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江副校长讲话,诗评家、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 张宗刚
《雨花》杂志主编、诗人李风宇 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 诗人屏子
东方早报副总编 诗人 高翔 南京栖霞区原宣传部部长 诗人 方政
文新院王勇院长 扬子晚报《诗风》周刊主编龚学明 著名诗人 黄东成 孙友田
4月26日下午2:30,由扬子晚报文化部,《诗风》周刊,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关于“新闻纸上如何办出诗歌周刊特色”的研讨会于行政楼会议室召开。吴中江副校长出席了该会议。
主持人为扬子晚报《诗风》周刊主编龚学明。研讨要点是:针对当前诗坛现状,作为具有扬子晚报大众传媒特点和优势的《诗风》诗刊,应办成一份怎样的诗刊,方能致力于中国新诗走哭困境,健康发展。
参会的嘉宾有老一辈诗人黄东成、孙友田,诗评家张宗刚、王珂,《雨花》杂志主编李风宇、诗人屏子、东方早报副总编高翔、诗人方政,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勇亦以诗人身份出席会议。
会上,吴中江副校长提到,我校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及文学修养的培养,与会的各报刊、杂志、诗人代表带来了鲜亮的气息,相信会对我校文化层面的发展有很大促进。
扬子晚报《诗风》周刊主编龚学明声明会议背景:值扬子晚报创刊30周年之际,特推出诗专版,相信它会和晚报的发展一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薄到厚。”他提倡专刊的内容将做到“走出诗人的自娱自乐”,并且在其中不仅仅刊登作品,而是展现立体的诗,将诗人、诗歌、诗事三位融为一体。
《扬子江诗刊》首任主编诗人黄东成,发言说道《诗风》建设者不失为高瞻远瞩之人。他从网络诗的层面讲起,提到现今得奖增多,却没有新诗好诗流传的现象。他认为,现在诗歌的火热只是表象,实际上是冷清的。黄老先生亦提到,没有多少诗能够走进人民大众,他希望《诗风》的创建能够重建诗人的地位,并做到将诗面向大众,将“诗情、诗义、诗美”结合,做到健康的发展。
老一辈诗人孙友田首先对创办人的挺身而出建设诗坛表示支持,他感叹道“对诗一往情深,却又万般无奈。”他认为,应把诗歌从废话的洪波大浪里揪上岸来,不应刻薄地对待基层的诗歌作者。老先生总结道:中国诗歌仍在蓬勃发展,年轻一辈大有希望!
王勇院长与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诗人屏子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勇院长认为踏实把诗写好是基础。屏子说诗人最重要的就是情怀。
诗评家王珂与张宗刚亦发表了对诗的看法以及对《诗风》建设的建议,王珂纬东南大学现代汉诗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张宗刚纬南京理工大学嗜血研究中心主任,两位都是博士,都对诗词有独到的见解。王珂认为刊物应注重“情感”与“先锋性”,“适当传统、偏向现代”。张宗刚人认为应该“接地气”,“兼容并包”是最好的方式。
会议的气氛十分热烈,每位嘉宾的发言都包涵了对诗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坚持。会议上诗人们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同的体会和建议,每位嘉宾对《诗风》的创刊都抱有极大的信心,并表示义不容辞地给予帮助与支持。通过该次会议,汲取了经验的扬子晚报《诗风》周刊将会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引领中国新诗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通讯 夏一航 摄影 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