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赴外国语学院调研二级学院转型发展综合改革工作

发布日期:2015-03-20浏览次数:346

    3月12日下午2点30分,校长陈云棠、校党委书记丛懋林、副校长吴中江、副校长黄安永、校办主任沈军军、教务处处长刘邦奇、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郭红、科技处处长曾凡捷、学工部部长仇存进等一行到外国语学院调研指导转型发展综合改革工作。外国语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出席了会议。
    吴中江副校长主持会议。他首先说明了到各学院调研的目的和意义。接着郑玉琪院长代表外国语学院对陈云棠校长一行来外国语学院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从整体上汇报了外国语学院对转型发展的思想认识、方案准备、改革思路、具体措施和实际困难。随后日语系、英语系、大英部主任分别对各系部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与会领导充分肯定了外国语学院的改革方案,认为学院对此次转型发展高度重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陈云棠校长、丛懋林书记、吴中江副校长、黄安永副校长、刘邦奇处长、曾凡捷处长、郭红处长等领导也在办学特色、具体目标、相关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的构思很好,是外院发展的新契机,具体采取何种形式来推进还需要进一步研讨。
    郭红处长回想起十几年前英语系和日语系招生火爆时的情景,那时社会对语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纯语言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迫使外语专业进行改革。懂技术的语言人才是社会所急需的。曾凡捷处长认为外语人才可分四类:学问型、实战型、精品型和永久型,懂技术的外语人才是永久型的,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刘邦奇处长建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地方产业及行业结合,与哪个行业结合要进行市场调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要更加具体化,而实践环节的设立可以与网络结合,如商务方向学生可以在网上操作如何报关。在教学方法的转型上要更多地以学生为主,调动学习积极性。丛懋林书记认为外院转型发展要做到招生有来源,学生有去处。不管如何改革,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应始终放在第一位,要寻求新的就业突破。黄安永副校长和吴中江副校长则提出要因势利导培养懂技术的外语人才,改革要与市场和学生就业结合,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私人订制”的方式按需求进行教学。
    陈云棠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肯定了外院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并对此次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希望外院依照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来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搞清楚为谁培养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突出“人无我有”的专业建设特色,加大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语言文化氛围。学校会积极配合外院进行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可行性的论证,为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服务。
    此次调研会后,外院将根据各方建议优化转型发展方案,并经学校批准后付诸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探索新
的途径。
(通讯 何晴霞、郑玉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