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尚洪波研究员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
三江学院副校长、南京师范大学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王小锡教授
7月11日,由三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随园伦理论坛——“伦理学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隆重召开。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尚洪波研究员出席开幕式,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家新教授、《江苏社会科学》主编李静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许开轶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均到会致辞,祝贺论坛顺利召开。三江学院副校长、南京师范大学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王小锡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出席表示了由衷的谢意。来自全国伦理学界的八十余位知名学者出席了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露璐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围绕建党百年的道德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共征集高质量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有十二位专家进行了重点发言。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志祥教授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学术讨论。在这一阶段,河海大学余达淮教授在《资本的道德与不道德的资本》中提出,资本不仅表现为社会关系,也体现为某种轶事和观念;资本促进秩序和规则的培育,也发展出现代平等、自由等概念。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朱金瑞教授在《当前我国企业伦理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中认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企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术界对企业伦理的研究应着力彰显中国特色、拓展研究内容、加强实证研究等。南京师范大学王露璐教授在《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及其拓展可能》中建议,研究乡村伦理必须走进乡村,参与到实际的乡村生活之中,亲身观察乡村道德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对乡村社会的道德事实做出合理的文化解释。南京师范大学张振教授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百年基本经验》中指出,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勇于和善于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秉持和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以及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南京师范大学汤建龙教授在《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界限问题》中表示,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表现为一个“越多越好”的经济和文化逻辑,其扩张导致了主体的死亡,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批判和否定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科技大学姜晶花副教授在《“爱”与“争”——天地万物本原的生成之道》中强调,“爱”是人类伦理生活的一个原则,能够让当代人与其他的生命相契合,和谐地共同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吴先伍教授主持了第二阶段的学术讨论。在这一阶段,南京师范大学曹孟勤教授在《对劳动的第一哲学思考》中表示,以劳动目的为本位,就是扬弃异化劳动,以生态劳动开启新世界,以新世界的真、善、美来映现人性之美,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人,促进自然的复活。江苏开放大学崔新有教授在《“守正”与“创新”——研学百年党史的基本辩证法》中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伦理学研究应该以新鲜的血液积极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同时应注意加强国别伦理研究,要面向世界做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张霄教授在《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到企业社会成就评价:概念与方法》中提出,伦理学既具有限制作用也具有激励作用,“企业社会成就评价”概念试图建构以企业信誉积累为主的道德资本评价体系,将伦理的约束限制转化为内在激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琳教授在《新时代需要新经济伦理》中指出,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相生相伴的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了独特的思想养料和实践论证。上海财经大学夏明月教授在《劳动伦理与企业竞争力》中指出,劳动伦理建设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南京师范大学陶涛副教授在《普鲁塔克的实践伦理学》中指出,理解哲学的社会动力即古典德性与当代实践伦理学结合,需要反思美德、幸福以及如何生活。
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与会学者还就道德资本理论以及其他重要的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问题等展开了全面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发展态势。与会学者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圆满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理论研讨会。
(通讯 沈洁 摄影 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