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2024年度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李倩如发布时间:2024-02-28浏览次数:10




三江学院2024度党政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部署的攻坚之年,也是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冲刺之年。总体工作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强基础、建特色、升层次”三大建设任务,进一步聚力加强党的建设、配合理事会做好理事会和校行政换届、推进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教研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攻坚克难,推进新校区建设工作,持续改进办学条件,高质量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建设。

一、坚持政治引领,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必修内容,引导师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把关和监督保障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政治建设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对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各项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落实议事决策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在省委教育工委领导和监管部门指导下,配合理事会做好理事会和校行政换届工作。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党校基本培训试点工作,完善党校组织机构和“校、院”两级培训体系,做到党员师生基本培训全覆盖。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加强党建工作考核,以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考核为抓手,强化党建责任落实。做好党员发展、管理、教育、培训工作。争创党建品牌项目,实施党建“双创”、“强基创优”建设计划,全面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江苏高校三级党组织“固本强基”五年计划等,开展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和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选树先进典型。(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

3.强化思想理论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引导师生党员树立正确党史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讲台,把好教材,管好网络,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强化官网、官微、抖音平台建设,扩大新闻宣传传播力影响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持续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整合学校网络思政工作资源,建设校级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严的总基调,做实做细政治监督,加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监督检查。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纪律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坚决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开展第一轮第一批次校内巡察。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责任单位:纪委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5.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带团建,将共青团工作、学生会组织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划。坚持党建带工建,建立工会干部联系二级单位工会小组制度,完善“职工小家”建设。做好困难党员和群众送温暖慰问、医疗互助等关心关爱工作。支持女知联开展有益于女教师身心健康和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知联会建设。(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关工委、工会、团委)

二、坚持目标导向,全力推进审核评估评建工作

6.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精髓要义。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家报告、外出交流学习等工作,加强全校师生对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认知。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准确把握审核评估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即评估导向、评估内涵、评估类型、评估方法和评估功能的变化)和第二类第二种评估方案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78个审核重点的内涵。 (责任单位:评建工作办公室)

7.务实高效开展自评自建工作。由专项工作组牵头根据《三江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计划表》中的工作目标,聚焦每一个审核重点,结合学校2023年度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实际情况,对标找差,形成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充分挖掘例证,认真审视相关工作的做法和现状,以2024年底为时间节点,明确完成时间、责任人和支撑材料归档要求,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全面推进各项评建工作任务的落实。(责任单位:评建专项工作组、各教学单位)

8.初步确定审核评估自选方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建设实际,选择特色可选项定性指标,与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定性指标结合形成学校方案。根据2024年学校年度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情况,对标江苏省常模,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自主选择至少8项的可选定量指标与必选定量指标结合形成学校定量指标。拟定4-5个自选常模组供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参考,初步确定至少一种的自选常模。(责任单位:评建工作办公室)

三、坚持人才为先,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能力和育人水平

9.进一步加大“外引”力度。依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申硕要求,对接学科专业建设和提升科研实力需要,特别是立足现有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和水平实际,坚持“立足长远、保证当前、突出重点、有效推进”原则,抓紧扩大自有专任教师规模,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增加师资100人左右,确保师生比逐年提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强化二级学院院长、书记的引才责任,把引才的质和量作为学院考核的重要指标。(责任单位:人事处)

10.进一步健全“内培”体系。聚焦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养。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骨干教师研修计划,继续选拔教师赴国(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访学研修;鼓励、支持教师在国(境)内外攻读博士学位;持续抓好日常培训,全年完成各类校级培训60次。做好省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科技副总”等各类人才项目的遴选和组织工作,新增5名教师入选省级人才项目;强化政策引导,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责任单位: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

11.健全全员考核和绩效奖励机制。深化人才人事综合改革,完善学校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导向作用。落细落实“定编、定岗、定责”要求,坚持重实绩、重贡献原则,推进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聚合办学治校新势能。(责任单位:人事处)

四、坚持教学为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2.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坚持双新(新文科与新工科)引领,加快现有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完善国家--校三级一流专业建设体系,建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专业,围绕江苏三大支柱产业集群组建六大专业群,拓展主辅修、微专业等培养渠道,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试点1-2个专业开展国际认证。(责任单位:教务处)

13.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推进产教融合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库等建设,促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优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与使用,改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加强特色实验室建设,立项建设课程资源库和真实项目案例库各20个。提升产业学院建设水平,持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双创”工作水平。(责任单位: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1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要和学校特色鲜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校区调整实际,按照“先宽后深”的原则,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力度,加强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责任单位:教务处)

