提高优才率的新路子、新模式。“‘一条龙’教学”共包括四环,环环紧扣。

第一环,改进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同时加以改革。在“古代汉语”主干课的课堂讲授中,我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理清其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脉络;较系统地介绍文言词法和句法的特点,并穿插简介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历法、礼俗、文体等文化常识。在课堂讲授中,我注重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注重方法论的内容,注重学科基础和学术前沿的内容。我们特地自编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教材《古代汉语》高小方主编.古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009/2014.,并将它用于课堂教学,加强教学要点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多演示如何从纷繁的语言事实中抽绎出条理,使学生听得懂、学得进、有兴趣、受启迪、用得上。这样,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就能用课内的精彩带动课外的多彩。

第二环,强化课外辅导。教师积极负责、科学引导,强化课外,开辟第二课堂。在深入调研新时期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培养需求开列出“建议阅读书目”并作阅读辅导。文科人才的成长,“读书是前提”,因为不读书就无法做到“认真地继承”,而没有认真的继承也就谈不到创新;“写作是关键”,因为写作乃是促使思想更加深化、细化、条理化的极重要的手段;“议论是触媒”,通过议论和相互交流,激发出不断创新的灵感。在“读、写、议”的全过程中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意识,加强实践环节。倡导读书与查书相结合,做到有所发现;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做到有所发明;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做到有所发表。为了促进学生课外读得更加系统和深入,我们编写了《古代汉语研究导引》高小方主编.古代汉语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等系列教材,指导学生读好参考文献、写好读书笔记;还建了“天空教室”,开了课程网站,从而把传统意义上的第二课堂更加扩展了;千方百计激励学生多多提问,师生间相互信任、平等切磋。我们把提问作为平时作业的一种重要类型,要求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和阅读参考书中必须认真思考,提出问题。这样,就能从教师单向启发发展为师生之间互相启发,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给教学增强活力。这是贯彻“教学相长”原则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三环,指导兴趣小组活动。教师拟出课题,鼓励同学选做;更鼓励同学做自选题。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带领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研究,使他们早出成果;并培养他们成为班上“优良学风的带头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人数,每届10多人到30多人不等,最多时有49人之多,达到全班总人数的70%以上。我们特别注意组织集体项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后来,大部分集体项目都获了奖。这些兴趣小组的成员,个个觉悟早,起跑快,肯钻研,有见解,在优良班风建设方面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

第四环,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我们从1985年暑期开始推出了这一教改的新型课。具体做法是:教师主动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和领导提供保障(确保开放系资料室)三方面结合。时间四周左右,采取面对面指导的方式,使二、三年级本科生在“信息摄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等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一次全面的训练,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在暑期班上,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学术研究的方向和课题。至2013年,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共开了十八届,总人数达800名,完成课题700余项,其中有《〈词诠〉校记》《〈艺概〉简注》《〈周易〉音注》《论〈孟子〉中的复音词》《〈文选〉音义》《历朝史讳释例》《辛词中的口语词》《方言资料的又一宝藏》《释副词“太”》《新〈辞海〉水部字分析》《管窥“典故群”的形成》《典故小议》《论连词的分类》《论王若虚〈史记辨惑〉评〈史记〉修辞问题的得与失》《读洪诚〈训诂学〉——兼及三部训诂学教材的比较》等,此外还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历史学、哲学方向的选题,书面成果逾八百万字(部分发表于《江海学刊》等核心期刊),每届出一本《学生优秀论文集》,已有数十人次获得“黄侃奖”“沈祖棻奖”。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是“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活动的延伸。它加强实践环节,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很受同学欢迎。这种“论题”式教学,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且能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美学鉴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独立科研的能力。同学们都欣喜地发现: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自己不但业务上进步很快,而且思想上也产生了升华。参加者普遍认为这将使自己终身受益。这些学员后来果然都有不俗的表现,如首届的徐兴无、杜骏飞等现已成为创新能力很强的教授。三江学院的学生中参加南京大学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学习的,多达45人次。他(她)们也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三江学院学生参加南京大学文学院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学习的同学达到45人次,他们是(以参加的先后为序):蒋蓓、王仰之(研究生毕业)、魏晓燕(国家公务员)、汪雪筠(毕业论文被评为省优,现就职于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顾海洋(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顾慧丹、徐玉冰心(毕业论文被评为省优二等奖、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吴玲、阮春花(毕业论文被评为省优)、尹冰梅、陈美玲、马艳坤、李玲、范思颖、吴荣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赵志娟(毕业论文被评为省优)、郑璐、刘静、石文静(国家公务员)、夏梦、王香云、张颖、朱彦承、赵红星、薛涵、曹晶、李静雅(毕业论文被评为省优)、金桂珍、姚妙、龚道政、谷文俊、徐仁杰、杨艳、叶朵朵、顾祎静、仲纯净等。。

