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展】:一方石印一片真情——把廉洁文化入书入画入印的大学生

发布日期:2016-05-17浏览次数:34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又是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理念的载体,不但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而且能训练脑、手、眼的精密配合,对保持大脑的思维能力,缓解脑功能的退化,都很有帮助。
    随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出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以及当前全党正开展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等大的背景,三江学院纪委又组织了新一年的廉洁文化作品的征稿活动。
    在众多作品中,三江学院书画协会的李乾同学所创作的《廉洁文化系列篆刻及书画作品》脱颖而出。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包含篆刻、书法、国画。他的书法刚劲有力,篆刻手工精细,让老师及同学尤为惊叹。


心路历程

    李乾,三江学院商学院13级的一名学生,来自南通市海安县。是墨林书画篆刻工作室的创始人,在校期间曾担任三江书画社的社长。7岁那年,他被父亲领进一位先生家,先生姓王名夏华,字舟一,是县城颇负盛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跟着这位王先生,李乾开始他的学书生涯。此后,在学校,县、省乃至全国举办的大大小小的书画比赛中,李乾都获得好成绩。
    十九岁,李乾考进南京三江学院,离乡来到古城金陵,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文化底蕴令他感到无比惊讶。他游历南京的各处景点,爱看各处景点的牌匾、楹联,从中汲取一些对他有用的元素,尝试融入他的创作之中。

成长脚印

  

    刚入学的李乾就加入了学校的书画社。成绩突出的他,大二时便成为了书画社的社长,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从这个时候,他开始爱上了篆刻。
    学院开设的大学书法课让他有幸结识了龚洪林老师,在龚老师的指导下,李乾的书法篆刻技法得到很快的提升。谈及他对自己的书画作品的理解时,他笑言“我现在只是个书画篆刻领域的小学生,很多方面还都不是很成熟,我现在只是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得再精彩些。”

艺海拾贝

  

    在校纪委老师的建议下,他创作《廉洁文化系列篆刻及书画作品》的冲动与劲头随之而来。在李乾看来,通过书画作品来传播这种文化,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收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人们的思想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洗涤。
    李乾创作的廉洁文化作品系列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篆刻》,在这件作品中,他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与篆刻相融合,八方印三十二个字,完美地诠释出自律准则的精华所在。
    廉政文化是新形势下一种新型的先进文化,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应该具有更大的、特殊的教化作用。“我的角色只是创作者,在创作时凭借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将廉洁口号注入新的活力,让其成为大家喜爱并愿意去关注的艺术形式。”李乾这样跟记者说。
继第一件篆刻作品之后,李乾又先后将廉洁自律准则入书入画。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对于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中国来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和平崛起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时代赋予廉政文化建设的崭新意义。
一人创作,多人受益。这是李乾乐于看到和希望的。现在的他,正积极与学校宣传部门和纪检部门联系,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在学校展览、校园媒体等平台得到广泛传播,让尽可能多的人学廉洁、倡廉洁,让廉洁清风成为校园新风尚。
寄语感言
   “走心”是李乾经常挂在嘴边的字眼,他认为走不走心对于艺术意义重大,那些拿笔就写拿刀就刻的失败之作往往来源于不走心。而走心的作品则截然不同,“它是一个或一群青年内心的世界与梦想。”此处,艺术的界限被模糊,它更多的像是一场对自我的探寻与辨析,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外界现实的碰撞所迸发出来的火花,使其作品更具人文气息。这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无形中摄入的观点都会使一个人的思想成熟,有所启发。
    以石言志,表达了李乾对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一种关注和思考。在当今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李乾把书、画、印成为了一种心灵返朴时期的需要,他和书画、篆刻的约会,一直进行中。(文  孙培华  顾年锁   图  顾年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