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三江通识大讲堂第35讲顺利举办——南大教授张光芒作“儒家文化对当代韩国文艺创作的影响”主题讲座

发稿时间:2020-12-19 来源:教务处 作者: 摄影: 浏览次数:437


本学期通识大讲堂,我们将邀请校外通识教育领域有研究的专家们,与各位共享科学与人文、艺术与审美、经济与社会等各类通识文化,共同通过通识教育来领悟,作为应用型人才,我们未来该如何架构自己的人生。

1217日晚,我校邀请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作“儒家文化对当代韩国文艺创作的关系”的通识讲座,200余名学生聆听。发展委员会吴朝军主持讲座,吴老师介绍到,张光芒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等。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启蒙论》《混沌的现代性》《中国当代启蒙文学思潮论》《道德嬗变与文学转型》等。


发展委员会吴朝军主持讲座


张教授的讲座分为五个部分,在海外感受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魅力,韩国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同源性,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当代表现,如何辩证地看待韩国儒家文化的当代表现,韩国儒家文化的自我调适与当代升华。


     

       一、在海外感受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魅力


由于在海外和在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感受不同,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等在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甚至消失。但是,在国外感受到这种文化时,感受会更加深刻。所以,张教授首先讲到了在海外感受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魅力。美国夏威夷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关于“儒家文化在东方各国影响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中,最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是韩国,韩国排在第一位,中国内地却排在最后一位。从城市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情况来看,韩国首都首尔最合乎儒家的核心价值,中国上海则排在最后。张教授还提到自己在2005年时去看了马来西亚一年一度的“全国华人文化节”,海外华人会举办舞狮舞龙京剧戏曲等庆祝盛会。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在当地影响力很大,海外的华裔同胞们也在悉心保护着儒家文学的文化传统。张教授还举了三星集团的中层干部需要集中讲课培训来学习中国文化和第八届中韩作家会议中用来招待客人的餐食的例子,来引出儒家文学对韩国的影响之大。



西方很多学者将韩国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当代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上个世纪末韩国又提出“文化立国”的国策,挖掘儒学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但是如果你问一个韩国人,你是不是信奉儒教,他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你,因为儒家文化对一个韩国人来说,不是一种刻意追求的姿态,不是一种表象性的文化仪式,而是一种将文化内涵完全融入到心理、情感、思想中的生活方式,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儒学文化在当代韩国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学术探讨,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流派,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追求,它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处事之道,一种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一种融入到每个个体血液中的生命意识。韩国人的共同道德,仍是儒家文化所信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儒家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东方传统特色的中国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血脉在它的母国断裂,以至于中国的学者必须到韩国才能真正领略儒家文化的遗风流韵。


二、韩国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同源性


韩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有深刻的民族源流,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大陆引起了一波波热潮,《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大长今》等,引发中国观众的热烈讨论。文学艺术是时代的镜子,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韩剧在很多中国观众中大受欢迎,除了艺术层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剧中所表现的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有着深刻的同源性,非常契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张教授还提到了《明心宝鉴》,这本书600多年来一直风行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被用作青少年启蒙教育、道德教育重要读本和个人修身励志经典。由于其形式通俗易懂,实际上也是一部通俗版的人生哲学,一部人生教科书。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当代表现


当代表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如:孝悌仁爱,修身养性;格物致知,尊师重道;道德自律,生活自律;爱情至上,坚贞专一;乐善好施,仁者爱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除此之外,张教授还提到了《巨人》、对比了《甄嬛传》与《大长今》等电视剧,展示出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韩国人变得更加自律、励志。



四、如何辩证地看待韩国儒家文化的当代表现?


但,面对韩国儒家文化当代表现的负面影响,仍需加以辩证地看待如:唯上是从—个人主义不发达,个体精神淡薄;唯长是尊—容易出现以大欺小的不良现象;男尊女卑—现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不充分;唯名是大—“名分”观念过重,生命意识相对单薄,而且还表现为特别讲体面、爱面子;无处不在的形式主义。


      

      五、韩国儒家文化的自我调适与当代升华


在中国的历次新文化运动中,倾向于以新文化取代旧文化,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文化,如“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传统”等口号都有这种倾向。而韩国没有经历这样的流进性的文化革命。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韩国儒家文化永恒不变、永远固执守旧。它们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微调,只是这种调整是在儒家文化体系的内部进行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化或者变革,不是革命性的转向或者断裂。其中的关键环节,在我看来是以现代人性意识加以检验和过滤。张教授提到《烈女传》在爱情的坚贞不屈的基础上,改变了女人“从一而终”的教条;对寡妇流露出同情、理解、怜悯,表现出浓厚的现代人性意识;韩国虽然极为重视教育,但对孩子们的心理压力等问题也表现出深刻的关切;对传统伦理道德有一定程度的反思,也表现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我校“通识大讲堂”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牵头,校团委、校图书馆、学工部、二级学院等通力合作,希望通过强调共识教育,培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社会,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相契合的应用型人才。


(通讯:黄雅晴;图:杨璨、应佳妮



关闭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