鲍明炜教授在审阅了暑期班的部分书面成果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通过‘课题研究’培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作专题研究,写出论文或编写学术性目录、索引,从而为今后读书、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为本科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已完成的18篇论文和其他作品,每篇平均一万多字,选题都很可观,令人欣喜不已。”(1985101日)

中文系前主任胡若定教授在为《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选粹》写的《序》里这样说:“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从事课题研究,是一种出人才出成果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提倡。”(199451日)

中文系前主任赵宪章教授评价:“高小方教授的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完全是学生的自愿选择,在我看来,正是‘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的成功实践。”(20001011日)

中文系汪维辉教授评价:“高小方教授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他那超人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赢得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的信任和敬佩。暑期班期期爆满,我想除了高老师敬业精神的感召力之外,主要原因恐怕是同学们通过这短短二十几天的挥汗劳作学到了课堂上不易学到的东西,尝到了创造的乐趣,迈出了科研的第一步。而这一点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2002427日)

这一教学法的四个环节,教书育人的工作一环比一环更深入。可以说,“四环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智慧和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程育人”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四个环节上,教师始终发扬奉献精神,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培养人,对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以崭新的观念、严谨的教风、人格的力量,精心指导,又不代庖,学生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这种“能力训练与人格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文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附记:《“四环教学法”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一文,曾发表于《中国大学教学》[8]。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在南京大学教务处的指导下,后来定名为“文学课题研究”课;面向海内外开放。至2013年暑期,我们已编印论文集共18辑。其课程讲义,2013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题为《读书法与研究法》。)

(二)文言文解读采用语言要点分析法

在精讲文选时,我拎出文言文的16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1)通假字,(2)古今字,(3)异体字,(4)破读字,(5)词类活用,(6)词序,(7)双宾语,(8)非支式,(9)被动式,(10)实词、词组,(11)虚词,(12)省略,(13)修辞,(14)文体,(15)特色与表现手法,(16)同源字。[9]这样就把读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串钥匙,就能较为顺利地通过“文字关”;再加上有关的背景知识,就可以读懂文言作品,从而开展美学鉴赏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专题研究了。对于这些要点,我不但讲清各有关概念,还演示辨析它们的具体步骤,使同学们也能规范地操作,从而把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同学们在教学互动中表示了完全的认同,因此学习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许多同学在听了半年以上用此法讲授的“古代汉语”课程以后,就能够独立撰写万字以上的古代汉语学术论文了。例如:查雪巾《苏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逍遥游〉(节选)注释商榷》,任小林《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注释商榷》,王璐《苏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劝学〉(节选)注释商榷》,李一凡《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注释商榷》,葛曾瑢《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中的用字现象解释商榷》,等等。这些论文后来分别入选《南京大学文学院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八辑。。

(三) 知识难点采用分层次、分步骤教学法

我们认为,教师的本领与职责,不但在于他教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完全正确的,注重培养能力的,经过精选优化的,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的,特色鲜明的,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而且还在于,他能让学生在听讲时,感到轻松愉快,趣味津津,如沐春风,学习效果还特好。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一个个知识难点的时候,注意深入浅出,多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用分层次、分步骤教学法,而避免搞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层次、不分步骤的“倾盆大雨”。比如讲“诗律”,我们把它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诗体。中国三千多年的诗歌史,从古到今共出现了六种诗歌体裁:先秦风体诗(以《诗经·国风》为代表)、骚体诗(以《楚辞·离骚》为代表),汉魏六朝古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诗),唐以来古体诗(又称古风,包括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七律、五律、排律、律绝),现代新诗。

第二层次:近体诗的格律特点(包括用韵、平仄、对仗、句式)。

对于近体诗平仄的分析,则是先务虚,讲清5句话:

1. 四种类型: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2. 讲究黏、对;

3. 避免犯孤平;

4. 避免三平调;

5. 讲究拗救(含四种情况)。

然后再务实,学会分析近体诗具体作品的格律特点。分解为6个步骤(以五律为例):

第一步,根据第一句第二字、第五字的平仄,判定第一句的平仄类型;

第二步,根据第一句的平仄类型,推导出后面七句的平仄类型;

第三步,根据八句的平仄类型,默写出每句的平仄谱;

第四步,具体验收原作的每一个字,凡与平仄谱不合的就画圈;

第五步,分析所画出的圈,看有无拗救等;

第六步,小结全诗平仄方面的特点。

记得几年前,已年逾八旬的丁承憼老校长在听完我的三节“诗律”课以后,笑得眯起了眼睛,连连说:“很好懂,很好记,很有用,很过瘾!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课!”同学们也都开心地说:“这次真的学会了!”

