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京剧《鉴证》受大学生热捧 先锋探索让传统戏剧焕发青春活力探索让传统戏剧焕发青春活力

发稿时间:2020-12-22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摄影: 浏览次数:779

京剧《鉴证》受大学生热捧 先锋探索让传统戏剧焕发青春活力

【媒体】荔枝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2日

【网址】http://news.jstv.com/a/20201212/1607750097764.shtml


光绪与梦中的珍妃,跳起华尔兹,舞台上响起那一时期来自流行音乐《爱的礼赞》,只不过演奏的乐器从提琴变成京胡,当字幕上打出“西皮圆舞曲”,观众席中发出一阵惊诧的轻叹,随即被由衷的喝彩取代。

这是12月11日晚上京剧《鉴证》走进南京三江学院的一幕,对台下座无虚席的同学们来说,让他们惊诧与喝彩的还不止这一幕,因为这部小剧场戏曲,除了京剧的传统之美,还有颇多让年轻人着迷的创新点。


“比想象中更好”

作为新编京剧,《鉴证》从“清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这一重大史学研究成果开篇,并设置悬念:他到底是被谁毒死的?

在剧情铺陈上,借鉴英国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风格,全剧设疑布障、节奏收放自如,细节埋伏笔、处处有呼应。比如,大总管李莲英手捧光绪的辫子观察、思忖许久,只用几个眼神向观众传递非语言信息:头发是揭秘光绪之死的关键;帝后从暗中较量转向正面交锋,最后不欢而散,气卧在御榻上的慈禧放出绵里藏针的狠话:“看好戏还在后头呢”;光绪与袁世凯对峙时,笼中鸟却句句问候“老佛爷吉祥”,暗示袁世凯背叛告密……


除了设定烧脑、情节抓人,舞美也极具看点。

这部戏用一张破碎的紫禁城平面图组成舞台的主视觉形象,前宫和后宫重叠掩映,表现慈禧垂帘听政的含义,加上数条黑纱打底,借着这种轻盈的材质,最后利用风,将这个舞台吹得风雨飘摇,预示着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历史的不可逆。舞台上的龙椅没有使用传统造型,而是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并在每一场里有各种组合发挥传统戏曲里一桌二椅的作用。两只铜鹤,造型来自颐和园,与紫禁城平面图、龙椅组合在一起,寓意着光绪皇帝是一只困在笼中的金丝雀。此外,戏中还加强了音效的运用,丰富了剧情。

光绪死因调查的新闻联播,帝后交锋高潮的西洋钟报时,慈禧祝寿之际的宫廷戏,指斥袁世凯时的《马赛曲》,小太监送膳后的西苑乌鸦叫,珍妃还魂前的瀛台水潺潺,立储宣统幼帝啼哭以及信物怀表滴答走针……剧终,随着剧烈心跳由强渐弱,窗外缥缈的童年摇篮曲为弥留之际的载湉引路,抛却一生重负,“走出”涵元殿的囚笼、“回归”醇王府额娘的怀抱。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太喜欢这部新潮的京剧了。

“之前在网上看了这部剧的介绍,被种草了,今天终于拔草了,比想象中还要好。”

 “服化道真是下了功夫,不像是京剧的戏服,倒像话剧的,光绪和珍妃跳舞时穿的还是情侣装。”

 “编剧挖得很深入,光绪和皇后那段很感人。”

“先传承,后创新”

  戏好,再加上给力的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京剧《鉴证》在大学校园掀起小剧场戏曲的热潮,但在八年前,这部戏的编剧、导演李卓群遇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光景,当时她的团队排好一部小剧场京剧,想要进北京的高校宣传剧目,为了在校园内贴海报、发宣传页,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还被保安大叔追赶过。

当时大学里85后、90后居多,他们看到宣传页后先夸赞“好漂亮”,但一看是京剧就放下走了,接受的反而是老教授和外国留学生。这件事当时使李卓群很失望,她想象中的年轻人应该是喜欢自己的本土文化,但只有真的到一线了解过情况之后才知道自己任重道远。

此后,李卓群就一直在思考传统与创新的分寸,这是他们这代戏曲人需要寻找、总结的。一边是传统戏曲之美,一边是年轻人的喜爱,乍一想很容易,但要把这两点完美结合,是现阶段需要攻克的难点。

李卓群也问了一些学生对京剧的看法,不少人反馈京剧节奏、唱腔、剧情发展很慢,不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从学校回来之后,李卓群和团队开始看美剧、看韩剧,从情感浓度、叙事节奏等方面吸取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节奏。


