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佳绩!三江学子荣获国赛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3-10-02浏览次数:10

7月24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圆满落幕。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张永灿、李文昌、周幸龙3名同学组成上升沿车队,在花怀海老师、王枢华老师的倾力指导下,与77所高校357支队伍同台竞技,获得华东赛区声音信标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8月19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举行,张永灿、李文昌、周幸龙三位同学再创佳绩,上升沿队获得国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探索性工程实践类赛事。

这项比赛需要参赛选手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分析、设计、开发并研究智能汽车的机械结构、电子线路、运动控制以及开发与调试工具等问题,所以其难度和对专业知识要求都相对较高。

为了更好地科普这项比赛,三位同学以他们的视角向小江简单地介绍了该比赛项目的主要内容:“其实我们的比赛内容很简单。就是给出一个声源,但这个声源的具体角度我们是不知道的,需要通过我们的小车来计算出这个声音的角度、声音的方位。然后小车到达那个声源的位置,把声源灭掉。这个时候,还会有其他的声源继续循环,每一次我们的车都要到达新的声源的位置。”


在这里,梦的种子悄然生花


三位同学和小江分享了自己加入三江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契机。

队长张永灿表示自己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三江官网上看到学校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招新,通过该渠道可以参加丰富的专业竞赛,便十分心动,报名加入了实验室。

而周幸龙和李文昌加入实验室的时间要更早一些,两人也是注意到校园墙上发的招新海报,被学长学姐所做的设计开发成品吸引到,并且该实验室分属于电子学院,与自身所学专业关系比较大,想多多学习一些更专业性的技能来提高自己。

谈及组队,周幸龙告诉小江:“智能车声音性标组是我们实验室的一个传统比赛项目。我们三个人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智能车声音性标组这个项目比较了解,并且顺利通过了层层筛选,所以老师选出我们三个人来参加今年的比赛。”


作为临时组合的全新队伍,需要克服的困难不可避免,然而“上升沿”的队名却展现了三位三江学子的自信与奋斗精神。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队名时,队长张永灿表示是他提出的建议。专业名词“上升沿”在数字电路中是指电平从低电平(数字“0”)变为高电平(数字“1”)的那一瞬间。

张永灿说:“我是想到了我们学校上一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在七年之前,我想就在今年我们也要跳变一次,再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所以就取名叫‘上升沿’了。”

使用着这个充满美好寓意的队名,正是“上升沿”三位队员伴随汗水和无数心血的再一次跳变,为三江带来了一份闪闪发光的荣誉!

荆棘丛生,唯有砥砺前行


在筹备比赛的日子里,有很多的艰辛与不易,最开始的组建队伍就是第一道难关。

三位同学在实验室中相识相知,在比赛意向上志同道合,促成了这个小队的建成,但在一开始,大家虽然有一样的目标,但在意见上却还是会有不合之处,所以在前期磨合的时候就有比较多的争辩。

但这些争辩却没有破坏他们的感情,却让他们在一次次的磨合和碰撞中愈发默契。在磨合和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默契不断提高,他们的感情不断升温。

相处中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让他们非常难忘,或许只是三人共同出门调试车辆,或许只是一起打车出门,或许只是突遇暴雨共同躲雨,这些事情虽小,但只要是三个人一起去做,就成为了他们最难忘的事。

看尽繁花的路途总是荆棘丛生,不屈的挑战不可须臾或缺。在准备比赛期间,三位队员都付出了很多。队员们表示这个项目运用的应用信号处理的知识比较多,例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另外还包括一些硬件,比如模电、数电,还有一些基础知识等等。

三位队员对于这些内容还是有些陌生、不理解的地方,因此在比赛之前通过实验去深入了解。张永灿表示,学习这些就像啃骨头一样,一点一点地给啃下每个知识点、每个内容,一点一点搞懂。不会的再去请教老师或是问以前的学长、查资料。

“只要能想到的途径,我们都想,都会去做。这些东西它没有现成的,因为比赛每一年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说传承下去的内容,其实都会更新换代,都是要靠自己的。”


他们从小白到最后拿到国奖,靠的是一开始就定下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们意识到自己本身知识储备的欠缺,在筹备时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也经历了很多的失败,但是从不放低对自己的要求,稳扎稳打,才有了最后的成绩。


合力攻坚,众心成城


三人共同协作,信任磨合的默契造就了收获的果实。

团队分工上,张永灿主要负责软件的编写还有一部分的硬件调试;李文昌主要负责车辆的实地调试;周幸龙主要负责收集比赛的注意事项以及资料的汇总和技术报告与文档的整理。

一开始,他们也会因为一些观点的不同而激烈争论,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一同进行讨论分析,遇到难以说服对方的时候就对方案进行验证来选择更好的方案进行比赛,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赢得比赛。

成功的道路上并不只是坦途。数字信号处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从零到一的学习过程中,学不会,想放弃的念头常常在他们心头浮现,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从没有选择放弃,日积月累地钻研下去一点点克服,一点点解决,等回过头来时,发觉之前的一切困难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般散去,迎来的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

