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院王鹂副教授:访学归来话收获

发布者:李小红发布时间:2014-10-24浏览次数:230

转载须经作者本人同意!!

 

 

访学归来话收获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鹂副教授

 

 

 

                   王鹂老师与华盛顿大学著名汉学家何谷理(Robert. E. Hegel

 

 

我于20139月赴美国爱德伍德南伊利诺伊大学(SIUE)访学,进修比较文学。后经Shunfu Hu先生介绍,又师从华盛顿大学著名汉学家何谷理(Robert. E. Hegel)先生研习中国明清小说。至20148月,结束为期一年的访学,顺利回国。

这一年将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与研究中国文学的美国学者的交流拓宽了我的学术研究的视野,在美国大学的课堂学习体验启发我更新而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国际友好英文班上的语言学习让我接触到更多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更多了解了美国的历史文化。

SIUE,除了语言学习与交流,我还选修了Tom Lavalee博士的“跨学科研究”。每周两小时。他主张将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与文学研究结合,以寻求更新更多的文学研究切入点,完成自己文学研究的创新。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我还翻译了一些英美诗歌,包括爱默生、彭斯、华兹华斯、艾米莉、西奥多等人的作品。

由于我住在圣路易斯,距华盛顿大学很近。经Shunfu Hu先生和Tom Lavalee博士介绍,我还在华盛顿大学师从Robert. E. Hegel先生,修习了他的“明清小说研究”和“诗歌美学研究”。 Hegel先生从事中国文学研究五十年,尤其用力于明清小说研究。他主持了《水浒传》等名著的翻译。这一年他给研究生讲授《红楼梦》和诗歌美学。跟随他近一年,我不仅再次研读了《红楼梦》等作品,而且在课堂上与他的学生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此外,我还选修了Ma Zhao先生的“中国近代当代政治研究”。这是我过去甚少关注的领域。另外华大的东亚图书馆藏书丰富,使我得以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篇论文《论南北朝民歌的美学特质》。

除了课堂学习,这一年我还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2014217日至3月华大东亚语言文学系邀请大陆学者举办了关于中国文学、政治等专题的系列讲座。主题有:复旦大学邹振华教授的“晚清的翻译与西学东渐”、中国社科院王建伟的“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复旦大学金光耀教授的“1968:从红卫兵到上山下乡运动”等。201445-6日,“台湾剧院里的作品改编与中国文化传统”国际会议。由东亚语言文学系和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及台湾教育部共同主办。邀请了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三一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校十几位学者、诗人作论文宣读。讨论了明清小说戏剧中的性别跨越现象和明清小说戏剧的改编美学。2014427,我应邀在圣路易斯Samuel Church 做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的讲座,主要介绍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引起许多美国朋友对中国的兴趣,表示一定要来中国,来南京。

总结这一年的收获,对我的工作有最直接作用的就是课堂教学方式。不是教师的灌输而是学生的讨论发言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是我对美国课堂教学的最深刻的印象。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怠惰,因为学生的发言是围绕着教师布置的阅读书目和研究课题的。这既要求教师本人有足够深的学术积累和足够宽的学术视野又能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这种方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意味着大量的课外准备。也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好办法。

这一年的学习经历也让我意识到虽然自己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但要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要走在学术的前沿不仅要关注国内的研究成果还必须紧跟国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基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外国学者的研究角度往往与国内不同,这恰恰是对国内学者而言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外文资料的阅读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是极重要的。

另外,这一年远离久已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对其反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一年使我亲身感受到学校对教师学习进修的鼓励和帮助。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即使我自己联系好了访学的学校,也会无法成行。每每当我进出SIUE或华大的校园,珍惜和感恩之情格外强烈。我珍惜这次出国访学的机会,心中充满了学习的热情也充满了对学校的感谢,对生活的感谢。这一年使我更懂得了感恩。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