2013年,结合传统与创新的小剧场京剧《惜·姣》首演后,便成为“现象级”作品,此后,又有《碾玉观音》 、《春日宴》 、《好汉武松》、《人面桃花》等多部力作问世。

京剧《鉴证》是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扶持项目、2019年度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文旅消费政府补贴剧目,也是南京市京剧团与李卓群工作室出品、李卓群编剧与导演的作品。

李卓群说,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有一天她从杂志上看到了《光绪之死》的文章,那篇文章结合历史情境,进行逻辑推理,极具人文关怀,她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又在网上找来光绪帝死因报告进行研究,“很多人说光绪之死,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是慈禧干的,我们史料学家、科技工作者经过十余年推断与论证才得出这个结论”。

当准备把这个历史悬疑题材搬上京剧舞台时,这个戏所耗费的精力超出了李卓群团队的想象。

首先,光是史料就查阅了300万字,耗时半年之久,“我们经常半夜都会梦到相关情节,大家开玩笑说这叫 ‘托梦’,还会一起分享,看看有没有一些情境和情绪在舞台上可以呈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

其次,对这部戏的演绎上,没有使用传统的韵白,而是使用京白,李卓群觉得这些晚清人物,大多数都有影像资料留下来,让他们说自己的方言京白更合情合理。

此外,这部剧还有很多创新点,比如对音乐进行中西结合,将意象化的舞美与写实的道具相结合,用灯光表达紫禁城在一天内的不同时辰、不同人的心态等。

京剧《鉴证》自9月份在南京首演,不但场场爆满,而且好评如潮,既得到了老戏迷的认可,又意外收获了历史粉、悬疑粉等其他群体。

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卓群觉得小剧场戏曲目前在全国特别是一线城市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创作者加入到这个队伍,而对于传承与创新,她认为,首先要把传统戏曲的基础夯实好,然后多去学习新鲜的事物和其它艺术门类,创作时再进行“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拼凑”。

“打造南京小剧场生态圈”

坐落于南京商业中心新街口腹地的大华大戏院,是南京著名的老字号,也是很多南京人的文艺情怀所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选择在这里投资打造的“大华大戏院·群剧场”,并请来李卓群担任艺术总监,用新一代年轻戏剧人的能量,打造中国小剧场戏剧顶尖剧场。

从上个月18号开始,大华大戏院·群剧场起幕。当晚的开幕大戏京剧《惜·姣》也拉开了持续3个月的开幕演出季的大幕。

紧接着,京剧《鉴证》、昆曲《怜香伴》、话剧《驴得水》、梨园戏《朱买臣》《御碑亭》《朱文》、话剧《网子》等国内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小剧场戏剧走向南京,走进群剧场。

截止目前,南京观众对小剧场戏曲的反响如何?剧场经理沈夏透露,在目前引进的都是“现象级”小剧场戏曲以及剧场限座率75%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场次戏票都能售罄。

有戏迷认为:“大华大戏院·群剧场是一次性集齐了以往要跑到北京、上海蹲好几个戏剧节、甚至等上几年才能看齐的好戏,太难得了。”

而大华大戏院·群剧场开幕演出季只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开始,未来这里将会孵化、创作、演出、推广、打磨更多青春的、创新的“未来经典”剧目。

沈夏说,小剧场满座是308,目前限座率75%,只能按照231个座位来计算,以平均票价150-200元来计算,单纯靠引进剧目,基本上是入不敷出的,所以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小剧场生态圈,未来除了采买优秀剧目,还会对孵化自己的剧目,并给予有需求的高校团体、亲子项目等以展示平台。


据了解,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已发布2021年关于小剧场的“411”计划:

“4”是从2021年开始每年在大华大戏院·群剧场推出4个演出季:3月至4月,大华小剧场的梅花季,邀请全国戏剧戏曲名家在这里演出,把中国最好的戏剧演出奉献给南京;5月至6月,推出小剧场实验季,把新街口最好的地段拿出来,让高校戏剧社团展现青春和才华;南京市演艺集团小剧场演艺季,让几十年积累的好的作品能在小剧场演出;小剧场经典季,至少再选10部全国最好的小剧场戏剧来到南京,让南京的观众能够在大华大戏院欣赏到全国水平最高的演出节目。

“1”是计划设立一个小剧场内容的孵化培育基金,每年拿出500万元的资金投入小剧场的创作,让南京能够成为全国小剧场内容创作的高地。

最后一个“1”是计划通过3年的时间,让大华大戏院成为一个以小剧场体验为内核的文化综合体,变成一个小剧场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体验的示范性综合体,也可以称之为一个“最新版的博物馆”。

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优秀团队能够加入进来,一起打造优秀小剧场剧目,让传统戏曲得到创新发展,并在南京这座文学之都蓬勃生长。

荔枝新闻特稿  记者/五柳


关闭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