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发布时间: 2010-12-28     发布人: 章柏平     访问次数: 567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魏小安
       11月25,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的减排目标,责任重大。看起来,我们将加速进入低碳生活社会。
       北方今年降雪格外频繁,入冬以来,已经下了3场大雪。从现实生活感受,大雪清洁了空气,增加了水分,增添了景致,很好。但从长远来看,焉知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表征,不是碳排放过量的产物?
        碳,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时髦的概念。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简称,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现在全球每年排放500亿吨,平均每人排放8吨,美国大约排放25吨,中国的排放量是其四分之一。各国达成的总体目标是2050年降到200亿吨,届时90亿人口,年人均2吨。碳,亦指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工业化时代前为285ppm二氧化碳当量,现在已超过435ppm,极限是500ppm,理想是350ppm。由碳而引发的是一系列行为。碳机制,国际清洁发展机制。碳责任,2005年《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个国家的责任,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承担必要而有区别的责任。碳足迹,测量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成本,目前每吨30美元。碳交易,由于减排成本的不同而形成的碳排放配额的交易行为,欧洲和美国已经建立了形成规模的碳交易所。碳债务,由于排放过量形成的环境负担。碳货币,有可能替代美元形成世界交易的手段。
       什么是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节能减排,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看起来是矛盾的,但由于低碳经济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自然会创造碳财富,产生碳富翁。碳排放,是工业化的产物。中国总体而言,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所以也成为世界碳排放大国。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的过分要求,显然是不公平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减少责任。低碳,是后工业化的要求,这就要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是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的优势充分突显,也会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长期重大机遇。首先,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其次,多年的实践证明,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会促进环境的改善,这就有助于承担我们的碳责任,减少碳债务。道理很简单,因为旅游卖的就是环境和文化,因此保护环境、挖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并由此形成了深层次的利益机制。通过发展旅游,促进环境的保护,进一步促进环境的提升和改善,从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再次,会形成新型碳机制,即通过旅游发展,对其他产业产生良性替代,形成产业补偿,从而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比如,有很多地方原来砍树炸山,因为老百姓没有其他收入渠道。但是,随着旅游发展,大家种树、环保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原来只知炸石头,现在发现石头是宝贝,所以现在对石头的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深度,由于发展旅游,已经形成一个产业。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可见旅游不仅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而且可以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和亮点。
同时,中国旅游发展已经奠定了比较好的低碳发展基础。继1999年之后,今年是第二个生态旅游主题年。10年间,开发绿色旅游资源,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开展绿色旅游经营,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为行业和市场的共识。绿色饭店体系化的运作,成为其中的亮点。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现在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在交通和饭店方面,能源消耗仍然突出。尤其是奢华之风,助长了碳排放。二是在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注重硬开发,忽视软开发,把旅游模式等同于工业开发模式。三是技术含量较低,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严重不足,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碳排放。四是旅游消费中的浪费现象普遍,比如温泉的使用、食品的浪费,不仅提高了消费成本,也增加了排污工作量。
       为此,发展低碳旅游,培育低碳生活,应当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其中包括3个重点。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二是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软开发方面,应当把环境作为旅游大产品建设,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良好的自然环境。其中,一是山清水秀,柳绿花红,空气清新。要做到这一步很难,但这是必须追求的目标。二是清洁卫生,一些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至少要达到干干净净。第二是友善的社会环境。要让旅游者感到友善,觉得有吸引力,至少是不害怕。培育一个友善的社会环境也是政府要下大力气才能做到的事情。第三是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一个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传统文化的积淀,靠建筑语言的表现,靠鲜活的生活气息,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所以,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求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个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对我们是更深层次的考验,考验的就是我们的文化素质,考验的就是自己的审美趣味。
        因此,必须加强对低碳旅游的研究,不仅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也涉及旅游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比如,旅游的碳排放情况如何,碳机制怎样形成、在各类产业中的碳成本比较、在产业替代中的功能、在国际竞争中的力量等都是新题目。按照碳成本来说,如果旅游一年减排1亿吨,就是创造30亿美元的财富。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如果我们不重视,不努力,我们就没有未来的发展,而只有灾难。(摘自11月30日《中国旅游报》)
 