20061229日,南京大学督导组组长为我的授课写下了很长的热情洋溢的评语,其中有:“教学的信息量大,能充分展示学术前沿,如语法部分结合近几年的科研进展,重点讲解了词类活用、句子成分的次序、非支式动宾结构、判断句的发展、虚词的解释方法。实践教学方面依托于文科资料的优势,鼓励同学选做教师的拟题,更鼓励同学做自选题,极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方法先进合理。采用了移情教育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传授声情并茂,身教一丝不苟。独创四环教学法:以课堂教学带动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教材辅助教学运用熟练,网络课程建设投入大、效果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课堂效果优异,课堂气氛和谐。教师认真、恳切,语言简洁严密,教风严谨;学生专注、活跃,师生互动好。”[10]作为教育界的老前辈,能如此毫不吝啬其夸赞之词,给了我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教师生涯,略作回顾,粗浅地阐述了自己对教师修养的一些认识与日常实践,即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科研是教师学识魅力的源泉、严谨是优良教风的生命和求实是科学教法的精髓。笔者自以为撰写此文,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但教育教学规律十分复杂,师德师风的要求又很高,尽管有心钻研和践行,仍会囿于经验和水平,所知不周,所见甚浅,为莘莘学子做得不够多,距离人民的要求还很远。敬请广大同行、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苏〕А·С·马卡连柯.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M.刘长松,杨慕之,译//赵荣昌、张法琨.百家教育学典论(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383.

2] (汉)班固.白虎通[M//(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62434.

3] 高小方.汉语“以”之研究·序[M//张萍.汉语“以”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4.

4] 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M//陈毅诗词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272.

5] 周仲远.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的开创之作——读高小方著《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J.文教资料,20002):182-185.

 

6] 颜丽.鉴宝之法眼,取材之郢斤——汉语史语料学的开创之作《汉语史语料学》[J.汉字文化,20074):91-93.

7] 吕叔湘.编辑的修养[C//语文近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259.

8] 高小方.“四环教学法”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3)41-42.

9] 高小方.“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回顾[J.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8(1)187-190

高小方.语言要点分析法与“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0(1)64-66.

10] 高小方主讲的“古代汉语”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材料“教学评价”栏[R.2006.

(责任编辑:徐红萍)

 

附录一:2008届汪雪筠《从〈汉语史稿〉(中册)到〈汉语语法史〉》(200812月);2009届王裕芬《也论〈论语〉中的“而”和“则”》(200912月);2010届李丽翾《论古词语和古语结构在现代新闻作品中的运用》(201012月);2011届徐玉冰心《“鍾”“鐘”之辨》(20124月);2012届阮春花《“唯”“惟”“维”及“繄”用法比较研究》(20134月);2013届赵志娟《“台”“臺”比较研究》(20143月)。

附录二:独撰《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05年版);独撰《〈尔雅〉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典籍精华丛书》);编著《工具书使用和文献检索》(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编著《汉语史语料学》(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独撰《汉语教学与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编著《古代汉语》(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0092014年版);编著《古代汉语研究导引》(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主编《大学语文》(大专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主编《大学语文》(本科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主编《新闻语言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编著《读书法与研究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参编《古文类选读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参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等等。

附录三:19859月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84月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6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199210月起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南京大学教学质量”奖“教书育人”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19987月主讲的古代汉语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壹类优秀课程”;19995月获得“陈香梅教育基金首届优秀教师奖”;200010月独撰的《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究成果奖语言学二等奖”;20036月被授予“南京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0311月被南京大学学生教育教学评议委员会评为“我们最喜爱的老师”;200312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411月主讲的“古代汉语”课程再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200610月第二次被南京大学学生教育教学评议委员会评为“我们最喜爱的老师”;200612月主持的“大学语文”课程获得“天空教室”杯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决赛二等奖;2007年,主讲的南京大学“大学语文”(网络教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主讲的南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9月第三次被南京大学学生教育教学评议委员会评为“我们最喜爱的老师”;20109月获得石林集团奖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