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关于印发《三江学院2017年教学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3-21     发布人: 章常云     访问次数: 312


三江学院文

校教字〔201711

Line 53

关于印发《三江学院2017年教学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二级教学单位:

为认真落实学校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保障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现将《三江学院2017年教学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特此通知。

附件1:三江学院2017年教学工作量化指标

附件2:三江学院2017年上半年教学工作进程安排

校教字17-11附件2.doc

三江学院

2017315


江学院校长办公室                2017315日印发

三江学院2017年教学工作要点


2017年是我校全面落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之年,更是聚焦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年。为认真落实学校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保障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2017年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是:依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我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以对接行业岗位需求、提升从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落脚点;以强化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关键点;以提高对审核评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点;以积极推进省、校重点学科建设,遴选专业硕士教育培育点作为引领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开启研究生教育的新起点。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全面推进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通过一年的努力,力争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再上新台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再有新突破,在校企合作和实践育人上再有新提升,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上再有新进展,使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高度。

二、主要工作

()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

1、加快推进学科建设按照学校“十三五”学科、专业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实施“一个重点、三个突出”,即重点建设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四个省级学科和工商管理、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三个校级重点学科。按学科专业建设接地气、上水平的要求,突出学科方凝练、突出学科团队打造、突出专业硕士点的培育三方面工作。

2、继续推进品牌专业建设。以专业认证为导向,重点建设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二个省级品牌专业和动画、软件工程、工程管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财务管理五个校级品牌专业。完成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年度报告上报工作,构建国家特色专业、省级重点、校级重点、院级培育点多层递进的专业建设体系,提升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工科专业向“新工科”转型,以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推动工科改革发展,遴选1-2个专业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做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3、扎实做好2017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落实“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目标定位,体现“本科层次、应用特征、个性培养”的教育思想。明确专业方向和培养标准;依据从业能力要求,全面修订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体系重构、课程重组、载体重建,形成“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三教融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二次分流的培养机制,增强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4、积极稳妥推进专业硕士点培育工作。按照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创新发展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点的遴选和培育工作,凝练3-5个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学科发展方向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学科点,作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建设点培育。以构建高水平学科团队为核心,以校企、校校、校政、国际等多元多样合作为基本路径,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建设模式,以达到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申报条件为工作目标,一手抓学科(科研)建设,一手抓专业建设,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分段实施,上下联动,同步推进。全面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转型发展。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着力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5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充分认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以“统筹规划、分类建设、示范引领、同步联动”为指导,推进以课程模块为单元的多课程同步联动改革机制,提高课程改革的效率与效益。遴选一批通识课程,引进“三名课程”(名校、名课、名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夯实学生的公共基础,提升综合素质;研讨确定各专业核心课程并遴选一批核心课程,开展“四优建设”(教师优选、条件优化、立项优先、质量优等),确保专业培养基本质量;遴选一批实践类课程,以产学研为平台,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6全面修订教学大纲。按照2017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设计为重点,全面修订教学大纲,确保数量齐全,质量提升,使教学大纲真正成为教学依据和学习指南。

(三)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工作上新台阶。

7、强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要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精选内容、突出应用”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要以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改学科导向类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将应用能力分解为相应的教学内容指标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要通过优化和整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要处理好不同模块课程之间和模块课程内部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精简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实验实践,创新创业等培养环节。

8、积极推进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从树立现代考试观,建立科学命题制,建立科学评分制,实行多样化考试形式等方面对考试进行改革。对于不同类型的考试,例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外论文等考试形式都要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对于一门课程卷外平时成绩的评定,要给出具体的评分项目和分值,老师平时要对每一个学生具体的评分项目作细致记录。对于一门课程考试成绩出现不符合正态分布情况时,要分析原因并作出说明。

9、加强教改项目管理。制定学校转型发展建设方案,力争进入江苏省首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示范校试点;做好在研校级各类教改项目的过程管理工作,做好2015年立项的6个省级教改课题的结题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高度重视江苏省2017年度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围绕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建设成果,认真总结、提炼有思想有高度的教学成果,力争实现我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新突破。

(四)寻求校企合作新突破,构建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新机制。

10、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根据专业方向引导和支持各二级学院主动与更多更合适的行业企业牵线搭桥,加快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全面对接。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规范和激励校企合作,争取设立专项经费,推动各教学单位与企业主动对接、多维合作。

