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82讲顺利举办——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作“全球共同发展背景下对外文化传播与语言规划”的通识讲座

发稿时间:2022-04-14 来源:教务处 作者: 摄影: 浏览次数:144


 “三江通识大讲堂”始终秉承传播知识、开放包容的宗旨,汇集各领域名师大家,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又一场饕餮盛宴。2022年,我们为大家邀请到关于人文社科、自然理工和艺术审美的一位又一位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到我校,希望我们的学生们能够通过与专家的现场交流,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养成全面分析的判断力,能够立足时代,能够把握未来!

412日下午,我校邀请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作“全球共同发展背景下对外文化传播与语言规划”的通识讲座,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郑玉琪教授主持讲座。郑院长介绍,老师是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在CSSCI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江苏省教改重点项目等科研教改项目四十余项。

讲座采用腾讯会议与超星直播平台进行,900余名学生线上收听。陈老师围绕“对外文化传播”与“语言规划”两方面,深入浅出、金句迭出地展开介绍,精彩纷呈!

一、对外文化传播

(一)对外文化传播的定义与核心内容

陈教授首先给对外文化传播的定义与核心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一个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渠道、手段向“文化他者”有效传播国家政治制度、价值观以及文化,构造国内和国际文化认同。旨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以此来阐释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对外文化传播的外部压力

1.汉语言语言文化的深奥本身不利于对外传播

英语语法逻辑清晰简明,适于作为一种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工具。汉语文化是一种温性、含蓄、深层的文化,这种特性本身就不利于对外传播。况且只是简体汉字的书写就已经难倒了无数外国人,要想使外国人从中国汉字的表层深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中国人试图将汉语文化翻译成外语传播出去的时候,又考虑到被传播者的语码习惯将含蓄的内容进行简化甚至省略,这无形就又对本身难以送达的文化大打折扣。

2.孔子学院的传播能力有限

2004年第一个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在全世界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学机构落户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成为了中国在全球推广中华文化的最主要力量。然而在全球汉语热的背后,我们冷静地看到汉语推广的现状与我国的预期、与英语的推广效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孔子学院的体系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但教授的内容还是局限于“入门级的汉语”和“太极拳等贴有中国文化标签的兴趣活动”,以孔子冠名的传播机构里,除了孔子的塑像画像外,甚至“没有能够反映孔子的思想和中国文化精髓的作品”

3.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层次有待提高

外国人感兴趣的中国文化元素仅有如功夫、丝绸、茶叶、瓷器、中国菜等这些符号化的内容。通过这些“快速文化消费品”,外国受众只能了解到中国文化的一个侧面,而无法触及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核。国外青年对兵马俑、茶叶、中国菜等的兴趣强烈且认知较为正面,而对中国人的中庸之道等思想持中性态度,对中国制度文化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则比较抵触,国外民众对我国文化的感知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

4.国外有色眼镜对中国文化传播的阻力

 “中国威胁论”是国外针对中国快速发展而一贯鼓吹的言论。对于中国文化这样的外来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势力百般阻挠。孔子学院起初是由中国政府资助和管理的教学机构,这也成为国外对其攻击的一个靶子。《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调查,虽然最终并没有找到中国政府干涉孔院教学的证据,但孔子学院的官方背景一直让国外舆论耿耿于怀。不仅这样,美国还争对孔子学院的学术资质进行调查,极大阻碍了孔子学院的正常发展。

(三)对外文化传播的内部受阻

1.汉语教育水平必须提高

中国的小孩子从生下来,母语汉语还没学会就已然开始学习英语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全国不少地方从小学就开设英语课,而语文课从高中之后就退出了课堂,汉语的学习时间受到挤压。从小学阶段开始汉语教育就开始受到忽视,汉语学习的时间比例随着教育阶段的进阶反而越来越少,大学教育更是很少开设必修语文课程。加之“重外文轻母语”的母语意识严重淡化,高校在没有较强的师资方面仍然开设理工科英文教学,这将失去本身的意义。

