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文新院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
共建“网络文学编辑与写作”本科专业(方向)签约仪式
校党委书记丛懋林出席并致辞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会上讲话
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秘书长吴长青讲话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勇主持会议
丛懋林书记和吴长青秘书长签署了合作协议
丛懋林书记为白烨会长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丛懋林书记为吴长青秘书长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校学工部部长仇存进为著名网络作家徐炜(笔名:真邪)颁发特聘讲师聘书
校学工部部长仇存进为著名网络作家陆彦超(笔名:缘分0)颁发特聘讲师聘书
(摄影 吴疆)
5月15日上午9点30分,由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共建的“网络文学编辑与写作”本科专业(方向)签约仪式在我校A404会议室成功举行。
党委书记丛懋林,文新院院长王勇,学工部部长仇存进,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秘书长吴长青等著名作家以及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出席了会议。省、市及北京驻地15家媒体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文新院院长王勇主持了会议。
签约仪式开始前,丛懋林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致辞中,丛书记首先代表校理事会、校行政、校党委对文学界、媒体界“大家”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丛书记在简单介绍了我校的情况后指出,三江学院要追求一流办学,追求内涵发展,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一定要把办学方向找准,真正实现转型发展。丛书记说,高校的转型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传统转现代的过程,不仅仅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社会、互联网思维的需要,实现观念转型,还要在人才培养方法上下功夫,实现培养方法的转型;丛书记以考察西安欧亚学院为例,强调高校的培养任务应该是积极培养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现代社会最紧缺的人才,填补人才的空缺,目前大量的社会需求来自社会基层、乡镇和中小型企业,我校不仅要按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营造学校的文化育人氛围,培育学生忠诚务实,有责任有担当,能扎根基层的素养;丛书记指出,实现应用型办学模式的转型,关键在于改革,明确实施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及责权利关系,激发活力、增进动力,使教职员工有高度的进取心、责任心和奋斗精神,像战士一样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民办高校没有这种担当和风范是做不成事业的。最后,丛书记指出,三江学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三江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让三江学院的改革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教授致辞表示,“网络文学与编辑与写作”专业的开办开创了文学界新的历史,这种改革可能是“三江学院一小步,中国文坛一大步”。白会长在致辞中还给了我们很多鼓励性的指导。
随后,丛书记和吴长青秘书长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将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上加强合作,共建教学基地、实训平台以及教材开发和研究成果转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将发挥行会组织的集群效应,联合行业、企业积极为三江学院的专业建设及学生实训和创业、就业提供便利。
客座教授、特聘讲师的受聘仪式隆重举行,我校聘请了知名作家白烨、马季、吴长青、刘英为客座教授,聘请陈彬、徐炜、陆彦超、蒙虎为特聘讲师。丛懋林书记、学工部仇存进部长为受聘的客座教授、特聘讲师颁发了聘书。
以“中国网络文学的现状及未来“为主题的座谈会热烈举行。受聘的客座教授、特聘讲师畅所欲言,语言诙谐生动,思维活跃创新。文新院师生的探讨妙语连珠,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据悉,我校作为全国首家开办“网络文学编辑与写作”本科专业的高校,此举是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创办应用技术型大学”号召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推广利用网络文学行业研究专业机构与互联网文学企业的合作共建成果,依托行会组织机构在专业领域中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在充分发挥互联网文学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以“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字出版与网络文学编辑、营销及写作人才。预计2015年计划招生30人。
党委书记丛懋林,文新院院长王勇,学工部部长仇存进,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秘书长吴长青等著名作家以及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出席了会议。省、市及北京驻地15家媒体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文新院院长王勇主持了会议。
签约仪式开始前,丛懋林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致辞中,丛书记首先代表校理事会、校行政、校党委对文学界、媒体界“大家”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丛书记在简单介绍了我校的情况后指出,三江学院要追求一流办学,追求内涵发展,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一定要把办学方向找准,真正实现转型发展。丛书记说,高校的转型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传统转现代的过程,不仅仅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社会、互联网思维的需要,实现观念转型,还要在人才培养方法上下功夫,实现培养方法的转型;丛书记以考察西安欧亚学院为例,强调高校的培养任务应该是积极培养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现代社会最紧缺的人才,填补人才的空缺,目前大量的社会需求来自社会基层、乡镇和中小型企业,我校不仅要按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营造学校的文化育人氛围,培育学生忠诚务实,有责任有担当,能扎根基层的素养;丛书记指出,实现应用型办学模式的转型,关键在于改革,明确实施主体和服务主体以及责权利关系,激发活力、增进动力,使教职员工有高度的进取心、责任心和奋斗精神,像战士一样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民办高校没有这种担当和风范是做不成事业的。最后,丛书记指出,三江学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三江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让三江学院的改革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教授致辞表示,“网络文学与编辑与写作”专业的开办开创了文学界新的历史,这种改革可能是“三江学院一小步,中国文坛一大步”。白会长在致辞中还给了我们很多鼓励性的指导。
随后,丛书记和吴长青秘书长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将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上加强合作,共建教学基地、实训平台以及教材开发和研究成果转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将发挥行会组织的集群效应,联合行业、企业积极为三江学院的专业建设及学生实训和创业、就业提供便利。
客座教授、特聘讲师的受聘仪式隆重举行,我校聘请了知名作家白烨、马季、吴长青、刘英为客座教授,聘请陈彬、徐炜、陆彦超、蒙虎为特聘讲师。丛懋林书记、学工部仇存进部长为受聘的客座教授、特聘讲师颁发了聘书。
以“中国网络文学的现状及未来“为主题的座谈会热烈举行。受聘的客座教授、特聘讲师畅所欲言,语言诙谐生动,思维活跃创新。文新院师生的探讨妙语连珠,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据悉,我校作为全国首家开办“网络文学编辑与写作”本科专业的高校,此举是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创办应用技术型大学”号召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推广利用网络文学行业研究专业机构与互联网文学企业的合作共建成果,依托行会组织机构在专业领域中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在充分发挥互联网文学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以“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字出版与网络文学编辑、营销及写作人才。预计2015年计划招生30人。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