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平:2022年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培训班培训心得

发布者:丁飞悦发布时间:2022-08-26浏览次数:10

20228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东南大学袁久红教授、南京大学王锁明教授、周嘉昕教授分别做了“历史主动精神与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重点难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话语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创新”专题报告。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建教授基于南京大学的探索和经验,和全体培训教师分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改革的创新及实践,并组织大家就各自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特点进行了交流。此次培训时间虽短,在如何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方面于我而言收获颇丰。


关于马原课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把握和做到“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马原课中,袁教授提出了原理课中应该从价值体系、思想体系、教化体系、话语体系四个方面完成中华优秀文化的全面融入。其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融入“原理”课,当前“三进”的重点内容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原理课,落实好“7·26讲话”精神,比如《决议》第五部分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论述可以融入导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第三,与会专家分享了要重点讲好和把握的十一个理论叙事,包括科学实践观与世界物质统一性、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方法论意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这为我以后在马原的授课中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如何提升原理课的实效性是思政课教师感到深深困惑的问题。马原课的基本使命就是培根铸魂,就是铸魂育人。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在筑牢理论根基,确立价值导向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自觉担当时代新人重任。按照习总书记对马原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的要求,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本次培训我学到了一些具体解决方法,比如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在授课形式方面要紧跟时代多创新,但形式探索的背后,也要避免一些华而不实,形式化表面化、甚至碎片化娱乐化的倾向。思政课的教学既需要以理服人,也需要以情感人,冷冰冰的枯燥的照本宣科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需要思政教师真情投入,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热情和坚定的信仰。胸中有热情心里有主义,两者结合起来,讲课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要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促进师生良性互动。一场精彩的电影也就两个小时左右,思政课一般为三个学分,如果是教师一直讲,效果一定不尽如人意。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关注学生的思想与实际问题,有底气有说服力的解谜答惑,走心交流。

思政课的教学实质也是讲故事,对青年学生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内容精彩感人,也需要话语表达恰到好处,要重视话语表达方式。从文本话语转向生活话语,文本话语是学术研究话语,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有重大意义,但在公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文本话语不好听,容易曲高和寡,要通过重新编码,让抽象内容具体化,高深理论变成通俗道理。要从程式话语转向时代话语,教材话语设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相对稳定和规范,但从另一方面看,不够新颖,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必须面向实际、结合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可以适当借用生活俗语、时政话语、网络热词等。当然也要注意把握适度,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熟悉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的根本,也是运用好话语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平时重视积累,提高学术理论修养,提升教学话语能力,都需要久久为功。

关于如何做好科研。周教授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变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历史演进,以“辩证法”、“形而上学”概念为例具体讲解,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鲜明的问题意识,解答疑问抽丝剥茧、环环相扣,都体现出了深厚的研究功底。王教授在阐释了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后,分别从“把握历史主动:百年大党在遵循规律中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全景式叙事”、“赢得历史主动:新时代党在守正创新中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变革性实践”和“创造历史主动:新的赶考路上党在接续奋斗中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方向”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历史主动精神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间的重要关系。两位老师都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新思路、新角度。

如何把马原课讲深讲透讲活?此次培训很有意义。作为一名思政教师,首先课要讲好,站住讲台;其次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教学要有研究,有深入的思考。思政课教师既是职业,更是一种事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