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60讲顺利举办——南大童岭教授作“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风气”的通识讲座

发布者:王蔷馨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次数:503


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非专业性、非功利性和面向所有人的教育,是我校落实“三教融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

63日晚,我校邀请南京大学童岭教授作“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风气”的通识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詹悦兰主持。詹院长介绍,童岭老师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高研院兼职研究员。兼任早期中国史研究会(EMCH)会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学术委员、“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主编,获得过国家级人才称号。研究方向为六朝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文学、中国中古经学史、古代东亚史、五胡十六国及北朝文化史专题、域外汉籍研究、旧钞本研究和《文选》学。



本次讲座将唐代的科举与唐代的文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或沟通,掇拾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做综合的考察,来研究唐代士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探析唐代社会的时代风貌和文化习俗。童老师围绕“隋唐文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到科举;唐代进士考试的诸面相;科举视野下的诗歌黄金时代;唐代社会与科举士子”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精彩纷呈!


一、隋唐文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到科举


讲座伊始,童教授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唐代的研究引入话题,隋唐政府表明态度,“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进而取消刺史的地方官员任命权,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正如《剑桥中国隋唐史》云,“集中人才的需要形成了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它是实行到1905年的帝国选拔制度的先驱


二、唐代进士考试的诸面相


唐代设科取士、唐代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清代学者亦称“大约终唐世为常选之最盛者,不过明经、进士两科而已”。因而,应进士科是唐代文士想要超越六朝以来的门阀贵族、超越自身阶层的最佳途径,进士科也成为了碾压各科的“鄙视链顶端”,知识人的梦寐以求。


三、科举视野下的诗歌黄金时代


童老师介绍,由于进士科的考试难度大,考中之后的前途待遇要比其他科目好很多,所以唐朝的读书人自然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也要考上进士。另外,进士科的考试内容是诗赋,所以唐朝人读书时自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写诗上。读书人都花力气学习写诗,在庞大的人数基础上,大诗人出现的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因此唐朝的科举制下,产生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


四、唐代社会与科举士子


唐代的《寄贺杜荀鹤及第》《喜王起侍郎放榜》《及第后寄长安故人》《登科后》等诗记载了“赶考人”进士及第后的得意之情!进士及第后的活动之曲江晏,曲江最繁华的是春天,新及第进士的宴会更是曲江宴的重头戏,极尽豪华奢靡,在唐人看来几乎如同仙境。唐代进士科举制度产生过大量有气节、有学问、有贡献的重要人物, 这是不争的事实。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表》中举例了十几位有志之士,称“皆国家之存亡安危治乱者也”。


我校“三江通识大讲堂”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牵头,校团委、校图书馆、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二级学院等通力合作,希望通过强调通识教育,培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社会,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相契合的应用型人才。


通讯:李财智、王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