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地图》一举解决了《水浒》两大难题 ——《水浒地图》序

发布者:地研院发布时间:2017-11-30浏览次数:7250

《水浒地图》一举解决了《水浒》两大难题 ——《水浒地图》序

陈辽(已逝)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江苏南京 210013)

      《水浒》是怎样成书的?《水浒》的作者是谁?一直是《水浒》研究界争议不休的两大难题,谁也说服不了谁。今有历史地理学家许盘清先生用电脑绘制《水浒地图》,发现整部《水浒》中,平方腊这十一回的地理知识最好,错误率仅有23%;其次是征辽,错误率为30%;再其次是《水浒》中的前七十回,错误率为60%;最次是征王庆和田虎,错误率达 75%以上,而征王庆这几回的地理概念非常混乱,根本画不了地图。具体情况如下:

      许盘清先生以《水浒》中的地名与地理工具书《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详细比对,证明平方腊这十一回中的二十八个州名全部正确无误;平方腊中提到的五府(应天府、大名府、彰德府、中山府、保定府)、二郡(横海郡、毗陵郡)、六军(武胜军、太平军、宁海军、淮安军、盖天军、镇江军)、二十六个县,五个府中四个府是对的,仅仅是彰德府错用了时代;横海郡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设立过“横海郡”,但曾设立过“横海军”;六“军”用得全对;二十六个县中,二十五个县用得全对,只有太仓县有问题。明初是太仓卫,1497年为州,1912年才置太仓县。北宋时没有太仓县,但地理位置是对的。可以说明“平方腊”十一回的作者对北宋的地理概念是清楚的。《杭州师院学报》1985 年第二期发表文章《<水浒>与杭州》,认为《水浒》作者熟悉杭州的地理与风俗。《水浒地图》作者许盘清先生经用电脑画成地图后,指出《水浒》写到的杭州十一座城门,十座城门是对的,而赭山门却不存在;《水浒》提到的杭州寺院、西湖、钱塘江、滩、浦、塘、桥、港、村、镇与山,除西溪山、桃源岭及唐家瓦在《读史方舆纪要》和《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没有记载外,其余用得都对。因此,可以肯定,《水浒》“平方腊”十一回的作者基本熟悉杭州的地理与风俗,但仍有二十一个地名找不到历史依据。总的来说,“平方腊”十一回的作者对苏州、杭州一带的地理知识是清楚和基本正确的。宋江征辽国八回中的地理错误率比“平方腊”要高,但还没有达到离谱的程度。

      相反,《水浒》前七十回的地理知识错误,却常常使稍有地理知识的人感到不可理解。如宋江被发配江州,从郓城到江州,往南走,“三个人上路行了一日”,宋江却对两个押送他的公人说:“我们今日此去,正从梁山泊边过。”(第36回)其实,梁山泊在郓城东北一百多里,向南走了一日后,怎么也不会“从梁山泊边过”;再如史进家住华阴县史家庄,他要去延安找师傅王进,应当北上,但他却错误地向西去了千余里的甘肃渭州。(第3回)鲁智深离开山西五台山文殊院,去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本该南下,却往东南去了山东青州附近的桃花庄。(第5回)武松离开河北沧州柴进家,去故乡山东清河看望他的哥哥,却越过清河东边,继续南下两百多里来到阳谷(第三十六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七十回本的《水浒》作者竟是一个并无地理概念的人。在前七十回《水浒》中,地理错误率高达60%。

      至于《水浒》中征田虎、王庆的二十回,特别是征王庆的那八回,作者的地理概念极其混乱,以致许盘清先生无法画出地图。这样,就来了问题:为什么《水浒》前七十回,作者如此缺少地理常识;而征辽、平方腊部分,作者的地理概念很清楚;征田虎、王庆部分地理概念却又十分混乱;《水浒》的成书过程究竟如何?《水浒》的作者是一人还是几人?《水浒》这两大难题的产生来自《水浒》文本,其解决也恰恰在《水浒》文本自身。