低碳旅游——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避免所谓旅游资源、对象和过程的争议。它注重目标,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了全过程,它的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三赢”或者多赢。
        低碳经济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它涉及旅游的3个主要方面——食、住、行。要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在旅游过程中进行节能和减少CO2排放。
(一)饮食节能
        由人类食品结构变化导致的CO2排放增加也是非常巨大的。人类在食物链中,并非处于最高端,属于杂食。可是随着近代人类盲目提升在食物链上的占位,食谱过多偏向动物食品,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人普遍的身体超重和肥胖,伴随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提升;另一方面也使渔肉产业迅速发展。2006年,世界肉类总产量已达2.76×108t,渔业产量为1.4×108t。估计生产每千克牛肉,需排放346kg当量的CO2温室气体。通过旅游调整人们的饮食结构,既有利于人的健康,也有助于CO2减排。
(二)建筑节能
        我国建筑及居民生活用能量很大,2004年我国城乡民用建筑面积约为400×108m2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20.7%。数据显示,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农村生活用煤1.6×108标煤/年,占我国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占全国电耗的27-29%。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6%,约新增110×108m2以上需采暖的民用建筑,2020年比2004年可能需增加2.5×108t标煤,5.800×108-6.300×108kW·h用电。旅游建筑节能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可以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等多种手段。
(三)交通节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用能迅速增加,已在总能量需求中占30%的比例。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节能空间很大。当前在汽车交通中其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汽油所含化学能在汽车汽缸中燃烧,经机械传动损失,达到车轮部分约为原含能量的13%,车轮与地面摩擦能耗约占50%,余下的50%用于加速车身部分约占95%,用于加速乘客的部分大致只占4-6%,所以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0.3-0.5%。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旅游节能交通大有可为。
 
发展低碳旅游经济 呼吁国家设立低碳旅游示范区
      按碳成本来说,如果旅游一年减排1亿吨,就是创造30亿美元的财富。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朱树豪表示,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今年“两会”,朱树豪递交提案,呼吁国家认真考虑设立低碳旅游示范区、发展低碳旅游经济。


                                                                                       尽快制定低碳旅游行业标准
       朱树豪表示,低碳旅游在国际上已有很好的经验。欧美发达国家在建设低碳旅游景区方面首先进行了法律支持与规范,比如法国对乡村旅游管理就要求取得资格证书。

       出行要乘坐交通工具,入住通常水电消耗惊人,观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旅游业是绿色产业,但是碳排放水平并不算低。朱树豪建议由国家环保部、国家旅游局牵头,尽快制定低碳旅游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指导标准。

       低碳旅游的行业指导标准内容很丰富,比如对景区碳排放量、垃圾处理量、低碳公共交通方式等制定严格标准,特别是在星级酒店和A级景区的评定标准中,突出增加和细化对各项设施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执行、测评和检验。朱树豪还建议对低碳旅游景区进行认证,符合标准的颁发证书。

                    
                                                                     逐步设立低碳旅游示范区
       朱树豪表示,虽然国内很多景区和旅游服务机构在减排的方向上做出了许多自发尝试,但从国家层面需要建立一些范围相对较大的低碳旅游示范区,在建筑、环境、餐饮、交通、游乐项目各方面做出表率,制定分阶段、有目标、高标准的节能减碳实施方案。

       首先在开发中,主管部门要严格监督,减少垃圾排放;其次在经营中,制定严格的低碳指标,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水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再者在管理中,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优先发展针对“低碳旅游”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如建设专门的旅游自行车通道和方便的自行车租赁存取点,针对部分不必要或大功率的游乐设施进行限制。

 
                                                                                           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文化
       朱树豪在提案中写道,大家现在出门旅游,很少考虑碳排放的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积极宣传、倡导低碳旅游文化,从而影响大家的行为和选择。比如说,可以把旅游活动的碳排放情况告诉公众,让大家知道,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碳排放会有什么区别,住酒店把冷气调高一度,能减少多少碳排放。只要游客了解了这些情况,大家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还比如在旅游产品的设计推广时,加大城市周边游的推广力度,让大家更多地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周边休闲度假,而并不总是长途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