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在广科大结出丰硕成果

来源: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作者:曾学龙 陈哲  发布时间:2021-05-20  查看次数:10


根据共青团广东省委近日公布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入审作品名单和拟授三等奖作品名单,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上报的24项作品中有3个作品入围决赛,11个作品入围三等奖获奖名单。其中,五位思政课青年教师首次指导学生完成的三个课外科技作品成功入围。这是该校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结出的丰硕成果。

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是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视为一个由实践项目构成的系统,通过项目化运作及政团学企的协同育人,形成大思政的格局,进而促进高职学生出成果出人才。

该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要通过三个路径实施。一是依托德育项目,用中国精神铸魂。德育项目是指配合思政课理论教学渗透中国精神教育的实践项目。按照认知规律,可分为感知实践、明理实践、认同实践以及践行实践等四类12个项目。每个德育项目要求主题鲜明,贯穿一种中国精神的教育,形成用爱国精神、改革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等为一体中国精神铸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依托创新项目,用基本技能强基。创新项目是指依托专业开展的科技创新与创业项目。实施中要求思政课教师主动与专业老师协同,凡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均列入思政实践计划,同时在创新实践中强化信真理、靠实干的基本信念、确立报国为民的基本态度和法治与德治结合的基本意识,增强上进心、责任心、荣辱心、关爱心、感恩心等五种基本德性素养和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三是依托践行项目,用服务实践化行。服务实践是指思政课实践教学服务师生、服务政府、企业、社区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践行项目则是将精神转化为行动的实践项目。在校内,各种日常行为表现都可纳入践行项目;在校外则组织学生参与政府部门直接委托的调研项目或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实践平台与条件的项目。通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马院出版了3本专著,为佛山市民政局、广州盛佳贸易有限公司及萝岗区金峰社区等单位完成了9个调研咨询报告,指导学生完成了14个创新项目,发表4篇论文,还为广州市黄埔区、荔湾区、白云区的社区及乡村开展理论宣讲40多场,听众达10000多人,发挥了思政课教师为政府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的作用。

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在该校已经连续实施多年,形成了“知行合一、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解决了思政课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问题,并先后在省内外30多所高校推广使用,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近三年,该校共有380项学生创新成果获得全国和省的奖励。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调研成果《江门恩平市精准扶贫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获得2020年全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联盟精准扶贫调研成果三等奖。

通过服务项目的实践参与,不仅让师生了解了国情,增强了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还促进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成长。教学上两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比赛一、二等奖;科研上,马院先后获得教育部和省厅级课题45项,经费达到140多万,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还有6位中青年教师晋升副教授,4位青年教师考取在职攻读博士。经专家评审,该项成果获得2021年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推荐参加省赛。

供稿: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曾学龙 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