11、拓展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智能家居”、“中科三江软件工程师学院”、“南京汤姆马克餐饮品牌设计机构”等校企合作项目联合培养模式的改革,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引企入校、引产入教。进一步推动“行业产业学院”的建立和建设工作,做好电子学院与恩智浦的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计算机学院与中软国际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外实践基地项目的建设工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人才培养过程,逐步打造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示范专业(群)建设工作。

(五)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12、优化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人文、艺术类专业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累计学分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的25%,理工经管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的30%。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基础实验、综合实践、实战训练”三层实践教学模式,优化设计符合专业特点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各层次实践环节模块,推进综合性、探究性项目教学,构建学用创相融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接受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系统训练,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13、完善实践教学平台软硬件建设。规范实验室建设工作、出台《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产学研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巩固现有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成果,做好通信与电子实践教育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的验收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江学院—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完成协议约定任务。推动校内相关专业逐步实施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培育省级优质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及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规范实践教学行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六)继续做好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和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14、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鼓励学生从毕业实习、实践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中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真题真做。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前启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大部分学院于526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录入工作,做好毕设工作与毕业生离校及招生宣传等相关工作的合理衔接。

15、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继续实施毕业论文查重制度,遏制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做好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课题申报、遴选与立项资助,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推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全面提高,争取2017届毕业设计(论文)省评优获奖等级和数量不低于往年。

(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6、构建创新创业活动体系。贯彻落实《三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尽快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并有计划安排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社会实践和相关社团活动,使学生具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并获得毕业要求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成立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整合职能、配备专职和专业人员,加强指导、培训与服务,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心等平台作用,开拓校外实践基地,新建校内外双创教育基地。

17、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积极推进与东软集团联合成立创业学院的有关工作,努力申报建设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继续组织“创客沙龙”、“创新创业培训”等学习、交流、分享活动,举办第二届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大力宣传双创教育工作,培育校园创客文化。组建校内与校外、高校与企业、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和人才库,提高我校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18、推进创新创业活动普及化。探索学科竞赛“品牌化”,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级项目培育体系”。推动二级学院“一院一品”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形成,逐步实现“一生一项”和“一生一赛”。定期举办“导师下午茶”、“师生研讨会”等活动。为大创和学科竞赛搭建优质服务平台。继续宣传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保障和激励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置换课程实施办法》等政策和制度。设立和加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专项经费,鼓励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19、完成智能车竞赛承办任务。做好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的承办工作,提高我校大学生参与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积极性,营造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提升我校创新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学校知名度。

(八)实施教学管理“三化”改革,确保多校区教学运行平稳。

20、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创新。优化教学工作评价考核机制。推行弹性学制,在学分制收费模式下,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切实落实教学中心地位,确保多校区教学运行平稳,做好开学初、节假日等各教学环节的巡查和督导工作并使之常态化。运用信息技术做好教学档案整理、归类和管理工作,构建一体化教学管理信息平台。

(九)以审核评估为抓手,完善优化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21、制定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依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7个范围和111个引导性问题,开展自问自查,以确保“三基”为底线,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打造亮点为思路,以顺利过关、展示特色为目标,提出时间表,画出线路图,明确任务书,全面启动以评促建工作。

22、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坚持本科层次,突出应用特征,参考专业认证标准,制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课程设计(论文)、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学习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汇编成册,上网公布,形成教学导向和评估依据。

23、拓展教学质量专项评估范围。注重教学质量评价重心从“重规范”向“重内涵”转变,评价范围从“局部”向“全程”转变,实施从培养方案到课程大纲、教学条件,师资水平、运行过程、毕业环节、就业状况的系统性评价,使专项评估成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24、完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职责,优化运行管理和质量检测“两条线、一股绳”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四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低重心、全覆盖、成氛围”的管理机制。

25、创新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方法。坚持正向引导,制定标准,研究办法。试行免检课程认证和免听教师认证,通过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注重统筹协调,加强校院两级督导检查的计划性,有重点、有成效的开展检测评价工作。

26、建立状态数据日常采集机制。依据教育部教学状态数据库年报要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分项数据库,形成状态数据“日常填报、随要随取”的常态化机制,为数据申报、教学评估、单位和个人考核提供方便。

