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办高校云上开展专题研讨:形成思政课机制建设四个共识

来源: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作者:曾学龙 张婉玉  发布时间:2020-07-11  查看次数:10

710日上午,由广东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广东民办高校思政课机制建设推进专题研讨会在腾讯会议平台上顺利召开。全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研究会会长、三江学院副校长王小锡教授以及广东21所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部的领导、老师40人出席研讨会,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思政部主任曾学龙教授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他首先转达了教育厅思政处领导和学校党委书记陈道华同志的问候,对全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研究会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热烈欢迎各校领导和专家的与会指导!

本次研讨会的重点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民办高校思政课机制协同创新”为主题,重点交流探讨民办高校思政课机制建设的探索与经验、最新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推进措施,希望通过研讨推进民办高校思政课机制建设中的难点与痛点问题得到解决。与会专家围绕广东民办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部门硬件条件、经费配备、学校领导董事会的支持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形成了民办高校在思政课机制建设上的四个共识。

共识一:“不管公办民办,都是党办”

广东白云学院马院院长郭华鸿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民办高校决策层的政治站位逐步提高,意识到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是党办的学校,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广东培正学院马院院长邓奎伟也认为,正因为学校决策层有这种认识,学校才舍得投入,才能真正把党建与思政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建设,也才能建立起齐抓共管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机制和思政课教师的激励保障机制。近年来,白云学院、培正学院、广州工商学院每年拿出上十万元建设思政课重点学科或精品课程,广州工商学院和广州华立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还设立了教学名师工作室,白云学院设立了“双带头人”工作室,每年拨出10万元进行建设。

共识二:“有为才有位”

广州工商学院马院院长张辉教授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思政部主任曾学龙教授都从本校的角度谈到,打铁先要自身硬,要真正强化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机制,让学校决策层真正重视思政课建设,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让学校各个方面看到思政课的价值。广州工商学院近年来既抓师资队伍的数量建设又抓内涵建设,先后拿到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多个青年教师参加省教学竞赛获奖,有的进入决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思政部通过“聚、激、带、导、督”的思想工作五字法,调动了思政课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从零起步,先后获得40多个省部级课题,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科研经费突破百万,还获得60多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成为本校实力最强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广东民办高校思政课队伍的一支劲旅。

共识三:“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创新思政课教学”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兼马院院长刘苍劲教授、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谭德礼教授、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思政部付水英主任广州华夏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赵玲主任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马院常务副院长廖良初教授等在发言中都强调,民办高校体制独特、生源独特,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实际创新思政课教学。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行“三化”教改,破解思政课“枯燥”难题。一是注重问题导向,实施专题化教学;二是凸显自主参与,实施项目化教学;三是引进“互联网”思维,开展网络化教学。广州华夏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从化地区的扶贫工作,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的表彰。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社会服务闯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路。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创新紧密结合,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思政部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独立开设“大学生哲学素养”课,学校党委书记亲自上课。结合疫情防控,该校把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组织师生开展以“家国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汇集成册后在中国国际诗书画印出版社出版。

共识四:“善借“东风”来推进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机制建设”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马院院长吕志教授、广东东软学院马院院长杨志平教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思政部主任黄汉昌以及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院院长助理王敏等与会专家认为,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建设既要善于借助上级政策的“东风”,又要善于借助民办高校自身机制灵活的“东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马院院长叶润平教授认为,民办高校讲求实际注重效益的做法值得借鉴,马院的建设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都应发挥这种优势。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思政部借助学校升本的“东风”,抓住思政评估和学校在职称晋升上推出的政策,在三年内选送出6位思政课教师做访问学者或考博,5位中青年教师成功晋升副教授,有力地促进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广州商学院是广东高校第一个实现1350配齐思政课教师的高校,该校马院院长李洪君教授介绍了借助学校评估“东风”引进人才的八个举措:尚方宝剑、广泛宣传、做好方案、错峰引才、错位引智、情感关怀、环境感召、待遇吸引,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兴趣。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思政部抓住学校提供的政策,通过“正确导向、内培外引”,形成了留住人的机制,稳定了本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全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研究会会长、三江学院副校长王小锡教授对本次会议给予“非常成功,意义非凡”的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会议是推进全国民办高校乃至公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进程的重要会议,各个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思政课程建设经验的系统性介绍,不亚于985211高校的思政课建设。不管是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还是马克思主义课程建设等各方面,各高校特色明显、影响深远,有很多值得全国民办高校乃至公办高校学习的做法。会上,王小锡教授还就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机制建设提出了要处理的五个关系,即思政课主渠道与全员德育、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自身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关系,强调马院与思政课的建设要靠自身努力,又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自身体制的灵活性,要增强队伍建设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不断展示自身的实力。

(通讯员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曾学龙 张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