      我们从《水浒》文本自身先来解决第一个难题:《水浒》的成书过程。

      《东都事略》中载有侍郎《侯蒙传》,有书一篇,陈制贼之计:“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或可平东南之乱。”(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率36人造反,侯蒙建议“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这是宋江造反,受招安、讨方腊故事的由来。明代郎瑛更在《七修类稿》里写出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大宋宣和遗事》里也写到了宋江三十六人,卢俊义作李俊义,杨雄作王雄,关胜作关必胜,并有花石纲等事,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认为,“皆似是《水浒》事本,倘出《水浒》后,必不更创新名。”以《大宋宣和遗事》为开端,民间艺人说宋江三十六人故事的话本颇多。仅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即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许多演说三十六人英雄故事的话本。其后,有人将这些话本编辑、连缀、加工、再创造,成《水浒传》一百回。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称:“钱唐罗贯中,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机巧甚详。坏人心术,其子孙三代俱哑。”明郎瑛《七修类稿》则谓《宋江》乃施耐庵编。“昨见《点鬼簿》载宋江传记之名,则亦有本,因而编成,故曰编。”即田汝成以为《水浒传》是钱唐罗贯中所编辑;郎瑛以为《宋江》(《水浒》)乃施耐庵编。新中国成立后,严敦易教授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应该题作“传施耐庵罗贯中编辑”,赵景深教授同意这个建议。《水浒传》有四种古本:1.旧本罗贯中《水浒传》二十卷(《也是园书目》十);2《.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百川书志》);3.都察院刊本《水浒传》(《古今书刻》上);4. 郭勋刊本《水浒传》(《宝文堂书目》)。但是,这四种古本都已佚失,我们一种也看不到了;据赵景深教授的考证,这四个古本《水浒》都是词话。“文征明是正德、嘉靖间人,钱希言是隆庆、万历间人,他们都曾听到过弹唱的《水浒传词话》。钱氏且见过词话本的《水浒》,足证明代中晚叶还有《水浒传词话》普遍地流传着。”(《中国小说丛考》,赵景深著,齐鲁出版社1980 年 10 月出版,第 151 页)嘉靖本的《水浒传》犹存词话的风格,但嘉靖本以后,新安刻《水浒传》百回本、容与堂本、芥子园本、钟伯敬本的《忠义水浒传》都与此大同小异,它们已不是词话本,而是散本。散本又有几种,一为一百回本,二为一百二十回本,三为一百十五回本,四为一百二十四回本。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是硬插进去的,又不敢更动原来的故事,“于是一百零八个好汉,征田虎王庆,像奇迹似的,一个好汉也没有死;但方腊一役,却损失了三分之二。可是打仗不死人又不像话,于是就叫新招来的降将如马灵、乔道清这些人去死,这个漏洞让我们知道最初的《水浒传》是没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的。”(赵著第153页)

      新中国成立后,曾对《水浒传》的作者做过调查。学术界大多数倾向于《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经过考证,我认为罗贯中的年龄大于施耐庵。但他俩都是下层文人,很有可能是“书会才人”,因此他俩创作的古本《水浒传》即《水浒传词话》一百回中前七十回地理概念有很多差错,并不奇怪。许盘清先生的《水浒地图》七十回中的地理差错,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施耐庵去过浙江,传说中他还做过元末起义领袖张士诚的下属,所以他对苏州、杭州、江浙交界一带的地理比较熟悉,《水浒地图》中的“平方腊”部分,地理错误最少。而征田虎、王庆是后人,即由出版《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的书商雇人硬插进去的。所雇的人地理知识很差,所以征田虎、王庆,尤其是征王庆的部分,地理差错特别多。

      至是,我们可对《水浒》的成书过程及《水浒》作者两大问题,因《水浒地图》的出版,而取得如下认知:

      《水浒》由最初的宋江三十六人词话本而演进为百回本的《水浒传词话》,散本《水浒传》。再往后,被书商硬插进征田虎、王庆故事的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

回本。

      《水浒》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施耐庵是百回本《水浒传词话》的定稿者;因民间艺人地理知识较差,所以七十回本以前的地理概念较混乱。宋江征辽,只攻霸州府;平方腊,这些作者熟悉的地方,所以地理错误较少。郭勋刻本《水浒传》百回本是《水浒传》散本的祖本;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的《水浒传》,其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则为书商雇人所加。

      许盘清先生的《水浒地图》充分证明了上述认知的正确性。《水浒地图》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这里!


收稿日期:2015-06-30

作者简介:陈辽(1931-),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三

国演义》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帖。研究方向:华文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