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其前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2001年,阳光学院成立思政教研室,挂靠于人文社会科学系,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11年,在原思政教研室的基础上,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从人文社科系分离出来,属学校独立二级机构。2017年5月,在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和国学教研工作。2018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各相关部门和院系的配合下,组织申报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获批,成为福建省民办高校唯一的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得到了由省教育厅提供的50万元建设经费扶持。
学院现配置名誉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助理各一名。下设6个教研室和3个研究机构,6个教研室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和国学教研室;3个研究机构分别是国学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和大学生德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国学教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的教学任务主要有高校本科阶段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以及面向全校开设的国学教育课程:“阳明心学”、“船政文化”、“论语导读”、“孟子智慧”、“国学与人生”、“国学与心理”等。
学院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机构,学院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二级学科内涵和规范要求,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育硕士点,并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阳光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马克思主义”列为重点建设学科,将原来的思政教研室拓展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和形势、政策教研室,增设国学教研室。成立国学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和大学生德育研究所。
学院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三个方向组建研究团队,每个团队由一个学科带头人来领导。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政治伦理学研究”项目,获得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2018年度重大项目立项(FJ2018ZTZ001),“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获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立项。
学校不断加大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8年引进4名博士,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开展学术交流,进行科学研究,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院现有教师35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17人。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有18人,占比54.3%;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8人,占比22.9%。教师中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一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一人。学院教师总人数与在校生总人数之比符合师生比1︰350的标准。
学校和学院一直注重把政治标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聘、考核的首要标准,因此学院教师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工作踏实,学术作风端正,认真做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
二、院长介绍
李向军,男,1957年8月生,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中国救灾史、中国人口史及中国当代社会问题。在《光明日报》撰写大量社论、评论、理论文章及新闻作品,主要学术著作有《清代荒政研究》、《中国救灾史》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