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何艳群副教授:开拓视野,更新认识--我的访学小结

发布者:李小红发布时间:2014-10-24浏览次数:275

转载须经作者本人同意!!

 

 

开拓视野 更新认识

    ――我的访学小结

                          

           外国语学院 何艳群副教授

 

与导师Melody Bowdon教授合影 

 

                                                                                   与导师Melody Bowdon教授合影

 

 

 

与二语习得领域国际知名学者Dr. Diane Larsen- Freemand合影

 

我受国家公派留学基金的资助,于2013831日赴美国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访学,于201496日回国。这次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机会非常难得,在此感谢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感谢学校的培养和大力支持。在美一年间,我旁听了大量课程,参加了诸多学术会议和讨论会,并在教师发展中心开设了工作坊。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感到开拓了视野,不管是教学上还是科研上,都有了很多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在美一年间旁听了十几门课程,主要包括现代语言文学系硕博士课程,以及教育学院和写作与修辞系本科生及硕博士课程。听课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提高专业水平;第二是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

此外我还阅读了大量书籍和期刊论文,主要方向包括:二语习得领域研究新进展、服务学习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实现等。通过阅读书籍及期刊论文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夯实理论基础。

在美期间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201311月参加了Central Florida TESOL Conference20143月参加了TESOL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此外还参加了学校的Winter Conference for Faculty DevelopmentSummer Conference for Faculty Development,以及写作与修辞系与现代语言文学系举办的多场学术讲座。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活动,得以认识同领域知名学者,了解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他们交谈使我受益良多。

另外我还在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开设了工作坊,讲授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参与讨论的是本校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老师。通过参与这项活动,切实了解到国内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回国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美国大学课堂,感触最深的是教育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我所在的学校课程有三种模式,一种是面对面授课,一种是纯网络课程,一种是两种模式结合,隔一段时间面授一次。不管哪种模式,几乎每门课程都有强大的网络课程支撑体系。以我旁听的一门写作课为例,教室里有录像设备,教师的授课过程,包括板书、PPT、声音等都被实时摄录下来,并很快就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在课后可以很方便的登录查看和复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skype连线专栏作家,让学生和专业人士直接通话,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需要完备的技术做保障。在这方面感觉我们和国外高校差距还很大。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对我们的教学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层面,我们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另一点印象很深刻的是美国老师非常注重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我所在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开设了很多workshop(工作坊),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讨论,比如如何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翻转课堂中课上时间到底要怎么安排;怎样写学术论文才更容易发表等等。对某个主题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教师发展中心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这些领域进行一些研究。其实这些话题我们平时也很关注,只是没有花心思去进一步思考、讨论,所以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指导作用。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我所在的学校很注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教师之间的合作,并且很注重这种合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一年组织两次教师发展学术会议。有共同研究兴趣的老师可以组成小组,将自己的研究计划在会上进行展示,争取学校的资助。会议结束后小组成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在下一次会议上汇报研究最新的进展。这样的工作机制有利于促进跨学科的合作。而且不是会议开完了合作就结束了,而是会议只是合作的开始。

    在美国一年,收获非常多。我认识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高等教育、我们的国家发展的不易以及进步的巨大潜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报效学校、报效社会、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