2.英语教学中和汉语文化元素缺失

汉语语文教学的模式相对陈旧。“字词句”的课堂手段只教会了学生最基本的母语表达,未传授运用汉语进行高层次论述的技能,而这恰恰是高等学术教育中最需要的内容。

 “中国文化失语症”使得有相当英语水平的中国学者在英语交流语境中不能显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我国英语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过分注重目标语和目标语文化的输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注入,不仅阻碍了英语学习者成长为潜在的对外文化传播者,更灌输了过多的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文化价值取向。

3.外语教学语种单一且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外语”一词曾一度“特指”英语,并且在当今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外语也还是指英语。其他外语,一律称为“小语种”。截至2011年,全国高校的英语专业点达到1000多个,几乎是所有高校就一定要有英语系和英语专业。仅2002年到2005年英语专业点就增加近一倍。这么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师资人才也很难保证质量。

(四)对外传播如何提高效能

1.保证汉语的教学能力,提高汉语的交流层次

首先保证汉语在中国国内的地位得到提升,其次是有必要对汉语语法规范进行研究,从基础教育开始,不仅推广标准的字音和字形,还要推广标准的句子和篇章。

2.发展汉语通俗文化作为对外传播的突破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悟性”才能领会其精髓。因此传播者需要认识到文化上的差异,然后根据差异来“调整传播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畅通传播。可以直接体验的中国元素,如功夫、服饰、烹饪、民俗文化等,我们大可以此为突破口,对其进行创新发扬。

3.外语教育中注入中国文化,使全民成为汉语文化的传播者

首先,英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客观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层独立甄别和思考的能力。其次,要从教学大纲、教材、考试等方面重新组织科研论证,向英语教学中输入同等重要的中国文化元素,通过学英语,让学生不仅去了解世界,更让他们去向世界描绘中国文化,让全民都成长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使者。

4.发扬中国英语,通过中国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的本地化,应该在世界上拥有其合理的地位。“中国英语”不同于“中国式英语”,“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的英语为依据的,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的再生等创造性的手段来传达中国特有的文化、事物或观念的英语,它是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的变体。这种将汉语的读音、词汇、和文化思维直接表达给世界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中国英语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学生的“中国英语”笼统否定而去追求完全西式的“地道英语”,中国英语恰恰给中国文化的弘扬带来了希望。

5.继续发展国家硬实力才是对外传播的根本出路

汉语要想成为高端交流的语言,中国就需要首先成为高端交流的场所,这就需要我国必须在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教育目的国”。在于其世界顶级高等学府的背后是称霸世界的高科技。科技竞争力所拥有的号召力,才是一种语言成为强势语言的根本原因。

二、语言规划

除了对外传播,陈教授还讲了语言规划的重要性。何谓语言规划?语言规划是指一国对某种或某些语言的倾向性规定,如指定官方语言、广播媒体语言、教学用语言等。此外陈教授说到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四个方面,一是跨境语言与国家安全研究、二是对外汉语传播与华语教育研究、三是全球话语体系研究、四是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

陈教授对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四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语种规划。非通用语种与通用语种教学开设的数量与规模、各语种教育在初高等教育的开设阶段与教学内容、社会培训结构对各语种教学的开设门类与数量、语种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国家与社会对各语种人才的需求规模与具体要求等。

2.“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国家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具体需求、“复合型”人才的服务领域、“复合型”人才的跨学科能力、“复合型”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

3.外语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教育对国别与区域知识的补充、世界范围内的国别文化比较研究、世界各国华语与华人政策的比较研究、基础课程之外的跨专业课程补充、教材编写模式与策略的改革、非通用语种的设置比例与课程结构等。

4.区域性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国内边疆边境区域的语言教育政策与规划、面向接壤国家非通用语种教育的择取与设置、边疆边境区域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面向接壤国家的国别文化研究等。


三、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努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共同发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全球共同发展,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因而可以满足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特别是能让发展中国家得到公正待遇和更多发展机会。全球共同发展,离不开国家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设与外语人才的培养。在新时期新需求的召唤下,外语人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积极做好语言教育政策与规划,大力促进学科建设与创新,培养出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与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三江通识大讲堂开办至今,名师荟萃、百家争鸣、涉足广泛、包罗万象;各行专家博古通今、字字珠玑、引人入胜、韵味无穷,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记忆。


(通讯:李财智)


关闭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