15.扎实推进教学数字化。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做好教室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数智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在线开放课程使用与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促进混合式教学建设、微课程建设、教师使用智慧教学工具能力稳步提升。(责任单位:教务处)

16.培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围绕教学成果培育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面向新工科/新文科设立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学生中心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学科竞赛、教学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责任单位:教务处)

17.推进质量监控与专业评估工作。进一步优化校、院两级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工作侧重点,推进院级质量监控工作的落地,推动“五自”质量文化建设。提前谋划,多方联动,充分挖掘相关专业的建设成效,确保顺利通过江苏省新设专业评估和专业综合评估。(责任单位:质量管理与评估处)

18.有序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新增培育中外合作项目2个,持续扩大学生参与海外交流学习项目数量,推进“中外大学国际合作项目联盟”相关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五、坚持科研为基,全面提高科研创新工作组织水平

19.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补齐短板弱项,重点抓好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和成果导向,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学科建设办公室)

20.力争项目申报实现新突破。强化科研项目校、院两级申报动员、辅导和支持,经常性组织相关学者和各类项目评审专家分享学术前沿动态、开展申报技巧辅导,切实提升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重点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力争国家和省级基金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定期组织各类学术报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培育一批具有冲击高层次科研项目实力的科研人才。力争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有所提升。(责任单位:科研处)

21.着力培育高质量科研成果。支持教师在高影响力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力争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精心组织参评各类科研成果奖项,力争获奖层次和数量实现提升。适应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要求,改革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优化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筹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专利申报质量。全年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总数80篇,各类知识产权授权40项。(责任单位:科研处)

22.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适应建设教学为主的应用型高校需要,优化教育科研体系,提升教育研究水平,服务教学发展。发挥兼职研究员团队作用,依托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战略性课题,开展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持续提升《三江高教》编辑出版质量、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责任单位: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

六、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23.全力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科学编制招生计划,提升招生宣传实效,确保圆满完成2024年招生任务,确保生源质量持续提升。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优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持续开展校院两级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推进优质就业基地建设,提升线上线下双选活动实效,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和总体就业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强化学生考研服务保障,力争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实现新提升。(责任单位: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

24.持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四位一体“大思政”工作体系。重视抓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优化“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引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聚焦学生学习生活所需,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

25.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线上线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学生社区和学生网络社区的“双线双区”为依托,强化“三全育人”,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把校院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构建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具有三江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责任单位: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

26.提升服务学生发展水平。紧盯学生“需求端”,强化教育管理服务“供给端”,整合资源,延展平台,完善机制,健全社区组织,优化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站和学生事务服务大厅功能,完善学生事务线上线下“双平台联动”运行机制。强化智慧学工、思政云、易三江等信息平台作用,优化24小时心理和“接诉即办”热线,提升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提升学生健康成长护航水平。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业务培训,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对家庭贫困、学习困难、心理困难、择业困难学生,针对个性化需求,做好精准服务。(责任单位: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

七、加强学校条件保障建设,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27.攻坚克难推进办学资源建设。针对新校区建设存在的实际困难,面对现实,进一步加强多方沟通协调,争取理解支持,依法依规,积极、有序、稳定推进新校区项目用地、规划、施工等行政许可手续审批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力争新校区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新的办学资源,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责任单位:新校区规划建设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相关职能部门)

28.提升财务保障水平。持续加大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收费管理工作,保证学费收缴率持续提高,保障学校发展需求,学费(含住宿费)收缴率达到99%以上。合理安排收支预算,科学调配资金,提升财务保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争取存量资金收益不低于上年。(责任单位:财务处)

29.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制定出台学校资产管理办法、采购招标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组织全校范围内资产清查工作,改进经营性资产管理,优化无形资产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校情,修订、健全后勤服务保障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重点做好校园条件改善、师生餐饮服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工作。强化增收节支、节水节电,规范管理商业和食堂经营行为。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构建网络安全动态防护体系,提升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化资源为师生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服务。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推进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强化高层次、个性化服务。(责任单位:资产管理处、后勤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图书馆)

30.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楼层监控、烟感报警系统等技防建设。抓好消防安全、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食品安全、房屋安全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全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确保全年不发生因工作不到位引发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重大安全事故。(责任单位:保卫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后勤处)

6