略显可惜的是,这次比赛是他们三人最后一次一起参加比赛,马上大四的他们现在面临着对未来方向的判断与选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张永灿同学准备考公务员,李文昌和周幸龙同学准备考研。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只是阻挡他们再次并肩成为竞赛队友,但没有磨灭他们的情谊,备赛期间这些相处的时间,却让他们成为了彼此重要的朋友,即使未来不再一起参加比赛,他们的感情却不会因此变淡。


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成长


其实在一开始准备比赛时,三人的目标和心境各不相同。周幸龙此前已经参加过一次比赛,但只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今年再次参加,他希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弥补去年的遗憾;李文昌一开始就抱着获得奖项的目标去参加,为自己大学生活里的比赛经历再添一瓦;队长张永灿最为不一样,由于其他知识的欠缺,他希望能以赛促学,进行一定的弥补。

三人在合作中探索前行,对于比赛也有了新的感悟,摸索着如何一点点将项目完成落地,在知识与实践技能与日俱进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愿景与目标。

“我想让三江学院的名字出现在全国总决赛的大屏幕上。我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三江学院。”从自身的拼搏到为学校争取荣誉,三人在比赛中体悟到了比赛的精神,不只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学校而战,“开拓创新”的校训始终鼓舞着他们,也鼓舞着每一个三江学子。


从比赛中学习再反馈到实践中,是上升沿队伍一直坚持的理念。这次比赛所使用的处理器是专用在汽车上的单片机,他们一开始对于这款单片机并不了解,但单片机与汽车电子行业有着强相关性,从无到有的技能提升让他们对汽车电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为将来进入汽车电子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周幸龙来说,每一场比赛的元素不尽相同,学习到的新知识也让他感悟良多,在一个个新知识面前,他如海绵一般汲汲于知识中,“学无止境”是他给自己的定义,是队伍奋勇争先的指向标。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们披荆斩棘,在赛场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锋芒。


岁月漫长,热爱可抵


漫长岁月抵不过热爱的力量,比赛之外,他们三人都有着自己对于编程的热爱。

黑暗之中像萤火虫般发光的电子时钟、无人操控的探路机器人、不用带钥匙的智能门锁,自行编程制作的扫地机器人、组装无线蓝牙键盘和充电宝。

提起这些有趣的小物件,他们都有些兴奋。区别于老式的电热丝发光时钟,黑暗中亮起淡淡光辉的时钟让人在睡眠时更加安心;自行配置的充电宝支持更快的快充协议,出门时再也不用担心电量焦虑。

除了物件上的小巧思,他们自行编程的其他物品也对比赛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探路操控的遥控机器人可以应用在救援中,也与比赛的声源定位算法有所关联;扫地机器人的避障和电机驱动紧靠智能汽车的控制运动系统;蓝牙键盘的电路板绘制强化了动手能力。小小的物件背后是他们对于编程的热爱和创新的思维,兴趣的微光点点汇集到一切,他们因此结缘,也因此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除了此次比赛最后优异的成绩外,他们在比赛筹备和进行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经验和收获。


幸龙同学认为自己比以往拿到了更好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突破,还结识了两位优秀的队友,更懂得了队友间的理解和配合。

张永灿同学更认识到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重视一步一个脚印。

李文昌同学则是觉得自己参与了这类大型比赛,不仅锻炼了能力,更开拓了视野,更重视了做事细节,往往细节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高标准才有好结果。


良师相伴,助力前行



谈及选拔参赛队员的标准,花怀海和王枢华两位老师除了会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更注重的是愿意动手、喜欢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希望学生是怀着真正热爱的心情去为比赛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

在获奖的喜悦之前还未消散之际,两位老师对此次比赛获奖的原因进行了相关总结。他认为第一点是因为学生个人的勤奋。谈及这几位学生,两位老师的语气中满是赞许,这些学生的勤奋努力达到了忘我的程度,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度过。

第二个原因是这几个同学对待实验有着严格的高标准,在任何事情的细节上都能够一丝不苟。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是难能可贵的。

自这次比赛之后,老师和同学们互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默契。花怀海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代表给三位同学寄语:“这次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和各位同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了,但大家人生的路还很长,我希望这几位同学能够戒骄戒躁,把这次比赛作为今后努力的一个新的起点,你们以后一定会去到更好的远方。”


润物之源,助力更多梦想


三人向小江表示,自己分外感激自己的实验室,正是有了这个纽带和桥梁,不仅帮助他们认识彼此组建队伍,更是在自己面临一些专业问题的困扰时,有老师和学长们可以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这里,学习氛围浓厚,师生相处轻松愉悦,他们也期待大家的加入。

三人又介绍说,实验室两位退役的老师,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实验主要研究方向有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竞速小车、智能机器人、各种创意设计。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意互联网+、创新创意比赛。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参加竞赛上都有很大的助力。


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子里,
他们有过无数的尝试,
也许得到了不尽人意的数据,
也许看到了如愿以偿的进步。
在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
这些都化作赶路人途中所遇的星光
以后无论走了多远的岁月,
回想起当时的心情,
属于少年的盛夏永远熠熠生辉。

图丨受访者提供

丨姚晗冰 朱易 叶瑾虹 徐钰

编丨徐钰

审核丨花怀海 王枢华 吴江 吴疆 朱易 叶瑾虹 郭梦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