27、构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依据“三个有”(有人管、有空间、有装备)、“三原则”(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三同步”(下达任务与归档要求同步,工作过程与档案形成同步,项目验收与材料归档同步)的工作思路,建立“三层次、十大类”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实行期末归档、开学检查的常态机制,通过档案建设,促进规范管理。






附件1

三江学院2017年教学工作任务分解表

类别

主要项目

承办单位

顶层设计

制定学校转型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积极申报江苏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示范校。

教务处

全面修订2017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印《三江学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

教务处

构建教学档案、教学数据常态化建设与管理体系。

发规处

教务处

全面修订教学管理制度,编印《三江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教务处

发规处

学科专业建设

凝练2-3个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学科发展方向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学科点,作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建设点培育。

学科办

2016年申报获教育部批准的新专业组织招生并进行新专业建设;完成2017年度新专业申报工作。

教务处

组织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新闻学2个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教务处

组织推进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

学科办

组织推进动画、软件工程、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5个首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教务处

组织推进工商管理、软件工程、机械工程3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学科办

遴选1-2个专业,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发规处

教务处



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与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学校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教务处

健全课程建设管理体系,进行课程归属调整,明确课程建设职责。

教务处

全面修订、编印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教务处

确定各专业核心课程,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标准,实现20%专业核心课程为校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或MOOCSSPOOC课程)(含在建课程)。

教务处

现教中心

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制定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标准,实现50%公共基础课程为校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或MOOCSSPOOC课程)(含在建课程)。

教务处

现教中心

加强公选课程建设,制定公选课程开设标准,扩大公选课程门数,使不少于60门。

教务处

扩大运用“爱课程”等平台的范围,使课程在我校学生选用总门数不少于30门。

现教中心

教务处

组织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工作。

教务处









实践教学与合作办学












实践教学与合作办学


做好通信与电子实践教育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的验收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评审和验收。(教育厅推迟至2017年验收我校2个中心)

教务处

设备处

完成新建、扩建、更新实验(实训)室不少于25个,新增实验设备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设备处

教务处

推动校内相关专业逐步实施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培育省级优质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及平台。

教务处

设备处

出台《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和优化实验室建设工作。

教务处

设备处

继续推进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三江学院—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完成协议约定任务。

教务处

设备处

更新与新增大学生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以及行业(产业)合作教育项目不少于20个。

教务处

继续做好毕业设计(论文)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争取2017年省优毕业设计(论文)获奖等级取得提升、获奖数量不低于5项。

教务处

做好电子学院与恩智浦的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以及计算机学院与中软国际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外实践基地项目的建设工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人才培养过程。

教务处

深化智能家居培训项目、中科三江软件工程师学院教改试点项目、首个“引企入校”-“南京汤姆马克餐饮品牌设计机构”项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引企入校、引产入教,推动“行业产业学院”的建立和建设工作。

教务处

双创教育

推进创业学院的建设工作。

教务处

做好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的承办工作,提高我校大学生参与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积极性,营造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提升我校创新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学校知名度。

教务处

获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不少于12项,获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不少于35项。

教务处

获省级及以上学生学科竞赛奖项不少于132项(不少于2016年)。

教务处

继续宣传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保障和激励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置换课程实施办法》等政策和制度,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

教务处

继续组织“创客沙龙”、“创新创业培训”等学习、交流、分享活动,培育校园创客文化;继续做好2017GYB培训课程的报名与组织工作,争取培训及获得证书人数不少于1000

教务处

编印《三江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教务处

定期举办“导师下午茶”、“师生研讨会”等活动不少于10场,为大创和学科竞赛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教务处

建立首个由学生自主管理运行的双创交流沙龙平台,承接校内外各类交流活动,发布校内外双创需求以及就业招聘信息。

教务处

教学改革与教师获奖

遴选部分课程突出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突出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教务处

做好在研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的过程管理工作,完成20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的结项工作。

教务处

新立项建设25项校级教改项目。

教务处

全力组织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全年教师获各类省级教学奖励不少于5项。

教务处

质量管理

制定三江学院审核评估评建方案。

发规处

组织开展二级单位教学工作自查自建。

发规处

编制《三江学院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发规处

制定《三江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发规处

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项评估。

发规处

开展课程教学大纲专项评估。

发规处

开展核心课程师资队伍专项评估。

发规处

开展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质量普查。

发规处

开展试卷、毕业论文专项检查。

发规处

组织开展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专项评估

发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